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通史简编(全2册) 影响莫言一生的非常不错史学名著!20世纪中国新通史著述的开山之作,70余年影响力长盛不衰的史学经典,透视中国文明的历史变迁,洞悉中国社会的时代发展。

价格 65.10对比
发货 广东东莞市
销量 暂无
评价 已有 0 条评价
人气 已有 2 人关注
数量
+-
库存100
 
联系方式
加关注0

新图书资料发布

VIP   VIP会员第1年
资料通过认证
保证金未缴纳
编原始公社到中央集权的民族国家的成立
章原始公社时代——禹以前
第二章原始公社逐渐解体到奴隶占有制度时代——夏商
第三章封建制度开始时代——西周
第四章列国兼并时代——春秋
第五章兼并剧烈时代——战国
第六章周代思想概况
第二编民族统一的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成立后对外扩张到外族的内侵
章官僚主义中央集权的民族国家的成立——秦
第二章对外扩张时代——两汉
第三章内战时代——三国
第四章外族侵入时代——两晋
第五章中国文化南迁时代——南朝
第六章异族同化时代——北朝
第七章秦汉以来文化概况
第三编封建制度社会螺旋式的继续发展到欧洲资本主义的侵入
章南北统一时代——隋
第二章封建制度发展时代——唐
第三章大分裂时代——五代十国
第四章国内统一封建制度进一步发展时代——北宋
第五章外族侵入北方,南北分裂时代——金与南宋
第六章社会衰敝时代——元
第七章封建制度更高发展时代——明
第八章外族统治,严格闭关,社会停滞,欧洲资本主义侵入时代——鸦片战争以前的清朝
第九章隋唐以来文化概况

,范文澜(1893—1969),字芸台,后改字仲沄,浙江绍兴人,历史学家。1913年进北京大学文预科。次年考入本科国学门,1917年毕业后赴日本留学。曾在沈阳高等师范学堂、南开大学、北京大学、河南大学、北京师范大学、中国大学、辅仁大学等校任教。后任中国科学院中国近代史研究所所长、中国史学会副会长。著有《文心雕龙讲疏》《文心雕龙注》《群经概论》《正史考略》《中国通史简编》《中国近代史》《范文澜史学论文集》等。“板凳须坐十年冷,文章不写一字空”是对范文澜治学精神的极好写照。,《中国通史简编》是有名历史学家范文澜的成名之作,畅销70余年,影响四代人,开创了我国新通史的著述范式,为后世通史类著作树立了标杆,是一部可读性和非常不错性兼顾的中国通史著作。全书时间跨越自原始社会时代至鸦片战争时期,作者从历代政治、经济、军事和文化等多方面视角,把握中国社会的时代发展与历史变迁。史事翔实可靠,史评一针见血,叙述深入浅出、通俗易懂。本书自首版在重庆《新华日报》连载后,深受广大读者欢迎,几经修订再版,数十年来影响力长盛不衰,逐渐成为众多历史学者和历史爱好者了解学习中国历史的推荐阅读之书。一书在手,博古通今,让你在历史细节中,感受中国数千年的文明兴衰。,     章 原始公社时代 ——禹以前(远古一前2198年?) 节 黄河流域很早的居民 北京西南周口店发现大约四五十万年以前的人类遗骨,据说那时候的人,已经知道用火,并制造粗糙的石器、骨器。 内蒙古鄂尔多斯发现大约五万年前的旧石器,其中有似乎剥皮用的石刀。 中原地方还没有发现过旧石器,但未必就是从古无人居住的证据。 依据地下发掘的材料,约在前3000年(?)黄河流域确有人类居住,而且已经踏进新石器阶段,有相当发展的文化。 中国中部黄河南北,是平原肥沃的地区。住在周围的各民族,都想迁徙进来。因此成了各种族斗争的舞台,也成了不同文化相互影响的场所。有一种苗人叫作黄猫头蛮,发拳曲,作黄金色。这当是欧洲人种,先从西方迁来,后被汉族压迫逃到南方。后冈(河南安阳县)发掘,很下层是红陶,中层黑陶,上层白陶,递变的形迹显然。据上述两个例证,可以想见远古种族间文化间的斗争状况。 住在中原地区及其周围的种族,推想如下: 东部的夷族,济水流域是夷族的根据地。大概从东北沿渤海岸人山东境,南下到淮水流域。相传太嗥是他们的圣帝。春秋时代还有任(山东济宁县)、宿(山东东平县东无盐城)、须句(东平县)、颛臾(费县西北)四个风姓的小国,说是太嗥的后裔。济南龙山城子崖发掘,很下层的灰陶,形质粗劣,年代很古;嗥是白色,灰也含白色,或许这就是夷族文化的遗迹。灰黑白三色是东方出土陶器的特征。 南部是蛮族,苗、黎、瑶总称为南蛮。蛮族大概从安南迁来,发展到长江流域,又北进到黄河流域,现今苗人的椎髻、服装、乐器以及房屋构造形式,与安南风俗大体相同,可以作为古代蛮族来源的佐证。蛮族种类繁杂,在远古似乎也有相当文化。其中黎族不错,蚩尤是九黎有名的酋长。 西部是羌族,从西方侵入中原,与苗黎杂居。炎帝是羌族的首领,炎帝也称为赤帝。后冈发掘很下层的陶器,以赤色为主体,花纹形制,都极简单,年代比仰韶期要早些,也许这就是羌族文化的遗迹。赤色和彩色(主要的也是赤色)是西部文化的特征。 北部的狄族(也许就是散布长城以北至西伯利亚平原的细石器种族),东北部的貊族,在远古传说中,没有显示他们活动的形迹。 地下发掘,材料很丰富的是仰韶系文化。民国九年,河南渑池县仰韶村掘得石器、骨器、陶器多种。石器有刀、斧、杵、镞、耨、锄及纺织用的“棉坠”。骨器有缝纫用的针,陶器有红、白、黑两彩三彩的花纹。所以仰韶文化也称为彩陶文化。遗物中还有陶鬲、陶鼎、豕骨、谷粒和人骨,据说,人骨同现代北中国的人种没有什么分别。 与仰韶同系统的文化遗物,在辽宁锦西县、甘肃宁定县、山西夏县(夏县西阴村还发现半个蚕茧)、南满洲貔子窝等地都有发现。可是太行山以东、渤海以西的大平原上,却未曾发现过。因此或可推想为,仰韶文化的种族,从西方向东发展,到渑池地方,遇着别一种族的阻碍,不能前进,渡河入山西境,北上顺长城线往东,经热河中部到辽东半岛朝鲜北部。现在这些地方都有遗迹可寻。考古学家称为南方系文化或中国系文化,以别于长城外的细石器文化。 仰韶文化的地区散布如此广大,足见这个种族繁殖力颇强。制造工具也比较精致,而且已有原始农业和纺织业。如果西阴村的半个蚕茧鉴定不误,那更使人联想到嫘祖(黄帝正妻)发明了养蚕的故事。 P2-3
举报收藏 0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用户协议  |  隐私政策  |  版权声明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违规举报  |  粤ICP备202111104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