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简介
畲族文化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畲族人民在漫长的历史进程中,创造了绚丽多姿的具有本民族的文化,畲族古籍内容丰富,涉及面广。畲族同胞几千年来,辗转迁徙,负重拼搏,在艰难的生存环境下,形成并发展了自身的民族文化。
目录
总序
序言
凡例
条目分类目录
正文
条目汉语音序索引
后记
摘要与插图
记述明万历间,钟百户从福建罗源迁居福鼎后溪,五世孙君进迁居凤池溪边,君罗迁居莒溪高陇口,君契迁居凤村,君华迁居凤岭徐家闸。后裔子孙多次修谱,历次将宗谱原文原版转载。其内容有修谱名录、凡例、广东盘瓠铭记、授官记、释明字义、修谱谱序、行第及世系支图等。宗谱中还较详细地记录清康熙三十六年(1698)闽浙总督部院批特授浙江温州府平阳正堂加五级勒石永禁示谕。对研究畲族历史文化和家族迁徙有参考价值。清道光二十六年福建福鼎丹桥庠生口熙年刻本。草纸,线装,楷体。页面33cm×;20cm,版框24cm×;16cm,四周双栏,10行20字。白口,有鱼尾、日题、修谱年份。有插图。保存完好。今藏浙江省苍南县莒溪高陇口钟姓村民处。另有复印本,藏浙江丽水学院畲族文化研究所。(浙江雷顺兰)新联钟氏宗谱,清道光
二十六年(1846)平阳钟子迁等主持撰修。浙江畲族钟氏家族谱牒。列有谱例、圣谕(族规)、谱序、名录、世系、敕赐公据、行第、支图等内容,有历史神话传说先祖的有关记述。记述明季百户公由罗源迁福宁霞邑半山(即今鼎邑后溪),为钟氏朝阳支派鼻祖。共生三子:长子振宗分布平阳等地,次子振贤其孙成登迁青田县培头(今文成县辖),三子振辉迁福鼎。“支图”载明代百户公始,至十三世“学”字辈,后裔又分迁泰顺、文成、霞浦、瑞安等地。对研究畲族历史文化和家族迁徙有参考价值。清道光二十六年福鼎王佳洋丹桥祗德堂木活字印刷本。宣纸,线装,宋体。页面29.5cm×;21cm,版框25.5cm×;17cm,四周双栏,9行20字。白口,有口题、鱼尾、撰修年份。目录页残损严重,卷末有缺页。今藏浙江省平阳县朝阳乡矮垅坑村钟姓畲民处。另有复印本,藏浙江丽水学院畲族文化研究所。(浙江雷大霖雷永明)
蓝氏宗谱(栝郡)2卷。清道光二十九年(1850)蓝日榆、蓝日融等撰。浙江畲族蓝氏家族谱牒。清嘉庆九年(1804)创谱,此为二修本。目录列有栝郡蓝氏族谱序、蓝氏宗谱凡例、领谱字号、子真公坟墓图等。据《栝郡蓝氏族谱序》记载:元末明初前玉公迁福建长汀县居住,永祥公迁大庐峰(牛栏基)居住,明正德九年(1514)道发公迁泉州同安县居住,正德十五年(1520)迁漳州居住,崇祯三年(1630)定富公迁温州平阳六都洋头居住,清康熙十五年(1676)有风公迁遂昌苏村栝郡居住,处州各邑等处均有同宗支派。对研究畲族历史文化和家族迁徙有参考价值。道光二十九年遂邑吴林刻本。草纸,线装,楷体。页面30cm×;18cm,版框23cm×;14.5cm,8行18字。白口,有鱼尾、口题、卷数及页码。卷前、后页有四分之一霉烂严重。今藏浙江省遂昌县新路湾镇夹路畈村蓝姓村民处。另有复印本,藏浙江丽水学院畲族文化研究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