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师快速导读
作者简介
写作背景
地位与影响
内容概要
艺术特色
一、论真理
二、论死亡
三、论复仇
四、论逆境
五、论伪装与掩饰
六、论家庭
七、论婚姻
八、论嫉妒
九、论爱情
十、论权位
十一、论匹夫之勇
十二、论善
十三、论贵族
十四、论迷信
十五、论旅行
十六、论帝王
十七、论参议
十八、论时机
十九、论狡猾
二十、论自私
二十一、论革新
二十二、论迅速
二十三、论貌似聪明
二十四、论友谊
二十五、论消费
二十六、论强国之道
二十七、论健康
二十八、论猜疑
二十九、论言谈
三 十、论财富
三十一、论谶言
三十二、论野心
三十三、论人的天性
三十四、论习惯与教育
三十五、论幸运
三十六、论青年与老年
三十七、论美
三十八、论残疾
三十九、论谈判
四 十、论门客与朋友
四十一、论请托
四十二、论读书
四十三、论党派
四十四、论礼仪
四十五、论赞美
四十六、论虚荣
四十七、论荣誉
四十八、论法官
四十九、论愤怒
五十、论变迁,培根(Bacon,F.),是代圣阿尔本子爵,英国文艺复兴时期很重要的散文作家、法学家、哲学家、政治家,是古典经验论的始祖。培根是一位经历了诸多磨难的贵族子弟,复杂多变的生活经历丰富了他的阅历,随之而来的,他的思想成熟,言论深邃,富含哲理。他不但在文学、哲学上多有建树,在自然科学领域也取得了重大成就。主要著作有:《新工具》、《学术的进步》、《新大西岛》、《亨利七世本纪》等。,暂无, 五、论伪装与掩饰
掩饰不过是一种胆怯的策略。懂得何时该说真话,何时该办真事,是需要大智慧和大胸襟的。因此,只有次等的政治家才喜欢成天装腔作势。(开篇定调,阐明作者观点,直抒胸臆【开篇手法】)
塔西佗说:“丽维亚集她丈夫的谋略和儿子的城府于一身,并且浑然天成。”(列举古人言行,为以下论证做铺垫【举例、铺垫】)她的丈夫奥古斯都大帝有着雄才大略,儿子泰比里厄斯则老谋深算。同样,当莫西努斯将军鼓励韦斯帕西恩皇帝攻打昏君维泰利阿斯时,曾说:“我们现在起兵,面对的并不是明察秋毫(明:明晰;察:观察;秋毫:秋天鸟兽身上新长出的细毛,比喻极细微的事物、现象。明察秋毫指目光犀利,能敏锐地看清极细小微末的东西。形容人能洞察事理,不受欺蒙)的奥古斯都,也不是心思缜密的泰比里厄斯。”
其实,谋略也好,城府也罢,这些品质只是习惯不同、才智有别,要加以区分而已。因为,如果一个人的洞察力到了可以明断什么事情该公开、什么事情该保密、什么事情应当半遮半掩,以及因人因时而异(这就是塔西佗所谓的治国之方、处世之道),那么对他来说,这种藏头露尾的习惯就会成为他的一个弱点、一块绊脚石。不过,如果一个人不具备那种洞察力,他总是会不由自主地陷入一种遮遮掩掩、谎话连篇的境地。因为一般情况下,当一个人身处险境,没有什么选择或变通的可能时,还是采取安全、很审慎的办法为好,就像看不清路的人会放轻放慢脚步一样。
当然,从来都是英雄豪杰们享有行事光明磊落、为人一言九鼎的美名。另一方面,他们就像驾驭得法的马儿,很好清楚什么时候该停、什么时候该转弯,而且,就算到了那个时候,当他们认为某件事确实需要遮掩,并且付诸行动时,也会显得神不知鬼不觉,因为他们诚实无欺的名声早已深人人心。
这种自我掩饰的手法有三种:一是秘而不宣,不让别人有机会看出或猜出他的为人;二是掩饰,当有些蛛丝马迹被遗落时,消极地随它去,好让人以为他就是这样,而不是那样;三是伪装,干脆以一张假面示人,堂而皇之、乐此不疲。(举要说明“自我掩饰”的手法,并在下文逐一展开详论,并以排比句式,形成气势【议论的结构】)
说起种,秘而不宣,它实在是听忏悔的牧师的美德。善于保守秘密的人肯定听了不少自白,因为谁愿意向一个多嘴多舌、守不住秘密的人袒露心扉呢?但是,如果一个人被认为是善于保守秘密的,就会招来别人的倾诉,就像密闭的空间很容易吸进外界的空气一样。而且,忏悔中的表白并不是为了世俗的利益,而是为了释放心中的郁积,人们大多乐于宣泄而不是分担别人的心事,因此,善于守秘的人会得知很多这类的事情。简言之,秘密总是归于守秘者。 不过,说真的,暴露总是不太雅观的,无论是袒露心声还是裸露肉体,适度矜持的仪态举止往往更受人尊敬。至于那些饶舌的琐碎之徒,他们大多自以为是又容易轻信,因为,知道点事情就喋喋不休的人同样也会对并不知情的事信口胡诌。因此,可以说守秘的习惯既是一种策略,也是一种美德。从这方面讲,一个人优选是喜怒不形于色,而让舌头去说话。因为,一个人如果让自己的脸泄露了天机,揭了自己的底,这个弱点可真是要不得。因为比起一个人嘴上说的话,人们对他的神色可要留意得多、相信得多。
说起第二种,掩饰,它往往跟保密者如影随形。要保密就免不了遮遮掩掩,所以一个秘而不宣的人必定多多少少是个会装糊涂的人。因为人都太聪明了,容不得有人不动声色地保持中立,又守了秘密,又不失平衡。人们会用各种问题引诱他、刺探他,将他团团包围,以至于他要是不想再一味沉默而显得怪诞,就不得不表示出一点倾向,否则,人们会从他的沉默中搜集出同样多的东西,就好像他自己说的一样。至于那些模棱两可、含含糊糊的说辞,是不会长久的。所以,一个人除非给自己留一点掩饰的余地,否则是不可能保守秘密的,这种掩饰,就像是秘密的遮羞布。
而说到第三种,伪装和假话,我以为要不是出于某种大义,偶尔为之,就太不应该或者太欠考虑了。作伪的习惯是一种恶习,它不是源于一种天生的虚伪或胆怯,就是因为有什么重大的心理缺陷,因为一个人如果在一处作伪,就会处处作伪,否则他的手就荒废了。
伪装与掩饰的好处有三:一是让敌人沉睡,然后攻其不备。因为,一个人的意图被公开时,就会变成一声警报,唤醒所有反对他的人。二是为自己留条不错的后路。因为说得太明白,就把自己绑牢了,他只能这样干下去,否则就会被打倒。三是更好地摸清别人的心思。因为对一个暴露心事的人,人们才不会去制止他,而是怂恿他一路说下去,他们宁肯不图自己嘴上的快活,只在心里打主意。因此,西班牙有句谚语说得好:“说一句谎话,套出一句真言。”似乎除了伪装,就没有别的发现实情的办法了。
公平而论,不妙之处也有三:一是伪装与掩饰总带了一种畏怯之气,这会折损了鸟儿的羽毛,使它不能展翅高飞、直达目标。二是让许多原本可以成为朋友的人心生困惑,犹豫不前,所以只好自己一个人一条道走到黑。三是很不妙的,它使人失去了为人处世的根本原则之一,就是信用与信任。很完美的性情与修养,就是既有真挚坦率的名声,又有保守秘密的习惯;既会不失时机地掩饰,又能在迫不得已时伪装,这也是一种能力。
P122-1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