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 内向的原因 / 3
第二节 你可能不是内向,而是中向性格 / 19
第三节 过度吹捧内向优势是另一种矫枉过正 / 27
第四节 内向者要不要、能不能改变性格 / 37
第五节 内向性格测试 / 43
第六节 内向者自信沟通力自测量表 / 45
第二章 内向者如何建立沟通自信 / 49
节 内向者不自信的原因 / 51
第二节 自信的真正来源 / 56
第三节 有钱又帅又美就不自卑了吗 / 67
第四节 内向者如何克服社交焦虑 / 79
第五节 内向者转变的关键是能量管理 / 91
第三章 内向者如何改变人际交往能力 / 103
节 别把拒绝无效社交当成逃避社交的借口 / 105
第二节 内向者如何选择适合自己的社交圈 / 111
第三节 内向者如何做好自我介绍 / 117
第四节 内向者易受他人影响,如何应对 / 123
第五节 三种逻辑说话套路提升你的表达力 / 130
第六节 三种沟通公式让你说话有分寸 / 137
第四章 内向者如何在职场受欢迎 / 143
节 如何克服职场沟通的紧张情绪 / 145
第二节 提升职场临场表达力 / 152
第三节 职场就是战场,三个沟通技巧可保护你 / 160
第四节 在职场如何应对心直口快或嘴贱的同事 / 165
第五节 如何避免成为职场背锅侠 / 168
第六节 如何成为“甩锅侠” / 171
第七节 如何维持与离职同事的关系 / 174
第八节 职场上受到委屈该怎么面对 / 177
第五章 内向者如何在情场受欢迎 / 185
节 内向自卑者也能追求到自己喜欢的人 / 187
第二节 利用下班后的黄金8小时找到爱情 / 192
第三节 如何委婉知道对方是否单身,是否喜欢自己 / 197
第四节 如何介绍自己的男女朋友而不招黑 / 203
第五节 异地恋如何维系,对方最需要你时如何安抚 / 205
附录 实践案例:学员心得分享 / 213,相信不少人都遇到过这样的问题:不善于沟通,说话常被他人误解,不知道怎么和陌生人讲话,甚至畏惧与陌生人交流,气场也弱,这使得我们在生活、职场中越来越被动,错失了不少良机。我们想改变,但又不知道从何处入手。本书从内向者的角度出发,制定出了一系列沟通训练的方法,采用这样的训练方法,可以让一个因为“后天因素”变得内向,同时有强烈改变意愿的人,慢慢变得自信,直至会沟通社交,更受他人欢迎,同时还可以兼顾内向者和外向者的双重优点。, 节 内向的原因
1869年,遗传决定论的创始人高尔顿出版了《遗传的天才》一书,他指出:一个人的能力,都是由遗传得来的。外界环境只能起到促进或延缓这一过程的作用,而不能改变这一过程。英国心理学家艾森克认为:60%~70%的天才由遗传决定,30%由环境决定。中国传统观念里的“龙生龙,凤生凤,老鼠的儿子爱打洞”也深入人心,以致大众一直都错误地认为,儿女会遗传自己的大部分特质,儿女也会在这样的影响下继续错误地接受此观点。遗传决定论者片面强调遗传对人的作用,严重忽视后天环境也会对人的成长产生影响的客观事实。
所以,内向这个议题也有类似情况,社会大众尤其是内向者自己,普遍有个错误的认知,认为内向都是天生的,在他们的观念里,只要是天生的就无法改变或很好难改变。但实际上,先天遗传、后天环境与个人意志是形成性格的三大要素,遗传基因只占一小部分,而且还不是决定性的因素,三方面的综合影响才是使人变得内向的原因,同时也是能改变内向性格的依据。
有关内向与外向的差异对比、内向者的优势等,已有大量的书籍讨论过了,这里不再赘述。本书只讨论一个争议已久的话题――内向者要不要、能不能改变性格?我的答案是――能。
百度百科对性格的定义如下。
性格是一个人对现实的稳定的态度,以及与这种态度相应的、习惯化了的行为方式中表现出来的人格特征。性格一经形成便比较稳定,但并非一成不变,而是具有可塑性的。性格不同于气质,更多体现了人的社会属性,个体之间的人格差异的核心是性格的差异。
内向属于性格的一部分,是一种特征状态,这种状态会随着后天环境的变化而发生变化。由此看出:内向者可以改变,无论你是先天内向还是后天内向,只要你有强烈的改变意愿,通过合理有效的方法加以训练,是可以获得性格上的改变的。更准确地说,不是改变性格,不是让你从一个接近的内向者变成一个十足的外向者,更不是要求你伪装成外向者,而是改变内向者面对人际交往时的状态,即平常你依然可以安静地做个内向者,舒服地待在自己的空间里,但需要进行人际社交沟通时,也可以像外向者那样应付自如,而不是畏惧逃避。
部分内向者社交沟通接近没问题,内向不一定代表不善社交,不一定不自信,所以这里的内向者特指缺乏自信、不擅长人际交往的内向者。很多内向者由于长期以来的内向性格,导致社交沟通能力退化,加之其他的负面环境影响,渐渐导致自己不够自信,比如面对异性、领导非常不错人士,甚至是一般的陌生人时。
一、知道内向原因的必要性
人要想对自身做出有难度且复杂的改变,就需要大脑真正理解事物的成因,然后才能优选化地产生改变。知其然,才能知其所以然。你需要先知道
一个改变你思维习惯的思维模型――黄金圈法则(见图1-1)。 普通人遇到问题的行为模式顺序是:先问“做什么”“如何做”,他们从来不问“为什么”,他们对根源性问题很模糊。一般的内向者,想改变,都是先问“做什么”“如何做”。他们会得到各种各样的建议,有时不同的建议会互相矛盾。所以,才导致了很多内向者很好纠结,不知道应该选哪种方法。这就是内向者没有对自己的根源性问题进行探究的原因,也正因此才没法做到对症下药。于是就出现了以下两种特别情况:
(1)逼自己伪装成外向者,一开始还挺受欢迎,时间越久,内心越纠结,越发觉得自己在扮演另一个人,内心很矛盾。
(2)毫无保留地听信,只要是内向者就应该安安分分地做内向者,不要试图改变性格,不用伪装成外向者,发挥内向者的优势即可。
但实际情况却是,内向者改变的方向还有第三种可能性,后面的篇幅会详细讲解。
换成聪明人遇到问题,则是先问“为什么”,再去构建“怎么做”,而“做什么”就是基于前两者的结果,他们懂得先掌握事物的本质,这样会事半功倍。聪明的内向者,会先去了解自己变成内向的原因(为什么),不同的原因会对应不同的解决方法,并积极寻找和对比很适合他的方法(做什么),很后才是进行改变的步骤(如何做)。大脑的生理结构刚好符合这样的逻辑(见图1-2)。
“为什么”这么重要,因为它来自生物学。
如果你看过人类大脑的示意图就会发现,从里到外,黄金圈法则的三个逻辑层与大脑的三个皮层正好对应上。人类大脑很外部是新皮层,它对应的是“做什么”,负责理性思维、分析和语言。中间的两层叫作边缘脑,负责情感,也负责人的决策过程,但它不具备语言能力。这也就是为什么有时候我们喜欢一个人时,说不出原因,然后都用“有感觉”来含糊概括。
当我们由外到内进行思考时,先想“做什么”。人可以明白复杂的信息量,比如:具体做哪几个步骤可以让自已产生变化?但你选择的这个“做什么”不一定是正确的或很适合的。当我们先从内再到外进行思考时,我们是直接对控制大脑决策的区域进行沟通的,也就是想清楚了“为什么”,你就会很好确定,自己到底要不要改变性格,到底要不要付出对应的代价。
而很多人就是没想清楚自己是改变好,还是不改变好,看到劝说不用改变的观点,加上自己此前又尝试不成功,于是就顺应了这个做法。而实际上,你只是被他说服或误导了,但真的是一定适合你的吗?
你是否有过类似情况,在偶然经历过一些人、事情或者书籍之后,突然眼睛一亮,你发觉,之前没想明白的事情,现在终于想通了,理解了,然后再做这件事就迎刃而解,有种“开悟”的感觉。而用黄金圈法则进行思考和解决问题,就是快速帮你“开悟”的方法。
总之,思维顺序不同,你获得的结果也会不同。
按照黄金圈法则的原理,你通过阅读本书可以了解以下三点。 (1)为什么?――内向的原因。
(2)是什么?――内向者调整思维、让自己变得更好的方法。
(3)如何做?――教你建立沟通自信,提升社交能力,在职场情商上如鱼得水。P3-7,
定价:为出版社全国统一定价;
文轩价:为商品的销售价,是您最终决定是否购买商品的依据;受系统缓存影响,最终价格以商品放入购物车后显示的价格为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