篇 鄂豫皖苏区反“围剿”中跑反现象研究1
第二篇 功勋卓著的红军劲旅——红四方面军由鄂豫皖到川陕的战斗历程与历史贡献10
第三篇 鄂豫皖革命根据地的群众工作20
第四篇 对鄂豫皖革命根据地的历史贡献33
第五篇 土地革命战争时期党领导鄂豫皖革命根据地扩红工作研究41
第六篇 大别山精神的丰富内涵与时代价值47
第七篇 略论鄂豫皖革命根据地的若干特点53
第八篇 思想引领与鄂豫皖革命根据地的创立59
第九篇 论红一军的突出历史贡献68
第十篇 红一军的创建发展及相关问题的思考76
第十一篇 大别山精神的历史传承84
第十二篇 大力弘扬“大别山精神”全力应对疫情大考98
第十三篇一脉相承一路歌——浅谈红一军、红四军和红四方面军的历史贡献与现实意义103
第十四篇大别山精神深化研究111
第十五篇从“各自为战”到“合而为一”——红一军建军特点、意义及经验分析117
第十六篇中国工农红军军的突出贡献研究124
第十七篇简析皖西革命根据地创立的历史成因130
第十八篇辉煌的鄂豫皖苏区——纪念鄂豫皖革命根据地统一暨红一军组建90周年138
第十九篇鄂豫皖苏区教育发展研究(1920—1937)145
第二十篇中央派遣干部对鄂豫皖革命根据地创建作用探析154
第二十一篇从大别山革命红旗不倒看党的建设的经验与启示159
第二十二篇试论大别山精神及时代传承168
第二十三篇鄂豫皖革命根据地苏区群众工作经验176
第二十四篇鄂豫皖革命根据地上屹立的坚实制度——人民检察制度的研究181
第二十五篇中原大战时期鄂豫皖革命根据地的发展187
第二十六篇皖西革命根据地群团建设述论193
第二十七篇浅谈红三十二师、红三十三师的创立及历史意义199
第二十八篇鄂豫皖红一军的几场漂亮仗205
第二十九篇许继慎:为党为国捐躯的红军杰出将领211,“将军县系列”第3本,生动再现金寨故事,回顾金寨革命斗争史,缅怀革命先烈;凸显鄂豫皖革命根据地和红一军在中国革命史和人民军队建军史的很好贡献;弘扬大别山精神、传承红色基因、助力脱贫攻坚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将军县的红色征程》一书,由安徽省金寨县干部学院、金寨县委党史和地方志研究室邀请相关专家联合撰写。这些文章涉凸显了鄂豫皖革命根据地和红一军等主力红军在中国革命史和人民军队建军目前的重要地位、很好贡献,深化了对金寨“两源两地”理论和大别山精神的研究,为纪念中国工农红军军和鄂豫皖根据地成立90周年提供了理论成果,对弘扬大别山精神、传承红色基因、助力脱贫攻坚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 一、红旗漫卷大别山 1927年冬至1930年春两年半的时间,是鄂豫皖边界地区工农红军和革命根据地的创建时期。 次国内革命战争失败后,鄂豫皖边界地区的党组织坚决贯彻党的八七会议所确定的武装斗争总方针,组织了多次武装起义,率先举起起义旗帜并获得胜利的是黄麻起义。1927年10月中旬,以符向一为书记的黄麻特委,组建以潘忠汝为总指挥的黄麻起义指挥部,以大革命时期发展并由黄安(今红安)和麻城两县党组织掌握的农民自卫军为骨干积极进行起义准备。11月13日,起义队伍在广大农民群众配合下,由七里坪向黄安城进发,于14Et攻占黄安县城。随后,起义队伍300余人组成工农革命军鄂东军。在占领黄安县城的20余天中,成立黄安县农民政府,击退了反动势力勾结国民党军400余人的进犯。12月上旬,国民党军第十二军教导师以优势兵力突袭黄安,伤亡惨重的鄂东军被迫突围。翌年,起义部队先后被改编为中国工农革命军第七军、中国工农红军第十一军第三十一师,在以湖北黄陂县木兰山和河南光山县柴山保为中心的大别山区开展游击活动,取得多次反“会剿”的胜利,创建了纵横百余里的鄂豫边苏区。由此,在鄂豫皖边界地区出现了块红色区域,大别山飘起了革命红旗。 1929年5月和11月,中国共产党的地方组织相继在河南省商城和安徽省六安、霍山地区,领导了立夏节起义(商南起义)和六霍起义,分别组建中国工农红军第十一军第三十二师和第三十三师。红三十二师和红三十三师成立后,立即投入紧张的战斗,分别攻占商城和霍山县城,创建了以南溪、吴家店为中心,纵横六七十里的豫东南苏区,以及以金家寨为中心,纵一百八十余里、横约百里的皖西苏区。黄麻、商南和六霍三次规模较大的武装起义创建的=三支红军和三块苏区,都成为中国工农红军第四方面军和鄂豫皖苏区的重要来源和组成部分。 鄂豫皖边界地区的三受红军,虽然都按照红十一军番号命名,但没有军部,没有统一指彝,而是分属鄂豫皖三省党组织领导,各自为战。 1930年2月,中央政治局常委、中央军委书记在上海法租界霞飞路的一座二层小楼里召集会议,听取中央派往鄂豫皖边区的巡视员郭述申的汇报,他对鄂豫皖边区的三个苏区和三支红军的情况很好熟悉,此前就曾向中央建议实现党在鄂豫皖边区的集中统一领导。鄂豫皖边区的革命形势发展和出现的新情况,引起了和中央政治局的高度重视,并很快作出决策:将三块苏区统一起来,建立鄂豫皖苏区;将三支红军队伍合为一体,实行统一指挥。2月25日,中央指示鄂、豫两省省委和六安中心县委,将处于鄂豫皖三省边界的黄安、麻城、黄陂、孝感、罗田、黄冈、六安、英山、合肥、霍山、寿县、霍邱、颍上、潢川、固始、商城、光山、息县等20余县划为鄂豫皖边特委,成立党的特区委员会。3月18日,中央又发出致鄂豫皖边特委和红三十一师、红三十二师、红三十三师的指示信,决定将上述3个师集中组成中国工农红军军。 1930年4月,中央委派的鄂豫皖边区特委书记郭述申、红一军军长许继慎等抵达鄂东,在黄安箭厂河召开军地领导干部会议,正式组成鄂豫皖边特委,郭述申、许继慎、何玉琳、王平章、徐朋人等9人为执委;组建红一军前委,由担任军长、军政治委员、副军长、政治部主任、各师师长职务的党员和2名士兵党员组成,军政委曹大骏任书记。箭厂河会议后,红一军军部随即组成,设政治部、参谋处、军需处、军械局和军医院。原3个师改编为红一军师、第二师、第三师和独立旅,全军共2100余人。6月下旬,鄂豫皖工农兵次代表大会在光山县王大湾举行,成立鄂豫皖边特别区苏维埃政府,甘元景出任政府主席。 P1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