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 章 共创力的萌芽/1 爱好机械装置的少年与善于培养孩子的父母——不可掐断好奇心的萌芽 1.1 三岁孩子修好了抽水马桶/2 1.2 圣诞节的乐趣以及爱不释手的益智玩具/4 1.3 《龙与地下城》和《大富翁》/8 1.4 拥有丰富经历的家人/11 1.5 批判性思维的重要性/14 1.6 极客还是运动家/16 1.7 极限飞盘/19 1.8 做乐观主义者/22 1.9 梦想在白板的另一端展开/23 第2章 共创力的拓展/27 从高中到麻省理工学院——因与伙伴相遇,自己的世界得以拓宽 2.1 喜欢和讨厌的科目都是数学/28 2.2 某种意义上痛苦的初中时期/30 2.3 热衷于摔跤运动的高中时期/32 2.4 科林可以在自己选择的大学里制作很酷的东西/36 2.5 说服大学教授改变考试形式/37 2.6 不拘小节,关注整体/38 2.7 科林想要的是带着目的完成工作的机器人/39 2.8 遇见罗德尼·布鲁克斯教授/43 2.9 活跃于AI实验室/47 2.10 顺利决定未来出路/49 2.11 结识海伦·格雷纳/50 特别专栏——采访罗德尼·布鲁克斯教授 博士眼中iRobot诞生的幕后故事/52 第3章 共创力的推进/63 iRobot的创建与考验——处在理想与实际经营的夹缝中 3.1 寻找一个与机器人公司相符的名字/64 3.2 领先时代的公司名字“iRobot”/65 3.3 对小说及电影《我,机器人》的想法/67 3.4 构筑机器人开发的基石/68 3.5 每一天都被工作填满/71 3.6 聪明才智挽救了早期机器人的发展/73 3.7 因排水雷机器人打开生路/76 3.8 “PackBot”的诞生/80 3.9 活跃在阿富汗/84 3.10 向福岛派遣机器人/86 第4章 共创力的深化/89 “Roomba”的诞生及商业模式的确立——转型为面向消费者的企业 4.1 从电子游戏中获得灵感/90 4.2 “拓麻歌子”的启发与“My Real Baby”/93 4.3 与大企业的“共创法则”/99 4.4 在平衡中前进/102 4.5 员工的提案成就“Roomba”/106 4.6 先驱者的反复摸索/110 4.7 围绕产品名的攻防/112 4.8 开局良好与库存成堆/116 4.9 百事可乐广告成为救世主/117 第5章 共创力的跃进/119 进军日本的失败与成功——接受世界上严格市场的考验 5.1 领导与公司共同成长/120 5.2 困难的决策是什么/122 5.3 从未来倒推现在需要做什么/124 5.4 努力把“Roomba”做得更好/125 5.5 销售“Roomba”带来的喜悦/128 5.6 挑战世界上严格的日本市场/130 5.7 大成功前的大失败/132 5.8 优秀的客服源于快速应对问题/135 5.9 日本市场的要求/138 5.10 今后对日本市场的期待/140 第6章 共创力的未来/143 iRobot 2.0以及社会贡献——迎接机器人与人类共同创造的世界 6.1 构筑真正智能化的机器人环境/144 6.2 房子将演变成无形的机器人/146 6.3 以让iRobot的产品成为家庭生态系统的核心为目标/148 6.4 从智能家居(Smart Home)到MESH Home/151 6.5 “Roomba s9 ”,下一代扫地机器人的原型/152 6.6 App更新——面向未来的步/156 6.7 科技会帮助人类拓展自身能力/159 6.8 对STEM教育的投资/161 6.9 STEM机器人——“ROOT”/164 6.10 对年轻创业者的寄语/167 后记/1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