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行八作
大酒缸,小酒铺儿
油盐酱醋
怎么那么黑
泡澡堂子
穿衣瑞蚨祥
吃药同仁堂
书香琉璃厂
满城茉莉香
王府井,两头儿俏
气脉
小小子儿,坐门墩儿
生活的曲牌
门面上有精气神
一户一世界
小胡同的老祖宗
皇城圈里老街道
别趣御花园
凡间天宫之门
找乐呵
提笼架鸟
九九消寒
御功夫,天桥乐
壶在茶温人已远
洋玩意儿与土器物
把家虎,守财猫
小孩儿玩意儿
眯着眼睛听戏
琴颂
后记,本书以细腻的笔法铺陈一些老北京人喜闻乐见的普通生活场景,描述这个城市标志性的建筑,以日常情景的感动,和极具亲和力的烟火气息,张显一个城市的内涵和特质。, 五行八作
酒铺儿的前身是老北京街头巷尾推荐的大酒缸,算是“五味神”之一。一口盖着木头盖子的大缸下半截子埋在地里,上半截子就成了圆桌,掌柜子备一些简单的酒菜,供周围的街坊邻居们没事儿的时候过来喝上两口。而所谓“五味神”也就是五种带着香味儿的店铺:油盐店、茶叶铺、大酒缸、中药铺和香烛铺,给简朴、淳雅的胡同生活带来阵阵幽香。只是上世纪六七十年代的酒铺儿里已经不见了埋在地下半截子的大酒缸,而改成简易八仙桌了。
酒铺儿里卖的自然是酒,可从来没见有茅台、西凤,连瓶装的二锅头都不算多。要是哪家酒铺儿偶尔摆出几瓶四特,那成了胡同里的老少爷们儿口口相传的话题:“嘿!酒铺儿上四特了嘿!据说谁谁谁很爱喝这种酒。那个香呀!…‘怎么着?二哥。打算饿上一礼拜买瓶四特孝敬老丈人杆子去?”
酒腻子们来喝的主要是散装白酒,就在柜台上那两个二尺多高的棕黑色陶罐子里盛着。便宜的一毛三一两,贵的一毛七一两。据说那贵的就是二锅头了。打酒的店员一手揭开裹着红布的木头盖子,另一只手捏着酒墩子的长柄,“咚”的一声把墩子头稳稳地垂入罐底,又迅速拉上来。顿时,浓郁的酒香顺着酒墩子飘散开来,窜进斜倚在柜台旁那位酒腻子的鼻孔里。于是他猛吸一口,酒香直人心肺。待到满满一墩子酒半滴不撒地倒进他面前那只粗瓷酒碗里,酒腻子已然进入微醉的状态,悠然不迫地摇着头哼唱起了二黄调。
真正的酒腻子开了门就来报到。他们大多是留着胡子的老爷子,多少有些邋遢,却带着老北京特有的庄重感,每天过来认真地喝酒。有时打上四两喝上大半天,有时干脆带上俩烧饼泡到天擦黑儿。他们来寻求的是单纯的酒的快乐,所以也不需要什么下酒菜。只要花四分钱买块酱豆腐放在小碟里,再向酒铺儿门口卖果子的二婶子要上个带把儿的山里红或海棠果,他就那么捏着山里红的把儿用果子头蘸着酱豆腐咂摸着渗酒。身体不时随着某种节奏微微晃着,仿佛要让浑身上下的每一个细胞都浸透了酒气,又像是飘遥在某段古老的戏文里。他们已然变成了酒铺儿里的一道不可替代的风景,只是永远只静坐在灯火阑珊处,永远那么不紧不慢地渗着,偶尔和相熟的老街坊有一搭没一搭地扯几句闲话。
这样神仙似的酒腻子其实并不多,每个酒铺儿也就一两位。他们往往是附近的老住户,有的从穿开裆裤的时候就在这几条胡同里转悠。或许历经沧桑之后一切都如过眼云烟,只有这四两白酒和透过窗户斜撒进来的那抹暖阳能给他们带些快乐吧?
大部分顾客与其说是来喝酒,不如说是下班之后来这聚会的。黄昏刚过,酒铺儿的气氛就开始热烈起来,家住周围胡同的工人师傅是这里的常客。那个时候国营大厂工人的收入在各个行业里相对算高的,像电子管厂的工人简直就是今天的自领阶层。四五十岁的老爷们儿家里自有媳妇操持,孩子们也用不着辅导功课。下班以后把自行车往酒铺儿门口一支,哥儿几个聚在一块堆儿先喝上顿小酒,山南海北侃个溜够。闲在中带着特有的豪爽。
这样的酒自然不是空着肚子喝的,通常要凑上几盘子玻璃柜台里整齐码放的冷荤和小菜。大家争抢着出钱,透着仗义和局器。有切好的蒜肠、粉肠、猪头肉,还可以是炸花生米或拍黄瓜。有一种叫开花豆儿的炸酥蚕豆,不仅嚼起来咸香酥脆,而且便宜实惠,往往很招主顾们喜欢。若是老酒腻子得着一颗开花豆儿,他会先嘬干净上面的盐粒子喝上大半杯,再把棕色的豆壳儿剥下来放在桌子上,就着两个豆瓣慢慢渗上一整杯,很后捏起那个空豆壳儿再过上小半杯的瘾。
社会上的奇闻逸事和小道消息是酒铺儿永恒的话题,他们用清醇悦耳的京腔议论着,当然也免不了有人借着酒劲儿发泄一下胸中的闷气,骂上几句痛快痛快嘴。愣头青小伙子的兴趣则在于听上几个一语双关的荤段子,结果往往是自己变成了被打趣的对象,招得师傅们哄堂大笑。酒铺儿的空气也沾染了欢乐的气氛,混合着酒气、烟气和开花豆儿的香味儿在微醉中荡漾起来。偶尔会有一个半大小子风风火火冲进来高喊:“爸,我妈让你回家拉煤呢!”……
等到酒喝透了,街边电线杆子上的路灯也亮了,年长的师傅说句:“散了,散了,明儿个再聚。”大伙儿才纷纷出门蹬上飞鸽或较为各回各家。P3-5,
定价:为出版社全国统一定价;
文轩价:为商品的销售价,是您最终决定是否购买商品的依据;受系统缓存影响,最终价格以商品放入购物车后显示的价格为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