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播学和反思的艺术——《亚洲传媒》对李金铨教授的访谈
传播学研究
媒体使用、人际交往与阶层意识——以上海为例的实证研究【周葆华】
决定新媒体采用的影响因素争辩
——基于创新扩散和权衡需求的理论进路与范式融合【芦何秋 刘朝阳】
新闻发言人制度与中国外交话语的构建【吴 瑛】
传媒文化研究
抗日战争的媒介记忆偏向——表现及成因【黄月琴 王文岳】
艺术与现实互动下的类型片演进
——《窃.听风云》三部曲与香港警匪片类型的当代演变【梁君健】
大众传媒与文化价值观的变化
——对大众传媒在文学传播中的“负面效应”的检讨【杨翠芳】
旧城改造中的新闻框架建构研究
——以武汉汉正街改造和广州恩宁路改造为例【聂远征 张 艳】
新闻实务研究
中国媒介潜规则现象及原因探析【钱燕妮】
社交媒体受众商品化的两种路径【谈海亮】
媒介经营与广告
民国时期民营报业集团化建设的历史考察【陶喜红 丁兰兰】
国家经济发展战略下中国广告产业发展方式转型【杨 雪】
党报广告价值的现实困境和未来取向【黎 明 郑雪丽】
商业广告中的“我”研究——“个体化”理论的视角【乔同舟 汪 蓓】
大健康产业背景下医药企业的品牌延伸【章 俊】
媒介教育交流
网络与新媒体教学创新
——中国传媒大学广告学院的实践【周 艳 刘 珊】
媒介素养教育的中国特色【江龙军】
《文化与传播研究》征稿启事,廖声武(1961—),湖北大学新闻传播学院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新闻学博士,湖北大学高等人文研究院学术委员、研究员,主要从事新闻传播研究。,《文化与传播研究》是湖北大学新闻传播学院创办的涵盖新闻传播学科研究领域的学术集刊,关注靠前外新闻传播的重大理论与实践问题,追求多元的学术思想和高质量的学术品味,同时关注当下传媒面临的新问题、新挑战,体现当代传媒发展的新趋势。主要栏目有: 新媒体传播、政治传播、媒介融合与发展、媒介文化、媒介伦理研究、社群传播以及环境、健康、食品安全等重要社会议题的传播研究。旨在搭建一个新的学术平台,展示海内外学者近期新的研究成果,以倡导学术创新和学术争鸣。本期特稿介绍了李金铨教授对传播学的认识与反思。“传播学研究”探讨了决定新媒体采用的影响因素、新闻发言人制度与中国外交话语的构建等问题。既涉及传媒文化研究,也有新闻实务的探讨,对媒介的传播与表达,中国媒介潜规则现象及原因、社交媒体受众商品化的路径等进行了深度分析。“媒介经营与广告”聚焦中国广告业发展方式的转型、党报广告价值的现实困境和未来取向等热点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和建议。,
定价:为出版社全国统一定价;
文轩价:为商品的销售价,是您最终决定是否购买商品的依据;受系统缓存影响,最终价格以商品放入购物车后显示的价格为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