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
蒋翊武
章 叛逆少年
一、名门望族之蒋家
二、“奴隶功名,要它何用?”
第二章 参加华兴会
一、湖南西路公立师范学堂
二、结识刘复基、宋教仁
三、华兴会起义
四、开除学籍后的江湖生活
第三章 参加同盟会
一、就读于中国公学
二、参与筹划萍、浏、醴起义
三、襄办《竞业旬报》
四、杨卓霖事件
第四章 潜入湖北新军
一、潜居家乡
二、参军
三、《商务报》
四、创建文学社
五、革命宣传与组织建设
第五章 筹划武昌起义
一、联合共进会
二、武装起义总指挥
三、道起义命令
四、三烈士遇害
五、军政府成立,大权旁落
第六章 不计个人得失
一、汉口军政分府
二、汉口失守
三、汉阳失守
四、武昌防御总司令
五、遭人排挤,大权再度旁落
第七章 民初政治活动
一、创办《民心报》
二、《大江报》、《民心报》的终结
三、关注民生
四、文学社并入同盟会
第八章 讨伐袁世凯
一、张振武、方维遇害事件
二、主持汉口交通部
三、宋教仁遇刺
四、鄂豫招抚使在行动
第九章 元勋的陨落
一、两份《通缉令》
二、全州被捕
三、英勇就义
蒋翊武年谱简编
刘复基
章 江湖少年
一、苦难的家世
二、金凤山刑堂
第二章 初上征途
一、结识宋教仁
二、参加华兴会
三、开除学籍后的江湖活动
第三章 探求真理
一、东渡日本
二、“中西各报代派所”
三、协办《竞业旬报》
第四章 再上征途
一、《商务报》的会计
二、寻找革命组织
三、痛打杨度
四、参军
第五章 首义智囊
一、文学社评议部部长
二、战斗号角《大江报》
三、联合共进会
四、谋划起义
第六章 血祭共和
一、化解危机
二、意外再起
三、英勇就义
刘复基年谱简编
,* 在杰出的民主革命家中,具有相同革命经历的蒋翊武、刘复基是很值得研究的一对革命战友* 蒋翊武,是中国近代杰出的民主革命活动家、辛亥革命武昌起义的主要组织者和,被孙中山誉为中华民国“开国元勋”。辛亥革命前夕曾任武汉文学社社长,主办《大江报》等报刊 * 刘复基,1904年加入华兴会,发动长沙起义。1906年回国,运销《民报》,1909年赴上海创《竞业旬报》,后至武汉主办《商务报》,宣传革命思想。1911年夏,文学社与共进会联合,任临时总司令部参议,本书讲述了:蒋翊武(1884-1913)与刘复基(1884-1911)是辛亥革命时期有着相同革命经历的战友,他们同地域出生,均未参加清末科举考试,并初步接受了反清思想,共同走上了反封建专制、建立民主共和的革命道路。 1905年,刘复基经宋教仁介绍加入了同盟会,1906年春刘复基在上海介绍蒋翊武加入了同盟会。 1909年共同参加了新军。1911年1月文学社在黄鹤楼召开成立大会上,蒋翊武被推举为社长,刘复基任评议部部长,从事革命的联络和起义工作。湖北革命党人确定了起义的领导机构和起义的时间后,蒋翊武被正式推举为起义总指挥,刘复基为常住军事筹备员。10月9日起义泄密,蒋翊武、刘复基等人决定当晚12时以南湖炮队鸣炮为号,各营同时起义。当晚11时军警包围了起义指挥部,蒋翊武趁敌人不备逃脱,刘复基牺牲,时年仅27岁。 1913年8月,蒋翊武因参加“二次革命”于9月9日遇害于广西桂林,年仅29岁。两位革命家自相识以来,志同道合,以毫不动摇的革命信念,共同谱写了一曲民主革命的悲歌。, 在湖南的西北部,洞庭湖的西岸,有一个历史文化积淀深厚、民间传说丰富独特、历史人物层出不穷的地方。这里,高山浮云缭绕,平原璀璨生姿,丘陵起伏多韵,河流烟波迷蒙,有着说不完的景致,道不完的妙处。这地方叫澧州,是一个历史名城,在今天的行政区划里,已经被澧县所代替。在这青山与碧水相得益彰、自然与人文和谐交融的地方,孕育了一位辛亥革命的政治人物——蒋翊武。 一、名门望族之蒋家 蒋翊武,1884年12月出生在湖南澧州城。 在澧州,人们在长期的劳作和生活中,流传着许多感天动地的故事。比如,“孟姜女的传说”就于2008年列入《重量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在众多的传说中,蒋家的故事一直是澧州地区人们普遍关注的话题。 澧水一带的蒋姓,“原籍江南,元末徙湖北黄安”,再迁湖南澧水流域,分布在今天湖南的澧县、临澧、石门、慈利、桑植、安乡,以及湖北的公安、松滋等县。从迁澧始祖蒋官一到蒋翊武,即第71世到第9l世,共20代近500年,蒋姓在澧水流域不断繁衍生息,发展很快,成为澧州地区很有名的望族。 蒋家在澧州的崛起,首先发端于临澧县蒋家坪。 雍正七年(1729年),朝廷将澧州升为直隶州,并新设一县,叫安福,也就是今天的临澧县,隶属于澧州管辖。在该县二百多年的历史中,先后于1823年、1866年和1992年三修县志。第三部县志“上起清雍正七年建县,下至1985年”,所列《人物传》共计78人,仅蒋姓就有13人,占该县志人物传的17%,位列,可见蒋姓在该县的显赫地位。 澧州蒋家的始祖叫蒋官一。其后辈自第87世蒋光清、蒋光业开始人丁兴旺。有名文学家丁玲原名蒋宗伟,字冰之,是澧州蒋家的后裔,她在回忆自己的家世时充满无限的自豪: 安福县蒋家,是一个有钱的人家,是一个人丁兴旺的人家。在我的爷爷的时代,据说那些爷爷们,这房、那房、远房、近房,究竟有多少房、多少人,连姓蒋的人自己也分不清楚,外人就更无从知道,只知凡是安福县的大房子,一片一片的,都姓蒋。 这些人都是财主,大财主、小财主,家家都做官,这个官、那个官,皇帝敕封的金匾家家挂,节烈夫人的石牌坊处处有。对这家人的传说很多。安福县蒋家是湘西一带远近闻名的大户。 溯本求源,据说还是明末清初的时候,有一个人带着兄弟俩,不知从什么地方迁到了这里。哥哥叫蒋光清,弟弟叫蒋光业。慢慢地这兄弟俩发财了。有人说他们挖到了金子,有人说他们原来留在外省的钱很多,猜测很多,流传的神话也很多,但他们不管这些,钱财还是越来越多。有钱的人就有官做,红顸子、蓝顶子进进出出,世代流传。蒋光清是大房,子孙多半住在乡下,蒋光业的子孙则多半住在城里。蒋光清家里的官也不少,但钱财不如弟弟家,名气也稍微差一点。(张炯:《丁玲全集》,河北人民出版社,2002年第256-257页) 在蒋光业之后,临澧县的蒋家随之涌现出了一批地方豪绅与名人。 可见,蒋家自清朝乾隆、嘉庆以来,就是澧州地区富甲一方的望族,产生了不少为朝廷效忠卖命并为朝廷所器重的官宦。然而,就在这样一个经济殷实、忠于朝廷的大家族中,却诞生了一位与传统家族思想背道而驰、誓把皇帝拉下马的“叛逆者”——蒋翊武。 蒋翊武虽然出生在澧州城,但他的祖辈十多代都生活在蒋家庙。蒋家庙的蒋姓后裔,发端于蒋启周。蒋启周生于何年、卒于何年、来自何方?都不清楚。但从他以下后辈所使用的排行名来看,他应当是蒋官一的后代和分支。 澧县蒋家庙,位于澧阳平原腹地,现属澧县车溪乡群力村10组。 蒋家庙分支的蒋姓祖宗蒋启周,是蒋翊武的2世祖先。1948年联宗合族,以蒋翊武的排行“保”字辈为参照中线,上溯ll代,认定蒋启周为蒋姓第80代世祖。关于这位“迁澧始祖”,族谱上有这样一段描写:“公原籍江南,一云江西。明永乐二年以贡生任澧教授,遂落业澧北蒋家庙。随置数十担,子孙世居其所。翊武先生其后也。凡蒋姓皆以伯龄公为始祖,我族此次联宗合族,其世系宗派当为连贯,故启周公应比列为80世。” 也许由于家道贫寒、缺少文化等原因,蒋翊武祖辈关于家世的记载很好简陋。从80世蒋启周公到89世徵思公(蒋翊武的祖父)这10代,有许多人没有详细的资料记载,有的整房没有生殁年代记载。 P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