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成章/辛亥著名人物传记丛书

价格 30.80对比
发货 广东东莞市
销量 暂无
评价 已有 0 条评价
人气 已有 4 人关注
数量
+-
库存100
 
联系方式
加关注0

新图书资料发布

VIP   VIP会员第1年
资料未认证
保证金未缴纳
引言
陶成章
章 农家少年
一、清苦家庭
二、乡风熏育
三、坐塾与读史
第二章 游学东瀛
一、甲午义愤
二、北上京师
三、奔赴日本
第三章 联络会党
一、会党源流与沿变
二、制订《龙华会章程》
三、串联发动
四、会党的革命化
第四章 建立光复会
一、肇始于东京
二、组建于上海
三、光复会的性质与特点
第五章 创办大通学堂
一、会见秋瑾、徐锡麟
二、建立大通学堂
三、捐官赴日
第六章 痛斥保皇党
一、五省大都督
二、加人同盟会
三、在皖浙起义中
四、痛击立宪保皇派
五、五省革命协会
六、与鲁迅的交往
第七章 南洋革命活动
一、与平实论战
二、艰难募款
三、《浙案纪略》及其他
第八章 两会恩怨
一、并肩战斗
二、兄弟阋墙
三、携手共进
第九章 重组光复会
一、重组原因
二、经略南洋
三、《教育今语杂志》及其他
第十章 底定东南
一、广州起义
二、光复上海
三、举旗浙江
四、攻克金陵
第十一章 气壮河山
一、立志北伐
二、猝遭惨祸
三、民族之痛
四、魂归故里
尾声 中山祭陶
陶成章年谱简编
,为纪念辛亥革命110周年系列丛书中的一本,陶成章(1878-1912),浙江会稽陶堰(今绍兴县陶堰)人,光复会创立者之一。 少有志向,以“排满”反清为己任,曾两次赴京刺杀慈禧太后未果,后只身东渡日本学习陆军。翌年回国后,积极参与革命活动,破衣敝屣奔走革命,“四至杭州而不归”,奔走于浙、闽、皖各地联络革命志士。 民国创立后,他力辞接任浙督,积极准备北伐,设北伐筹饷局、光复军司令部,任总司令。1912年1月14日凌晨,陶成章(陈其美揽权起杀机,欲置其死地而后快)被受陈其美指使的蒋介石、王竹卿(帮凶、光复会叛徒)暗杀于上海广慈医院,年仅35岁。 本书记述了陶成章短暂的一生,是一部较注重史实的人物传记。虽是一部通俗性的人物传记,但作者也以严肃认真的态度,征引大量的历史资料,使读者通过传主和社会背景的描述,得见辛亥革命那段大历史。,     一、清苦家庭 1878年1月24日(光绪三年丁丑十二月二十二日),本书主人公陶成章诞生在浙江省会稽县(今绍兴县)陶家堰西上塘村。 这是一个典型的江南水乡集镇。陶家堰,又称陶堰,是陶姓人聚居的地方。堰,本是一种水利排灌设施。东汉永和五年(公元140年),会稽太守马臻营造鉴湖,在湖的北边,筑了一条127里的长堤,将从会稽山下来的36源之水,围在周长358里的人工湖内,为便于湖水的管理,在长堤上建了69座排水的斗门、闸、堰、阴沟。堰的规模仅次于斗门,与闸相当,置湖与平原内河沟通处,以应排洪、灌溉之需。陶堰一直是乡镇建置,20世纪末,有34个行政村,19个居民区,1993年有23000多人口。陶堰乡(镇)有陶堰村,内有五六个自然村。陶成章居住的西上塘村是陶堰一个靠西边自然村。所谓“塘”就是水塘,成章家之东就是一个水塘。塘,绍兴人又谓之塘路,成章家南就是一条河,靠河的堤岸,就是塘路。早在越国勾践时期,筑有山阴古水道,西晋贺循筑西兴运河,从杭州湾到会稽郡城,后又利用山阴故水道到曹娥,过江与姚江、甬江相接,于是形成了从钱塘江到宁波的浙东运河。陶堰就是在浙东运河边上的一个乡镇。西上塘的塘路就是运河边上的长堤。古代又有古陆道横贯村北,如今是104国道公路和沪杭甬铁路。所以陶堰是一个水陆码头,马驰车驶,舟楫往返,相当热闹。它离绍兴城约40里,距曹娥江边的百官和曹娥镇也各是40多里,是行人或航运的中间站。清代有名学者仇兆鳌在《重修会稽陶氏族谱序》中说:“予昔往来越郡,距城四十里处,见有高峰矗立,参青云而直上者,询之则稷山也。其下有望族陶氏世居于此。”陶堰地势低平,河湖密布,有白塔洋、百家湖、大横江等。在北面还有贺家池,据说是唐代诗人贺知章的放生池,或说是贺知章来游历过的地方。所以陶堰水产丰富,养殖也多样,而在各个湖泊港湾之间,就是大片沃土,平畴远风,肥壤千里。陶堰之北有稷山,在平原之中,一山特立,颇有气势。东南角有残丘叫义峰山,所以它自古以来是一个鱼米之乡。人民安居乐业,民风淳朴。清末有名诗人李慈铭有《越州灯词十首》内一首咏陶堰之灯市:“陶堰年年灯市新,百家庙里共嬉春。春景渐乱歌尘歇,灯火家家扶醉人”。(《越缦堂诗文集》上册。上海古籍出版社2008年12月)年熟登丰之际,人们欢庆歌娱,预祝来年更多喜悦。陶堰历来手工业发达,市场繁荣。早在20世纪70年代就有支青工厂建于镇上,在风雨中茁壮成长。 陶成章就出生在这样一个水乡农村中。 陶成章的家庭是一个清苦的农民家庭。 陶氏支脉繁衍,自元末迁居以来,蔚为大族。累世簪缨者遍布全村,但陶成章家一脉自入清两百多年,例不仕清,全靠劳动度日。高祖立贤字方中,农业,配辛氏,有二子。曾祖平川字圣传,行七,农业,配吴氏。祖父功化字贡华,配陈氏,有三子,均农业:长盈字仰山,次泰字亨行,三正(政)字品三。品三配陈氏,生二子一女:长成玉,字苻卿,为邑庠生。次成章,字焕卿。女文姑,早年亡。所以至陶成章时世系五代,皆家道平平,除曾祖母曾获朝廷嘉奖为节孝外,世代皆为务农。到祖父陶功化时,有田十几亩,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在浙东运河的土地上默默地劳作着,平静地生活着。清同治四年(1865年)七月,陶功化鉴于三个儿子已立业成家,而自己已年过七旬,特邀集亲族,将“所有住房、田产、园地、河荡、佃田、什物、器皿等项一切配搭平分”,分给三个儿子,要求大家“各遵议书,勤俭成家,始终如一”,以后“各管各业,毋得争执。为此合同分书三本,各执一本,永远存照”。在这名为《陶功化分书户管》的合同中。我们可以看到小有家产的陶功化将家产一分为三后,每家所得家产就微而又微了。其三子陶品三得到田为八亩一分七厘五毛九系。其中五亩多实为公田,自己所有的仅为三亩左右。所谓公田,就是族内几家公有的田,所有权不是自己的。它的种植所得,要负担祖宗的祭祀、祖坟、祠堂等的修理和其他公众的支出。有时也要轮流种植。只有其中一部分收获才是自己的。除田外,还有连同后坡平屋共三间半房子。在当时人口较少的水乡平原,人均田应有四亩左右(到1951年土改时还有二亩多),所以陶品三所得的田很少,诚为历目前的“无地或少地的农民”。1990年初,据陶成章家长媳(时年91岁)回忆她到陶家时,家里仅有三亩六分田。分家十二年后,陶成章来到了人间,他就生活在父亲陶品三的这一清贫的家庭中。“清苦的生活”,是留在陶成章幼小心灵中的印记。 P4-6
举报收藏 0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用户协议  |  隐私政策  |  版权声明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违规举报  |  粤ICP备202111104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