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艺术年鉴-2012年卷-(上下册)

价格 600.00对比
发货 广东东莞市
销量 暂无
评价 已有 0 条评价
人气 已有 32 人关注
数量
+-
库存100
 
联系方式
加关注0

新图书资料发布

VIP   VIP会员第1年
资料通过认证
保证金未缴纳

内容简介

《中国艺术年鉴2012年卷》是由中国艺术研究院组织撰写的一部艺术领域的集性、专业性、信息性于一体的年鉴。本书系统汇辑2012年度艺术界重要的重要的文献信息,为研究者、领导管理者提供对艺术领域总结过分析现状、探索未来的资料依据。是一部艺术专业领域重要的工具书、参考书。

目录


上册目录


?


?


?


总类卷……分卷主编 丛玲玲


?


,     特载……


     【《坚定不移沿着中国社会主义道路前进 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而


奋斗——在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之六《扎实推进社


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


     【《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继承和弘扬〈讲话〉精神 奋力开拓中国社


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 —— 在纪念同志〈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


发表 70周年座谈会上的讲话》】……


     【《以崇高文化理想和艺术追求推动我国文艺繁荣发展》】……


?


     文件·文献……


     【《文化部十二五时期文化改革发展规划》】……


     【《演出经纪人员管理办法》】……


     《文化部关于鼓励和引导民间资本进入文化领域的实施意见》


(文产发〔2012〕17号)……


?


     专题……


     纪念同志《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发表70周年……


     【文化部党组书记、部长蔡武《继承和弘扬〈讲话〉精神 坚持中国社会


主义文化发展道路》】……


     【中国文联党组书记、副赵实《坚定不移走与人民相结合的文艺道路 ——


中国文联纪念〈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发表70周年座谈会上


的讲话》】……


     【纪念同志《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发表70周年座谈会】……


     【为人民放歌—— 纪念同志《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


发表70周年大型文艺晚会】……


     【中国艺术研究院主办纪念《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


发表70周年研讨会”】……


     【中国文联举办纪念《在延安文艺座谈会

摘要与插图

2011年—2012年艺术学研究综述
◎李心峰 孙晓霞
一、引言
中国艺术研究院《中国艺术年鉴》编辑部编《中国艺术年鉴》2011年卷已于2013年5月出版。在编撰《中国艺术年鉴》2012年卷时,许多专家纷纷建议,作为一部“简明立体地呈现年度艺术发展整体状况与全局轮廓,提供一个体例清晰、叙述简洁、文体平实、查阅便利的艺术信息、资料文集”,应该增设“艺术学卷”,提供有关艺术学研究与学科建设、学科发展的内容。因此,《中国艺术年鉴》自2012年卷开始,设立“艺术学卷”。
《中国艺术年鉴》2012年卷中的《艺术学卷》所收录资料的范围,拟涵盖2011年和2012年两个年度。这主要是出于如下两点考虑:先,是为了弥补2011年卷由于各种主客观原因未及设立“艺术学卷”的缺憾;其次,也是更为主要的原因, 2011年是中国现当代艺术学学科建设与学科发展历十分重要的一年。该年年初,艺术学在其学科发展的历程中实现了一次带有根本意义的历史性跨越,从以往从属于“文学门类”的一级学科,升格为“艺术学门类学科”。可以说,2011年,是新时期我国艺术学发展过程中应该浓墨重彩、大书特书的一年,而2012年,艺术学的研究很大程度上是上一年度艺术学思考与探讨的延续。因此,我们在编撰《中国艺术年鉴》(2012)卷中的“艺术学卷”时,在取材范围上与本年度其他各分卷相比做了变通,即突破“2012年卷”这一年度时间的限定,以2011年和2012年两个年度为对象,以使我们对艺术学自2011年年初实现升门目标以来的艺术学研究和学科建设、学科发展情况有一个概要而系统的把握。
二、“升门前”的中国当代艺术学回顾
艺术作为人类掌握世界的重要方式之一,是人类精神生产的重要形式,是人类一种基本的文化形态。尤其是在人类现代文化体系中,艺术的地位和作用愈益变得重要。人们愈益清晰地认识到,以人类的艺术活动的系统整体作为一个专有的对象领域而建立艺术学,是不容回避、必须提上人文社会科学研究议事日程的伟大事业。然而,尽管有关艺术的理论思考、学术研究自人类艺术发生并产生了某种程度的艺术自觉意识以来即已存在和延续,但是,真正意义上的艺术学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被提出来,在整个世界范围内,其历史也并不长, 19世纪末才由德国学者康拉德·费德勒提出应将有关艺术研究的学科从美学中独立出来,经过玛克斯·狄索瓦(又译德索)等人倡导“一般艺术学”运动、提出兼顾“一般艺术学”与“特殊艺术学”的学科体系架构,艺术学才从近代以来附着于美学的、旧的学科格局中脱颖而出。
在我国,作为一门学科的艺术学,是在20世纪20年代初从西方引进的。19世纪末、20世纪初,“西风东渐”,中国的思想文化开始由古典形态向现代形态转型,现代的艺术概念、艺术观念和艺术体系,也逐步由西方引入我国,形成了与我国古典艺术观念、艺术体系、艺术思想迥然有别的现代艺术理论形态。这为作为一门学科的“艺术学”引进我国学术领域,奠定了基础。从这时开始到艺术学升格为门类学科,中国艺术学的发展、演变,可以分为两个大的历史时期来叙述。
从20世纪20年代初到新中国成立,是艺术学被引进到我国学术领域并在一定范围内取得一定研究成果的时期。这可以视为中国20世纪艺术学发展的第一个阶段。
1922年,商务印书馆出版了俞寄凡译的日本黑田鹏信的《艺术学纲要》,让国人了解到世界上尚有一个被称为“艺术学”的学科。而由中国学者正式发表的文章著述中使用“艺术学”并对这一学科名称的产生、它与美学的关系等有所阐述的文献,比较早的是滕固的《艺术学上所见的文化之起源》 、《艺术与科学》 等论文。此后,宗白华1926—1928年间曾留下《艺术学》的讲
举报收藏 0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用户协议  |  隐私政策  |  版权声明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违规举报  |  粤ICP备202111104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