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国四大名传(共4册)

价格 120.10对比
发货 广东东莞市
销量 暂无
评价 已有 0 条评价
人气 已有 1 人关注
数量
+-
库存100
 
联系方式
加关注0

新图书资料发布

VIP   VIP会员第1年
资料通过认证
保证金未缴纳
暂无,梁启超(1873—1929),字卓如,号任公,别号饮冰室主人。广东新会人。1890年起师从康有为。1895年在北京与康有为发动“公车上书”,参加强学会,旋为上海《时务报》主笔。1897年任长沙时务学堂总教习。1898年参加“百日维新”,同年变法失败,逃亡日本,先后创办《清议报》和《新民丛报》。1912年归国。1913年加入共和党,不久又组织进步党,并任北洋政府司法总长。晚年在清华大学讲学。一生著述宏富,涵盖政治、经济、哲学、法学、历史、新闻、语言、宗教等领域。其著作编为《饮冰室合集》。吴晗(1909—1969),中国有名历史学家、明史专家。原名吴春晗,字辰伯,浙江义乌人。先后任教于云南大学、西南联大、清华大学,曾任清华大学校务委员会副主任、历史系主任等职务。1949年后,历任北京市副市长、中国科学院哲学社会科学部委员、北京市历史学会会长等职。余守德,民国学者,江苏人。曾和梁启超等人一起撰写《中国六大政治家》一书。他撰写的《张居正传》(原名《张江陵传》)是较早的关于张居正的现代传记之一,有着广泛的影响力。周景源,江苏常熟人。清末民初学者。1902年曾篡修《锡山周氏宗谱》十二卷。进入民国,兴趣转入中外关系史,于1936年出版《中葡外交史》一书。他撰写的《苏东坡传》,出版于1937年,是关于苏东坡很早的传记之一,比林语堂的《苏东坡传》要早十年。抗战期间,曾在上海倡办私立大南中学(沙洲中学前身)。,《李鸿章传》为梁启超所撰,是二十世纪经典传记名作。此书利用十二章节的篇幅,记录了李鸿章的一生。从他步入政坛开始,既而追随曾国落创建淮军、平定太平天国运动等起义,随后又主张学习西方优选技术,创办了近代工业。末后在甲午中日之战中,北洋海军全军覆没,他的心血也随之付诸东流。暮年作为外交家与列强周旋,直至生命结束。此书夹叙夹议,带领读者从客观的角度去审视这位饱受争议却盖棺未定的历史人物。《朱元璋传》是有名历史学家吴晗撰写的一部关于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的传记。此书从朱元璋小时写起,利用翔实丰富的史料、活泼生动的文笔,描述朱元璋如何从社会底层一跃成为农民起义军,既而成为很富有传奇色彩的封建帝王,将朱元璋波澜壮阔的一生作了全面的描述。本书曾四易其稿。其中1944年的版本有两个,重庆胜利出版社版书名《明太祖》,在创出版社版书名《由僧钵到皇权》。1947年末,此书的增订稿章节开始在一些刊物上刊出,1949年正式以《朱元璋传》为书名由上海三联书店出版。之后,又出版过1954年油印稿本以及1965年的三联书店版两个版本。本次出版为1949年的版本。《张居正传》原名《张江陵传》,为佘守德所著,曾被列入梁启超等所编著的《中国六大政治家》一书,后出版单行本发行。本书共有十九章,对张居正的生平事迹有综合性的论述。本书从介绍张居正的家世开始,既而他出仕为官,一直到他接受明穆宗的托孤重任,在神宗朝执掌朝政,力除弊政,实行他的施政方针,挽救江河日下的明王朝,详细记述了明代改革家张居正波澜壮阔的一生,再现了其曲折起伏的政治生涯。很后有各家对张居正的评论,让读者更全面、更客观地看待张居正这个历史人物。《苏东坡传》,为很早关于苏东坡的传记之一,作者是周景濂。苏轼虽是北宋很耀眼的天才之一,却因其“一肚子的不合时宜”,不为时所重用,一路被贬,甚至贬到时称“蛮荒之地”的海南。在遭遇乌台诗案之后,苏轼从黄州自我突围,艺术境界由此登上更高的台阶。该传记利用苏东坡的诗句及其自述、他人记录等文字,叙述他的家庭生活和青年、中年、晚年等经历,以及他的气质与修养、诗文、年谱,为我们呈现一个丰满又真实的苏东坡。本书后面附有胡怀琛的《东坡生活》。胡氏在书中还加入了为后世所津津乐道的“苏三妹”与苏轼和秦观对诗等故事,使苏轼奔放浪漫、感情丰富、心胸阔达的形象跃然纸上。,     章 绪论 普天之下,只有平庸之人才不会被责骂,不会被赞誉。假若被天下的人所厌恶和责骂,那这个人可称得上是非同寻常的奸雄之人。而被天下的人所赞誉,那这个^便可称得上是非同寻常的豪杰之士。在这些评说的人中,没有一个是非同寻常之人,让平常之人评论非同寻常之人,可信吗?因此,那些名满天下的人,未必不是伪善之人;那些臭名昭著的人,未必不是伟大之人。 俗话说:盖棺论定。然而,我却看到仍有一些已经去世几十年甚至几百年的人,至今没有定论。评论者各执一词,莫衷一是。这让后世著书评论的人该如何借鉴?例如,有的人被千万人赞誉,也被千万人诽谤;赞誉他的人达到了很好,诽谤他的人也达到了很好。如今,对他的诽谤,刚好与之前对他的赞誉互相抵消;来日,对他的赞誉,又刚好是对他现在所遭受的诽谤的补偿。如此,他到底应该是个怎么样的人呢?我们应该称他为非同寻常之人。姑且不去评论他是非同寻常的奸雄之人还是非同寻常的豪杰之士,关键是他所处的位置和所做的事情,一定不是那些平庸之人的眼光和见识所能够妄加评论的。知晓这层含义的人可以阅读我的《李鸿章传》。 我敬重李鸿章的才学,惋惜他的见识浅薄,可怜他的遭遇。李鸿章访问欧洲时,在德国见到了前宰相俾斯麦,他询问俾斯麦道:“作为大臣,想要为国家鞠躬尽瘁,但是满朝的人都和自己的见解相左,都在百般阻挠,在这种情况下想要施行自己的抱负,应该如何是好呢?”俾斯麦回答道:“首要的是得到君主的支持,得到君主的支持自己就可以获得专权,这样又有什么事是不可以做的呢?”李鸿章又问道:“如果遇到这样的情况,不论什么人的话君王都会听从,那些身居要位的人,经常狐假虎威,把持朝政。身为臣子又该如何是好呢?”俾斯麦思考了许久,回答道:“身为人臣,如果尽心竭力为国家操劳,我想这应该不会不被君主体谅和理解。如果与妇人和小孩儿共事,那就不知道会怎么样了。”(注:这些对话是根据西方的报纸翻译出来的,普通的中文报纸诸如《星轺日记》所刊登的内容,由于有所顾忌而不敢翻译记录。)李鸿章听了之后沉默不语。唉!看到这个,我知道李鸿章心中的苦恼、烦闷,这些不是旁观者所能理解得了的。我之所以责怪李鸿章就是因为这个,我之所以宽恕李鸿章同样也是因为这个。 自从李鸿章的名字在世界范围之内盛传以后,世界各国的人士,几乎只知道有李鸿章,却不知道有中国。简而言之,李鸿章已经成为中国专享的代表人物了c让甲国的人评说乙国的事,一定不会得到全部真相,原因无需多讲,然而李鸿章确实是中国近四十年来流的关键人物。阅读中国近代史的人,都不得不提李鸿章,而阅读李鸿章传记的人,也不得不参考中国近代的历史,这是有识之士所认可的。因此,我的这本书即使将它命名为《同光以来大事记》也是恰当的。 不仅如此,一个国家当时所处的境况,一定和它之前的历史有必然的联系。因此,先前的历史是当时境况的原因,而当时的境况是先前历史的结果。那么,李鸿章和当时的中国,他们之间的关系很好的紧密,想要评论李鸿章,就一定要用准确的眼光来观察中国几千年政权更迭变迁的趋势,各民族此消彼长的潮流,以及当时中外交涉的内情,只有这样才能真正理解李鸿章在当时身处的位置。孟子说:“了解一个人并且研究他所处的时代背景,世事本来就是不容易论说的。”难道人就容易了解、知晓吗? 现如今中国的评论者,经常将平定太平天国起义和捻军起义当作李鸿章的功德,将多次与外国议和当作李鸿章的罪责。依我之见,这样的功过评价很不恰当。昔日,俾斯麦也曾经对李鸿章说:“我们欧洲人将能够抵御外族看作是功德。为了保全一个家族利益而大肆自相残杀,这不是我们欧洲人所崇尚的。”平定太平天国和捻军,这就如同是兄弟之间在打架,打败了弟弟却认为这是功劳一件,那么凡是兄弟关系的都会感到恐惧。国人因为国耻而激愤,对于(和外国)议和感到怨恨,却将这些怨恨、激愤都集中到李鸿章一人身上,这种事固然有缘由,但是换位思考一下,在1895年二、三月份,1900年八、九月份的时候,假如让那些评论的人身处李鸿章的位置,那么他们所能做的,真的能比李鸿章还要好吗?那些指责李鸿章的人,我看也只不过是一群嬉笑怒骂,以图口舌之快的旁观者罢了。因此,我在评论李鸿章对中国的功与过的时候,和这些接近是不一样的。 李鸿章现在已经去世了。外国的评论者,都将李鸿章看作是中国第_人。又有人讲道:李鸿章的逝去,对于中国从今往后时局的变动必然会产生巨大的影响。李鸿章是否足以称得上是中国第_人,我不敢确定,但是现如今那些五十岁以上的人,三四品以上的官员,他们没有一个能够与李鸿章相提并论的,这是我能够肯定的。李鸿章的逝去,对于中国的时局变动是否会产生影响,我不敢确定,但是现如今政府失去了一个李鸿章,就如同老虎失去了它的帮手,瞎子失掉了算命的技能,前途岌岌可危,事情也会越来越多,这是我敢肯
举报收藏 0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用户协议  |  隐私政策  |  版权声明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违规举报  |  粤ICP备202111104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