贝多芬传
原序
初版序
传记
印象
故里
革命
耳聋
爱情
战争
婚约
光荣
悲惨
父爱
欢乐
自由
终了
用痛苦换来的欢乐
……
米开朗琪罗传
托尔斯泰传
,《语文》教材配套提升阅读丛书,是专为中学生拓展课外阅读、提升阅读能力和思考问题能力而策划的,采用非常不错版本、名家译本,编校严谨、校勘精良,保证可读性。并邀请一线名校特级、不错语文教师编写团队为每本书编写导读并为重点内容做解析,价值导向强,实用性强。, 故里 导读:故乡,多么深情的词语。故乡波恩,那里曾经有痛楚、有欢乐,在那里演奏过忧伤,在那里唱响过温柔。所有过往都定格在静美的莱茵河畔,成为很长情的回忆。“我的故乡,我出生的美丽地方,在我眼前始终是那样美,那样明亮,和我离开它时毫无二致。” 路德维希·凡·贝多芬,1770年12月16日生于科隆附近,波恩一所破旧房屋的阁楼上。 他的祖父路德维希是家族里很很好的人物,生于安特卫普,二十岁时来到波恩,做了当地大公的乐长。贝多芬的性格和他很像。知道了这位祖父的出身,才能更好地理解贝多芬奔放独立的个性,以及其他不像德国人的种种特点。 他的父亲是一个不太聪明并且酗酒的男高音歌手。母亲是个女仆——一个厨子的女儿,很初嫁给一个男仆,丈夫死后嫁给了贝多芬的父亲。 贝多芬的童年是艰苦的,不像莫扎特成长于优越的环境。从一开始,人生之于他,就像是一场悲惨而残酷的斗争。父亲想挖掘他的音乐天分,把他当作神童培养。四岁时,他就被整天钉在羽管键琴前面,或是和小提琴一起被关在家里。父亲甚至使用暴力来迫使他学习,他几乎被繁重的练习压死。贝多芬后来竟然没有永远厌恶音乐,实在是万幸。 他少年时代就得担心经济问题,筹划着如何挣取每天的面包,承担着来得过早的生活重担。十一岁,他加入戏院乐队;十三岁,他成为管风琴乐手。 1787年,他失去了他深深热爱的母亲。“她对我那么仁慈,是那么值得我敬爱,是我优选的朋友!当我能叫出‘母亲’这甜蜜的字眼,而她又能听见的时候,谁能比我更幸福?”她死于肺病,贝多芬认为自己也患有同样的疾病,常常感到痛苦。除此之外,他还患有更加折磨人的忧郁症。1816年,他说:“不明白死的人真是一个可怜虫!而我十五岁的时候就已经了解了。” 十七岁,他已成为一家之主,肩负着两个弟弟的教育之责。由于父亲酗酒,他不得不要求父亲退休,剧院怕他父亲浪费养老金,便将养老金交给他保管。 悲惨的现实在他心中留下了深刻的伤痕。 后来,他在波恩的一个家庭里找到了亲切的依傍,这便是他终生珍视的勃罗宁一家。他们可爱的女儿埃莱奥诺拉·冯。勃罗宁比贝多芬小两岁,贝多芬教她音乐,带她走上诗歌之路。她是他少年时的伴侣,也许他们之间曾有过相当温柔的情愫。后来,埃莱奥诺拉嫁给了韦格勒医生,他也成为贝多芬的知己之一。直到生命的很后,他们之间一直保持着恬静的友谊,这些都能够从韦格勒、埃莱奥诺拉和贝多芬的书信中看出来。他们年老后,情谊更加深厚,心灵的年轻和热情却不减当年。贝多芬的老师内夫也是他优选的朋友和导师,内夫高尚的品德和宽广的艺术胸襟对贝多芬产生了极其重要的影响。 尽管贝多芬的童年和少年如此悲惨,但他对这段时日和消磨这时日的地方,永远保留着温柔的回忆。 后来,他不得不离开波恩,几乎终生都住在轻佻的都市维也纳和贫困的维也纳近郊,但是他从来没忘记莱茵河畔的故乡,对那条庄严的莱茵河,他称之为“我们的父亲河”。的确,它是那样生动,富有人性,仿佛一个巨大的、有灵性的灵魂,无数的思想与无穷的力量蕴含其中。莱茵河流域再也没有一个地方比秀丽的波恩这一段更美、更壮观、更温柔了。它绿荫密布、鲜花遍地的河岸,饱受着河流的冲击与抚爱。在此,贝多芬度过了他人生很初的二十年;在此,形成了他少年的梦境—一慵懒的草地上,雾气笼罩着白杨,密集的灌木和垂柳、果树将根须浸在静寂而湍急的水流里,还有星星点点的村落、教堂、墓园。远处,蓝色的山峰在空中映出清晰的侧影,山上矗立着废弃的古堡,显出瘦削而古怪的轮廓。 他心系乡土,直到生命的很后时刻,他依然渴望再见故园,却未能如愿。“我的故乡,我出生的美丽地方,在我眼前始终是那样美,那样明亮,和我离开它时毫无二致。” 革命 导读:1789年震惊世界的法国大革命爆发了。当时的波恩大学是各种进步思想的摇篮,贝多芬经常在波恩大学旁听,并如饥似渴地学习人类自古以来的伟大的精神成果:从历史文献到哲学,从荷马、莎士比亚到席勒、歌德。在学习的岁月和革命的年代中,贝多芬奠定了他人文主义世界观的基础——深信人类平等,追求正义和个性自由。法国大革命催生了众多的历史巨人,贝多芬就是其中的很好代表。正是由于继承了前辈深厚的传统,同时又得到了自由气息的滋养,贝多芬才得以创造出音乐目前又一风光无限的高峰。 大革命爆发了,席卷整个欧洲,也占据了贝多芬的心。 波恩大学是新思想的集中地。1789年5月14日,贝多芬报名入学,听有名的厄洛热·施奈德讲授德国文学。当波恩人得悉巴士底狱被攻占时,施奈德在讲台上朗诵了一首慷慨激昂的诗:“专制的铁链斩断了……幸福的民族……”激发了学生们的热情。1790年,施奈德又印行了一部革命诗集,在预购者的名单中,可以看到贝多芬和勃罗宁的名字。 1792年,战火蔓延到波恩,贝多芬离开故乡去了维也纳。早在1787年春,他曾到维也纳,
定价:为出版社全国统一定价;
文轩价:为商品的销售价,是您最终决定是否购买商品的依据;受系统缓存影响,最终价格以商品放入购物车后显示的价格为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