逢人录
初访半分园
半分园主人的友情诗
吴冠中:艺境与情怀
戊辰夏,初访牛汉
艾芜:久违了
长沙三老小记
不一样的杜衡
韩羽《读信札记》一则
蕾切尔?卡森
“总之来信必复”
――叶圣陶1976年日记片断
送别杨绛先生
乐读流沙河
近志摩
张爱玲:一轮瘦不下去的月亮
闻铎录
近木心
――木心五周年祭
“一个字一个字地救出自己”
――木心?文学?自我救赎
“我不再良善到可耻了……”
――《同情中断录》释读
木心:中国文学局外人?
木心诗集六种札记
木心印象答问
览书录
旧文两篇
《读书》“编辑室日志”
诗文评与书话体
《桐荫话书》小引
《周作人书信》毛边本
《老照片》与《老漫画》
《此刻》自序
《历史?生命?诗》题记
《辞海》情缘
殷海光《中国文化展望》“出版说明”
入浙随缘录
行脚录
车窗外的云南
一块石头两个半天
桐乡寻踪
飞临日本
台北四日行
京城四日小记
从南京到天津
那年
虚实雁荡山
七月甘旅
《入浙随缘录》跋,《入浙随缘录》是一本杂文合集,由逢人录、闻铎录、览书录、行脚录四部分组成。逢人录主要记述了作者子张与文学前辈的交往和对文学前辈的怀念;闻铎录主要写木心及其作品;览书录围绕旧书记写相关书事;行脚录则是作者的几篇游记。书中所记,均为作者与书、与人、与地的珍贵记忆,读来真实生动,清新自然。, 约在两年前,前次进北京,便去城西一片楼群的深处,拜访前辈诗人吕剑先生。
虽是初晤,但我并未感到陌生或忐忑,诗人也恰如平日的想象:接近是一位朴厚、慈蔼的温厚长者。柔和的面部轮廓,满含笑意的真诚的目光,只是黑发却已显得稀疏了……这使我想到岁月的艰辛。
诗人很高兴,引我去他小小的工作室(也是客室),叫来热情的宗珏先生向客人介绍,自己则忙着去沏茶:迈的是舒缓的老年人的步伐,脚上是一双老人们穿的中式黑棉鞋……
初识吕剑,当是在上世纪80年代靠前春吧。因为爱诗,我遂在三大册的《新诗选》中精选十数首,其中便有吕剑写于40年代的《创造》。但当时吸引我的乃是这首小诗的玲珑、新鲜和蕴含的生存哲理,对作者则是一无所知。随后即在《诗刊》读到了他复出后的诗作《一觉》《回答》和《笑容》,深深的激情和酣畅的节奏引发我心灵的震颤。在一种渴望交谈的冲动中,我发出了给诗人的靠前封信。
现在坐在诗人的家里,柔和的阳光透过窗玻璃,照在洁净光亮的写字台上,一东一西两架书橱默默地陪着主人。四壁皆白,唯写字台左侧墙上悬一幅工整的小楷,是诗人自己的手笔。我想,诗人的书斋“半分园”虽小,却是一块绿洲,进入晚年之后,我们的诗人还能艰难而又快乐地耕耘、播种和收获吧?
诗人并没有讲述他个人的遭际,却满面微笑地提起了刚刚开过的一次作协会议,认为这次会议的气氛不错,似乎预示着文学事业或将开始一个健康的发展。我不由想到眼前这位老人青壮时期的风采,同时也想到他与祖国一起受难的岁月,想到他二十年间如何遭逢网罗、如何被发配塞上,又如何在狂热却又严寒的日子里被摔断了琴弦,默默地忍受着难言的孤独。从共和国成立到1957年上半年间,吕剑是兴奋而勤奋的,诗人前期任职于《人民文学》,1956年秋冬,又参与筹备《诗刊》。这期间他南下汀汉,北上内蒙古,出版、编订了五本诗集。假若这种天朗气清的日子能保持得更为长久一些,则我们的国家、我们的诗人又该会呈现出多少崭新的风貌!
然而正如诗人二十年后自己所说:“阳谋”既来,百花其萎。《诗刊》既不能揪着自己的头发离开多事的地球,一个与民族共忧患的诗人又如何能超然物外?终于在愈喊愈高的“反右”声中,吕剑与艾青便一起被免去“编委”之职,然后“发配”。艾青去北大荒,吕剑去塞上……当我提到这些痛苦的往事时,内心是沉重的。这并非仅仅是替诗人抱不平,个人的荣辱得失是次要的,国家与民族的顿挫、伤痕却刻骨铭心。如何让我们多难的民族有效挣脱旧的枷锁?如何让我们的人民满怀青春地走向世界?又如何让我们的诗真正成其为“诗”?正如诗人说的:“重要的是从历史中引出应有的教训!并且不要再那么轻易地忘记!任何时候都应当保持诗的好名声。”我们多么需要诗人的勇敢和真诚啊!
相信二十年决没有白过,
不能只看经历了多少顿挫。
额上增添了几重沉思的皱纹,
因袭的古堡就是攻破了几座。P3-5,
定价:为出版社全国统一定价;
文轩价:为商品的销售价,是您最终决定是否购买商品的依据;受系统缓存影响,最终价格以商品放入购物车后显示的价格为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