贝多芬传序言
章 贝多芬传
节 肖像
第二节 艰难的成长
第三节 前往维也纳
第四节 初露头角
第五节 耳疾的折磨
第六节 爱的痛苦
第七节 英雄的颂歌
第八节 订婚
第九节 光荣与辉煌
第十节 冷遇与孤独
第十一节 崩溃人心的亲情
第十二节 欢乐颂
第十三节 落幕
第十四节 结束语
第二章 贝多芬遗嘱
第三章 贝多芬书信
贝多芬致阿曼达牧师的信
贝多芬致弗兰茨 格拉德 韦格勒的信(一)
贝多芬致弗兰茨 格拉德 韦格勒的信(二)
弗兰茨 格拉德 韦格勒致贝多芬的信
埃莱奥诺雷 特 布罗伊宁致贝多芬的信
贝多芬致弗兰茨 格拉德 韦格勒的信(三)
贝多芬致弗兰茨 格拉德 韦格勒的信(四)
贝多芬致莫舍勒斯的信
米开朗琪罗传序
引言
米开朗琪罗传
节 童年
第二节 来到罗马
第三节 返回故乡
第四节 尤利乌斯二世陵墓
第五节 西斯廷教堂天顶画
第六节 梅迪西家庙
第七节 十年间一事无成
第八节 卷入革命的漩涡
第九节 理想的破灭
第十节 爱情与友情
第十一节 维多利亚
第十二节 最后的审判
第十三节 纷争
第十四节 侄儿利奥那多的婚姻
第十五节 助手们和古怪的朋友
第十六节 最后的时光
第十七节 死神来临
第十八节 结束语
托尔斯泰传序言
怀念托尔斯泰
托尔斯泰传
节 童年
第二节 一个绅士的早晨
第三节 在高加索的生活
第四节 塞瓦斯托波尔纪事
第五节 平民思想
第六节 兴办学校
第七节 夫妇之间的幸福
第八节 战争与和平
第九节 安娜 卡列尼娜
第十节 精神混乱
第十一节 我们该如何做
第十二节 我们的信仰寄托
第十三节 艺术批判
第十四节 天才杰作
第十五节 《复活》
第十六节 社会理想
第十七节 幸福的死
第十八节 战斗结束了
托尔斯泰逝世前两个月写给甘地的信,罗曼·罗兰,1866年生于法国拉姆西。思想家,文学家,批判现实主义作家,音乐评论家,社会活动家。诺贝尔文学奖得主。一生为争取人类自由、民主与光明进行不屈的斗争,是20世纪上半叶法国有名的人道主义作家。他的小说特点被人们归纳为“用音乐写小说”。也是传记文学的创始人。20世纪初,他的创作进入一个崭新的阶段,罗兰为让世人“呼吸英雄的气息”,替具有巨大精神力量的英雄树碑立传,并于1915年因《名人传》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罗曼·罗兰写作《名人传》的动机和方式与茨威格有所不同。作者为了感受英雄的气息,或者说为了呼唤英雄的精神才写下这本传记的。这本传记其实是由三个小传合成的:《贝多芬传》《米开朗琪罗传》《托尔斯泰传》。《名人传》还有其他的名字:《巨人三传》《英雄传记》。
作者选取的三个人很有代表性,他们都是自己领域内的天才。他们对文学艺术和音乐有着执著的和狂热的爱,而他们创造的精神财富则温暖着整个人类。但他们自己的人生之路和事业之路并不那么平坦。《名人传》真实、简洁、充满激情地展示了他们的一切。
英雄永远是人类的楷模,而没有英雄的时代是寂寞而没有希望的时代。
, 第六节
爱的痛苦除了肉体的痛苦,还有一种痛苦围困着贝多芬,那是一种纯洁无邪的爱情。贝多芬的一生都保持着纯贞,没有任何不道德的行为需要忏悔。他厌恶粗俗的欢娱,对爱情的神圣一直怀着一丝不苟的敬意。他一直在梦想,梦想爱情的幸福;一直在靠近,靠近痴爱的情人。但是,美好的幸福一旦破灭,随即而来的一定是痛苦的煎熬。1801年,贝多芬将一腔的热情,捧给了一个叫朱丽埃塔·居奇亚迪的女孩。另外,有名的《月光奏鸣曲》就是题献给她的。在给韦格勒的信中,贝多芬说:“我现在的日子很甜美,与人的来往也多了一些……发生这一切变化,都是一位姑娘的美丽促成的。我爱她,她也一样爱我,这是近年来我*快活的日子。”可是,这段爱情留给他的却是一次重大创伤。朱丽埃塔是一位风骚、稚气、自私的女子,她使得贝多芬清楚地看到了自己的残疾和窘迫。1803年11月,朱丽埃塔嫁给了加伦贝格伯爵,更是让贝多芬痛心不已。他们婚礼的那天晚上,贝多芬痛不欲生地写下了一句话:“啊!多么可怕的时刻,生命中不曾有过的时刻!但我却不得不接受它!”像贝多芬那样,纯真的激情是摧残人心的!在病魔已将他折腾得脆弱不堪的时候,受挫的激情足以毁灭他的整个心灵。那是贝多芬一生中**的,似乎要一蹶不振的时刻。那是一场险恶的危机,从他的一封信中可以清楚了解。当时,他给两个弟弟卡尔和约翰写了一封遗书,上面注明“我死后方可拆阅”。那一次,是一种反抗的和撕心裂啼的痛苦的呐喊。听见这种呐喊的人会不跟他一起走进悲痛,一个真诚的、可怜的音乐家,几乎想要结束自己的生命。*终,年轻的意志占了上风,贝多芬坚强的秉性挽救了他的毁灭,他又多活了二十五年,他不可能屈服于任何挫折。在致韦格勒的信中,他说:“无论何时,我应当尽可能地在此生此世赢得幸福一决不要苦恼。不,可怕的苦恼,这是我不能容忍的!我要扼住命运的咽喉!命运决不能使贝多芬屈服——噢,能重新活上千百次真是太美妙了!”他的病痛、他的爱情、他的艰涩、他的意志、他的颓丧、他的骄傲,他的一颗心一次次在动荡中沉浮,所有一切都反映在他谱写的伟大作品中,如《葬礼进行曲》中的《奏鸣曲》、世称《月光曲》的《幻想奏鸣曲》、英勇悲壮的宗教曲(作品第四十八号),以及一部分亚历山大大帝的提琴奏鸣曲。另外,1803年他谱写了《第二交响曲》,这首曲子表现了他年少时的爱情,可以感觉到,此时他的意志已经接近占了上风。几年间,贝多芬的生命穿越了一道阴沟,经历了一种洗涤,又渐渐恢复了原有的色彩。生命沸腾起来了,音符跳跃起来了,那个渴望幸福的人,他根本不相信不幸是无法医治的。第七节法国大革命在1789年爆发了,当时贝多芬只有十九岁。母亲病逝、父亲酗酒,十九岁的贝多芬不得不扛起一家的生活重担。从那时起,他完接近全开始了生活的磨炼。磨炼中,他对人生、对社会有了一个极为深刻的认识。首先,他对法国大革命付诸了浓烈的热情,他积极响应启蒙思想和崭新的改革体制。他思考着一个重要的问题——人的精神,他越来越注重人类精神的高贵和深刻、人性的温暖和柔和,同时他努力在音符间追求壮丽与伟大。这些理论,正是他希望的人类精神解放的指导思想。虽然,他不能称为一个革命家,但至少也算得上是一个真正的理想化的人文主义者。这一指导思想,也表达了他对英雄所抱的希望。在他心目中,英雄绝不是一个独裁者,而是一种具有高贵品德的、维护独立和自由的……P16-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