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哈佛大学哈佛燕京图书馆藏晚清民国间新教传教士中文译著目录提要

价格 398.00对比
发货 广东东莞市
销量 暂无
评价 已有 0 条评价
人气 已有 18 人关注
数量
+-
库存100
 
联系方式
加关注0

新图书资料发布

VIP   VIP会员第1年
资料未认证
保证金未缴纳

内容简介


  《美国哈佛大学哈佛燕京图书馆藏晚清民国间新教传教士中文译著目录提要》为《哈佛燕京图书馆书目丛刊》之第十六种,著录哈佛燕京图书馆藏晚清民国间新教传教士中文译著786种,并附Houghton Library、Widener Library等藏同类译著58种,包括著作、刊物、报纸、教科书、宣传单等各类出版物,内容除宣教外,还包括科学、经济、文化等方面,能反映此期新教传教士在华译经传教及文化活动的主要面貌。
  本《目录提要》注重介绍文献的版本信息、存藏情况及内容特点,著录信息包括索书号、题名、出版地、出版社、刊印时间、版次、内容、版式、著译者等,且在提要后适当给出作者简介和按语。有的提要还照录原书序跋,以方便读者了解原书内容。
本《目录提要》力求给出更多更全面的信息,条目按索书号顺序排列,便于查检,是研究清末至民国初期新教传教士中文译著活动的重要工具书。

目录


正 文

【1】TA 157 26 經學不厭精?十三經考證 C-0632 G4

【2】TA 157 26.1 性海淵源(花之安著) C-0629 G1

【3】TA 180.5 08.1 三字經(美華書院刷印1883)

【4】TA 859 49 註釋校正華英四書(1862—1911) C-0634 G6

【5】TA 1524 6623 大同學(器德著) C-0682 H27

【6】TA 1682.5 19 辨孝論(福州太平街福音堂1871) C-0466 C89

【7】TA 1682.5 36 廣孝集(夏察理編) C-0467 C90

【8】TA 1682.5 94 廣孝歸宗録 C-0468 C91

【9】TA 1682.5 99 人當有孝順父母之實(厦門1847) C-0469 C92

【10】TA 1687 54 美醫家道德主義條例 C-0793 J22

*【11】TA 1739.3 50 破除迷信叢書十集之兩種 C-0474 C97

【12】TA 1739.81 99 十駁五辯歌(福州土話) C-0473 C96

【13】TA 1795.1 0271 育德月刊(1924,两期)

【14】TA 1795.1 5442 中華基督教公理會聯会月刊(Vol.2,第4—8期,5冊)

*【15】TA 1795.1 7580 閩中會訊(1950)

【16】TA 1795.1 7582(VOL.2) 閩中會刊(1932—1933)

【17】TA 1798.4 54 上帝生日之論 C-0470 C93

【18】TA 1798.5 54 媽祖婆生日之論(尚德纂) C-0471 C94

【19】TA 1975.1 342 察世俗每月統計傳(月刊,7種) C-0176 A75

【20】TA 1975.1 0581 廣東公理會年報(1909—1949) C-0189 A89

…………

【783】TA 9236.83 2441 美國博物大會圖説

【784】TA 9315 06 華番和合通書(1843—1855) C-0166 A58-A63

【785】TA 9315 19 (1858) 西洋中華通書 C-0167 A64

【786】TA 9315 36 日用指明(3冊) C-0168 A65-67

附録一 霍頓圖書館(Hough ton Rare Book Library)藏新教傳教士中文圖書(18 種)

附録二 外德納圖書館(Widener Library)藏新教傳教士著作(19 種)

附録三 燕京圖書館藏滿文?蒙文聖經(21 種)

附録四 本書著録聖經著作(含各單行本)一覽(276種)







摘要与插图

18、19世紀轉折期,隨着歐洲工業革命的發生和發展,基督教的一大派别新教(Protestantism),開始進入一個新階段。此時,英國浸禮佈道會、英國倫敦佈道會、美國美以美會、美國長老會等,也相繼建立了自己的傳教組織。基督新教各佈道會都把中國作爲重要對象,紛紛派遣傳教土來華,企望傳行中國。
  1807年9月,英國人馬禮遜抵達廣州,揭開了新教在華傳播史的序幕。作爲一名傳教土,他對新教在華傳教的影響,鮮有其他傳教士能夠與之相比肩。伴隨着西方殖民主義在華不斷擴張,西方在中國沿海的貿易活動日漸增長。在此後20年間,歐美新教各會來華傳教士數量不斷增加,慢慢形成一種勢力。美國傳教委員會的傳教士們,在他們雇傭的中國教師和皈依基督教新教的中國文人的幫助下,步傳奇傳教士馬禮遜等人之後塵,也開始了在華傳教活動。
  1842年以前,清政府禁止外國傳教士在華活動,傳教士只能將基地設在南洋等地。馬禮遜、米憐、麥都思、雅裨理(美)等先後在麻六甲、巴達維亞、新加坡、澳門等地傳教,穿梭于廣州、香港等地之間。因南洋群島等與中國大陸水天遥隔,往來不便,對中國内地的影響有限。在廣州期間,他們的傳教士身份比較隱秘,如馬禮遜服務於東印度公司,美國傳教士裨治文爲在廣州的外國商人和海員佈道。馬禮遜、米憐、麥都思等在廣州和南洋的長期堅持傳教活動,爲新教在華傳教的先驅。
  在1842年《南京條約》、1844年中法《黄埔條約》、1858年《天津條約》和1860年的《北京條約》等不平等條約陸續簽訂之後,清政府被迫對基督教實行弛禁政策。西方傳教士獲得在中國傳教的宗教特權。隨着香港割讓、五口開埠通商,歐美傳教士們將活動的基地從南洋遷到通商五口,很快恢復了在中國的活動,積極擴充勢力。19世紀初的在華新教傳教士,將福音宣教活動作爲要工作,主要採取了以下措施:(1)建立教堂,開辦學校,在每個主要的傳教站開辦一所初等學校,目的是將學生培養成基督徒;通過辦醫院、佈道事工加大宣教途徑。(2)修訂《聖經》中文譯本,編寫傳教小冊子,廣爲散發;成立出版機構(華美書局、花華書院),加速福音書的翻譯出版以及宣教刊物小冊子的出版。(3)語言符號本土化,創制各種方言的羅馬字拼音系統,加速教徒的識字效率。(4)傳播西學。
  在傳道過程中,著述的影響長久。已經慕道的,有書扶助以解釋《聖經》,可以培養道心。未曾入道的,看《勸世良言》可以引導入門。翻譯和出版書籍,出版教會刊物和内部讀物,將語言文字符號本土羅馬字母化,是新教傳教士傳教傳道的重要途徑。在華新教傳教士一直致力於《聖經》翻譯,並爲傳道著書立説,産生了一批中文著作。早期,以出版基督教義、教禮、教史、教詩等爲主,占總數的80%左右。後期,天文、地理、歷史、經濟、風俗、道德、語言等類出版物逐漸增多,約占20%。時至今日,這些著作已成爲那個時代的傳教士留給人類的一筆豐富的文化遺産。
  這批新教傳教士中文著作主要藏于海外,尤以英(主要藏在英國大不列顛圖書館、牛津大學圖書館)、美(主要藏在哈佛大學圖書館和國會圖書館)兩國居多。這大約是因爲,當時各國來華傳教士中,以英美人士爲多,他們把自己的著作交給所屬的教會存檔,得以保存至今。哈佛大學燕京圖書館所藏新教傳教士中文著作,有近千種,包括翻譯和中文論著、期刊、字典等。其中,少部分在海外的印度、新加坡、麻六甲、倫敦、横濱、波士頓出版,大部分在中國的廣東、汕頭、福州、厦門、寧波、上海、漢口、北京、天津及葡占澳門等地出版。
  …………
  
  
  燕京圖書館收藏的這批早期基督教傳教士的中文著作,其種數之多、品質之高,堪
举报收藏 0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用户协议  |  隐私政策  |  版权声明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违规举报  |  粤ICP备202111104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