自来水龙头
炉子
餐桌和炉灶(1)
餐桌和炉灶(2)
厨房锅架(1)
厨房锅架(2)
碗柜(1)
碗柜(2)
最后一站:衣柜
活的书(1)
活的书(2)
活的书(3)
活的书(4)
不朽的书(1)
不朽的书(2)
不朽的书(3)
不朽的书(4)
不朽的书(5)
不朽的书(6)
我的读后感
,米·伊林(1895-1953),有名苏联作家。他诞生于乌克兰。他从小酷爱读书,喜欢大自然,喜爱科学实验。1914年中学毕业,因成绩优异获得金质奖章。从1924年起,他还在大学念书时就开始创作科学文艺性短文。1925年毕业于列宁格勒工艺学院。1927年创作的《不夜天》是他部有分量的作品,一出版就受到读者的喜爱。在长达70多年的时间里,他的作品版次不断增加,一直是广大青少年和成年读者的良师益友。,本书采用“屋内旅行记”的方式,对日常生活中的各种事物提出了许多意想不到的问题,之后又用浅显易懂却又富有启发性的道理,娓娓动听地向读者进行了解释。作者会把简单的问题想得妙趣横生,并讲得津津有味。书里那些看起来互不相干的内容,很初看上去好像万花筒一样,但实际上,这些奇妙的问题和有趣的解释都是作者经过严密计划的内容,用以形成潜在的逻辑主线。它们有的是短篇小说,有的是生产部门参观记,有的是科学成就的通俗讲解,让读者就这样兴趣盎然地跟着作者的笔触,在知识的海洋里尽情遨游。, 自来水龙头 人是从什么时候开始洗澡的? 如今,世界上的每个城市都有自来水管道。水成了我们生活中很需要的一种资源,每人每天的用水量如果用桶来计量的话,估计至少要十桶以上。这包括我们喝的水,洗漱、洗衣、打扫房间、做饭等方面的用水。可是在古代,甚至15、16世纪时,就连巴黎这样的大都市,人们每天的用水量也只有一桶而已。可以想象一下,一桶水在现在恐怕给一个人洗头发都不够用,更不要说洗澡、洗衣服、做饭了。 其实,古代人用水少很重要的原因是那时候没有自来水。人们如果要用水的话,需要到广场或者离家很远的水井去打水。这些水井比较简单,而且都是露天的,人们需要用绳子将水桶吊到井里,灌满水后再拉上来,有时候拉上来的水桶里还会有死老鼠或者死猫等,卫生条件实在是令人担忧呢。 在古代,人们用水量少,还和他们缺乏卫生观念有关。洗漱、洗澡这些事在古代人眼中并不是每天必须要做的事。就连封建时代的君主、国王也不认为每天都要洗一洗是多么重要的事情,在他们眼中,“干净”只是一件无关紧要(无关紧要:指不重要,不会影响大局)的小事。就像当时的法国国王,他们居住在奢华无比的宫殿内,里面有很多能显示他们尊贵身份的摆设。比如:睡床大得必须借助“铺床棍”才能铺好,否则只能是白费力气。这些睡床上面一般都会有一顶富丽堂皇(富丽堂皇:形容房屋宏伟豪华,也形容诗文辞藻华丽)的帐幔,类似我们现在用的蚊帐一样,不过这帐幔可比蚊帐要华丽、精致得多。它们一般都悬挂在四根镀金的柱子上,从远处看像一座小型宫殿一样。此外,宫殿里还有看起来就很昂贵的地毯、威尼斯产的镜子和精美绝伦、做工精良的时钟……可是问题来了,你在这宫殿里无论如何都找不到一样洗漱工具,哪怕是很常见的洗脸盆。 原来,那时候即便是身份尊贵的国王,也是不用洗脸盆洗脸的。每天早晨,佣人都会给国王准备一条湿毛巾,他只要用这块湿毛巾简单地擦拭一下脸和手就可以了。所以在古代,如果一个人不洗脸并不是什么大事,也没有人会笑话他。 不过在俄罗斯就不一样了,那里的人们很好爱清洁,经常到澡堂子洗澡。有很多外国人到莫斯科去的时候,看见当地人经常出入澡堂子都很好奇怪。比较有名的就是柯林斯医生,他曾将俄罗斯人爱洗澡的习惯写进了书里:“在莫斯科,澡堂子是人们生活中经常光顾的地方,那里能带给人们很多益处。原来俄国人的宗教信仰要求他们必须保持身体清洁,所以即使在冬天,他们也保持着洗澡的习惯,甚至有的人洗完澡之后直接从澡堂子里跑出来,光着身子在雪地里打个滚儿,然后再跑回澡堂里去。” 我们再说回当年的巴黎,那里的人们不仅不爱洗澡,而且也很少换衣服,一般都是一个月换一到两次。那时候,人们普遍不关心身上的衣服是否干净,而且也不在意衣服上是否有精致、名贵的花边或纹饰,就连女人对自己衣服上的绣花是否漂亮也并不关心。到了晚上,人们会把身上的衣服一股脑地脱下,然后光着身子上床睡觉。 到了距今约两百年前,人们才开始逐渐加强了干净的观念,衣服也换得勤了一些。 而手帕也是大约距今二三百年前才开始被人们使用的。很早使用手帕的人寥寥无几,甚至在贵族名流中,在大多数人眼中,用手帕反而是一种有失身份的行为——因为它们看起来一点儿都不品质。 床上挂着的帐幔不仅好看,而且还能将天花板上掉下来的脏东西挡在外面,比如蟑螂、臭虫等。就连现在称为旅游景点的古代王宫里,依然保留着当时用来防臭虫的大伞。所以说,藏污纳垢这件事,王宫里也不例外。 其实,帐幔对防臭虫没有什么作用,反而是它们的褶皱为臭虫们提供了舒服的生活环境。 P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