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序
前言
出席中国共产党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大后方代表团
一、概述
二、出席七大的大后方代表团成员名单
(一)分组名单
(二)代表团人员编号、座次
三、大后方代表团代表简介
1. (1897―1986)
2. 孔原(1906―1990)
3. 古大存(1896―1966)
4. 邓颖超(1904―1992)
5. 区梦觉(1906―1992)
6. 唐初(1909―1969)
7. 杨尚奎(1905―1986)
8. 林黎明(1903―1984)
9. 朱荣(1918―1990)
10. 方华(1912―1999)
11. 吴有恒(1913―1994)
12. 何潮(1900―1985)
13. 周材(1900―1972)
14. 周小鼎(1915―1991)
15. 卢绍武(1906―1978)
16. 王均予(1905―1978)
17. 廖似光(1911―2004)
18. 锺明(1919―2003)
19. 云广英(1905―1990)
20. 丘金(1905―1998)
21. 肖贤法(1914―1981)
22. 谭辅仁(1910―1970)
23. 蔡书彬(1894―1964)
24. 帅孟奇(1897―1998)
25. (1898―1976)
26. 徐特立(1877―1968)
27. 高文华(1904―1994)
28. 李涛(1905―1970)
29. 毛朗明(1912―1997)
30. 欧阳方(1914―1984)
31. (1886―1975)
32. 何克全(1906―1955)
33. 钱瑛(1903―1973)
34. 曹瑛(1908―1990)
35. 谢竹峰(1905―1995)
36. 黄松龄(1898―1972)
37. 陈方(1912―1983)
38. (1902―1981)
39. 赵石(1914―2009)
40. 刘三源(1914―2000)
41. 陈家康(1913―1970)
42. 龙飞虎(1915―2000)
43. 贾琏(1903―1981)
44. 李金德(1918―1997)
45. 曾?(1917―1984)
46. 方方(1904―1971)
47. 伍洪祥(1914―2005)
48. 苏惠(1909―1996)
49. 王维(1918― )
50. 边章五(1900―1954)
51. 陈仁麒(1913―1994)
52. 方朗(1923― )
53. 李兆炳(1909―1992)
54. 何浚(1904―1982)
55. 锺平(1907―1987)
56. 李克农(1899―1962)
57. 吴继周(1915―1990)
58. 罗其南(1918―1986)
59. 王只谷(1906―1982)
60. 危秀英(1910―2005)
61. 夏之栩(1906―1987)
62. 刘?柏(1906―1976)
63. 罗孟文(1905―1988)
64. 李辉(1913―1948)
65. 贺怡(1911―1949)
66. 廖志高(1913―2000)
67. 秦邦宪(1907―1946)
68. 吴玉章(1878―1966)
69. 吴克坚(1900―1986)
70. 江浩然(1919― )
71. 涂万鹏(?―1949)
72. 梁华(1906―1956)
73. 程子健(1902―1973)
74. 陈震(1905―1988)
75. 龙潜(1910―1979)
76. 王亦清(1908―1963)
77. 杜延庆(1906―1998)
78. 邓照明(1919―1990)
79. 刘云(1915―2009)
80. 黄才焯(1902―1981)
81. 蒋南翔(1913―1988)
82. 苏博(1917―2001)
83. 华健(1919―1949)
84. 张越霞(1910―1979)
四、大后方代表团代表在七大上的部分发言和讨论记录
广东代表组对七大的提议
古大存在七大上的大会发言
在七大上的大会发言
大后方代表团闽粤赣组方方的意见提纲
大后方代表团两广组小组会讨论选举条例草案的记录
大后方代表团湖南小组讨论选举新中央委员会条例草案的意见
大后方代表团湖北小组对选举条例草案讨论结果
大后方代表团闽粤赣小组对选举条例草案的意见
大后方代表团江西小组讨论选举条例草案的意见
大后方代表团四川组对选举条例草案的意见
重庆
一、抗日救亡运动的兴起与重庆救国会的建立
(一)九一八事变后救亡运动的兴起
(二)重庆救国会的建立和救亡运动的高涨
二、党组织在抗日救亡运动高潮中重建和大发展
(一)全国抗战爆发和国民政府迁都重庆
(二)党组织的恢复重建和重庆市工作委员会的成立
(三)抗日救亡运动的高涨和党组织的大发展
三、中央南方局的主要活动
(一)战略相持阶段的到来与南方局的成立
(二)维护第二次国共合作,坚持抗战团结
(三)占领抗战文化阵地,发展进步文化
(四)团结中间力量,发展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五)加强外事工作,争取国际支持
(六)建设坚强的战斗堡垒
四、荫蔽精干,实行“三勤”、“三化”
(一)高举抗日爱国旗帜,开展群众运动
(二)荫蔽精干,彻底转变组织形式和领导方式
(三)贯彻“三勤”、“三化”
(四)“据点”的发展和外围组织的建立
五、掀起民主运动高潮 迎来抗战胜利
(一)联合政府主张的提出和重庆民主运动的高涨
(二)推动反对国民党特务统治的斗争
(三)工人运动的广泛开展
(四)抗日战争的胜利和重庆人民对抗战的贡献
四川
一、抗日救亡运动
(一)九一八事变后的抗日救亡运动
(二)华北事变后的抗日救亡运动
二、党组织的恢复与发展
(一)四川省工作委员会的成立
(二)川康特委和川东特委的成立
(三)中央南方局在重庆成立
三、上层统战工作和川军出川抗战
(一)上层统战工作的对象与策略
(二)推动川军出川抗战
(三)稳定川军留川部队
四、抗日救亡运动的新高涨
(一)抗日救亡团体领导核心的形成
(二)群众支援抗战的热潮
(三)抗日宣传活动
(四)抗战文化运动
五、坚持团结抗战和人民民主运动的开展
(一)坚持团结抗战 反对分裂投降
(二)在反共逆流中加强党的建设
(三)对四川实力派的统战工作
(四)人民民主运动
(五)四川人民对抗战胜利的贡献
云南
一、云南省工作委员会
(一)云南省工作委员会的建立
(二)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在云南的形成和发展
(三)党领导的抗日救亡运动
二、建设坚强的、战斗的云南党组织
(一)挫败国民党顽固派的反共阴谋
(二)按照建设坚强的战斗的党组织的要求,加强党的建设
(三)巩固发展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形成 “民主堡垒”
(四)在全省各地建立党的工作据点
(五)爱国民主运动的兴起
三、云南各族人民的抗日斗争
(一)滇西怒江西岸沦陷后各族人民的抗日斗争
(二)抗战时期云南社会经济文化的快速发展
(三)云南各族人民对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贡献
贵州
广西
陕西
甘肃
宁夏
新疆
青海
后记,周勇,自由职业者,诸暨地区关爱抗战老兵负责人。2012年初开始寻找浙江诸暨籍抗战老兵。目前已寻找到老兵113位。,本书系“中国抗战大后方历史文化丛书”之一,本书分为上下两卷,上卷包括重庆、四川、云南三省市的党史,下卷包括贵州、广西、陕西、甘肃、宁夏、新疆、青海等省区的党史。书稿详细描述了全面抗战爆发前后、抗战前期、中期、后期以及战后初期,西南地区中国共产党组织、宣传、统战、工运、学运等方面的光辉历程,展示了一幅共产党人克服重重困难,推动、带领全国各阶层、各民族人民外抗强敌、内争民主的宏伟画卷。, 2.孔原(1906-1990)
七大正式代表。1906年9月6日生,江西省萍乡市安源人。原名陈铁铮,又名陈坤元,曾用名陈子坚,代名田夫、石心。1924年加人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1925年1月转为中国共产党党员。北伐战争时期,从事党的秘密工作,后受党的委派担任国民党萍乡县党部农工部部长、工会常委。1927年出席中国共产党江西省次代表大会和江西省次农民代表大会,任江西省总工会组织部部长,投身于当地民众运动,动员和组织群众,配合国民革命军北伐。大革命失败后,参加南昌起义,先后在革命委员会农工委员会劳工科和政治保卫处工作。1927年11月到上海,任上海沪西区工会组织员、上海总工会秘书。1929年3月被派往莫斯科中国劳动者共产主义大学学习。1930年回到国内,在武汉做兵运工作。同年7月至9月任中央总行动委员会军事委员会成员。后到上海任中央组织部干事、秘书。1931年9月至1932年11月任江苏省委组织部部长。后调任中央组织局组织部部长。1933年3月至1935年5月,以中央驻北方代表名义到天津主持恢复北方局工作。1934年1月至1945年5月任中央候补委员。1935年6月离开天津到上海。1935年7月作为代表出席在莫斯科召开的共产靠前第七次代表大会和靠前互济会,被选为靠前互济会主席团委员。后人列宁学院不错班学习。全国抗日战争爆发后,主动请求回国参战。1938年8月回国,在由西路军余部组成的新疆督办公署新兵营任政治主任教员。1939年4.月奉召回延安,任中央社会部副部长、西北工作委员会委员。同月至1941年7月任中央职工运动委员会委员。1940年5月跟随副主席到重庆。同年9月至1941年1月任中央南方局西南工作委员会(简称西南工委)书记,领导川东特委、川康特委、贵州临工委、云南省工委等地党组织。1940年11月至1943年6月任南方局组织部部长。1943年6月回到延安。后进中央党校学习。1945年4月至6月作为七大正式代表出席大会,担任大后方代表团副主任、代表资格审查委员会委员。抗日战争胜利后到东北工作。1945年10月至1946年3月任辽宁省工委委员、沈阳市委书记兼保安司令部政治委员。1945年12月至1946年12月任西满分局委员,辽西省地方委员会书记、辽西军区军分区政治委员(至1946年3月)。1946年1月至3月任辽西省委常务委员。4月至7月任吉辽省委员会宣传部部长。同年7月至1948年11月任吉林省委委员、城工(敌工)部部长、辽吉军区军分区政治委员(至1946年8月)。1946年9月至1947年2月任吉林省委民运部部长。1947年2月至9月、1948年4月至1949年9月任吉林省延边地方委员会书记。1947年2月至10月、1948年lO月至12月任吉林军区延边军分区政治委员。1947年9月至1948年4月任吉林省吉东地方委员会书记。1948年5月至11月任吉林市委员会书记、吉林市警备司令部政治委员。同年12月至1949年8月任抚顺市委员会书记。领导和组织当地人民清匪反霸、土地改革、恢复生产、支援前线。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夕和初期,任中央财经委员会委员、政务院财政经济委员会委员。1949年10月至1953年1月任中央人民政府海关总署署长。1949年11月至1952年12月任中央人民政府海关总署党组小组书记。
P14-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