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简介
本书是我国管理信息系统专业奠基人之一薛华成教授的自传性人生记录。作者兼具传奇性与现实性的成长历程,不仅反映了一个灾童如何在苦难的环境下奋发图强,乐观成长,取得一个又一个成功,从而成为的教授和信息管理先锋;而且反映了中国现代社会几十年的变迁和进步。本书读来既不乏趣味,又使人从中得到颇多感悟和激励。
EN-US
style='mso-bidi-font-size:10.5pt'>21世纪的信息时代,主人公一路坚持不懈,一路乐观向上,从一名无名灾童成长为信息先锋。他并非有什么聪明天资,更没有优越的家庭条件。凭着坚定的信念、不懈的努力,他终于走通了一条成功之路,实现了自己的梦想。希望读者能从主人公的酸、甜、苦、辣中得到启发与激励,走出自己的成功之路。
目录
Ⅰ 苦难的童年 /
第Ⅰ-1回 难童小学筹开学无名灾童来报名 /
第Ⅰ-2回 不速男婴降人间和谐家庭起波澜 /
第Ⅰ-3回 民族灾难降华夏小家难逃生死劫 /
第Ⅰ-4回 为国修路葬他乡妻儿老小陷困顿 /
第Ⅰ-5回 灾童生活似地狱九死一生听天命 /
第Ⅰ-6回 孩儿错,妈妈泪孩儿知过记一辈 /
第Ⅰ-7回 穷苦孩子不怕险艰难蜀道变乐途 /
第Ⅰ-8回 暂读成绩惊全校无力自立又得离 /
第Ⅰ-9回 得了第二却流泪难过究竟为哪般 /
第Ⅰ-10回 黎明前有时挺过恐惧迎新生 /
Ⅱ 闪光的青春 /
第Ⅱ-1回 迎来解放脱苦难一路高歌奔光明 /
第Ⅱ-2回 浩荡大军入秦关一路留恋中学情 /
第Ⅱ-3回 撰稿赞师惹争议稿差反得好声誉 /
第Ⅱ-4回 腾飞路上有跌宕峰登三好领头羊 /
第Ⅱ-5回 自觉学习掌方向入党确立终生愿 /
第Ⅱ-6回 海外关系否留苏发奋高跃毕业关 /
Ⅲ 迟到的成熟 /
第Ⅲ-1回 艰辛旅途奔职场发工资寄母亲 /
第Ⅲ-2回 兴奋走进清华园清风扑面心生敬 /
第Ⅲ-3回 激浪汹涌顺水流务本冲前把住舟 /
第Ⅲ-4回 听话出活入干列初验厚德得业绩 /
第Ⅲ-5回 特殊年代得锻炼务本进取历人生 /
第Ⅲ-6回 干校改造绩难言务本锻炼总有益 /
第Ⅲ-7回 生产创新业绩高受冤挨批心不解 /
第Ⅲ-8回 信息革命概念生公开演讲惹担忧 /
第Ⅲ-9回 树挪死,人挪活死活要靠自把握 /
第Ⅲ-10回 留学难成终成行信守承诺按时归 /
第Ⅲ-11回 当退不退赛老骥回 前瞻探规律 /
Ⅳ 未了的心愿 /
第Ⅳ-1回 一生历练告来者但愿旅途少坎坷 /
第Ⅳ-2回 事业未成身欲退未了心愿托后人 /
后记 /
摘要与插图
一列火车急速地飞驰在华北大平原上,直奔山西高原,把初秋的玉米庄稼地快速地抛向后面。它咆哮着,好像被群狼追赶的野猪,没什么威风,倒露出了几分凄惨和无奈。车上挤满了逃难的人群,车顶上、车厢连接处,甚至窗外都挂满了人,人们也不顾自己的行李衣物,只要自己能挂上列车,走一站,算一站。在列车的后上方,远远地看去有几架日本飞机,盯着列车的尾巴紧紧地追赶着。车上一个旧式的列车包厢里,挤了9口人,包括爸妈,三个男孩,两个女孩,以及孩子的三叔和四叔,还挤了六七个大箱子。因为是铁路职工关系才拿到了这一家的车票。一家人一清早就进入了车厢。因为局里还有点儿公务交代,爸爸长坤来晚了点儿。不想车门口已挤得无法上车,只好由窗户爬进,千幸万幸,好在全家在一起了。稍微定神以后,长坤发现,所带的箱子不对了。问道:
“我准备的书箱怎么没带来?”
“东西实在太多,我们又抬不动,就拿了一箱您常用的工具书。”大嫂带着怯懦和抱歉的眼光解释着。
“完了,完了,你们这些没用的东西,你们把什么东西都不要,也应当把我的书拿上呀!否则我怎么工作?没工作你们吃什么呀?家产是死宝,知识是活宝,你们懂吗?”长坤气急败坏地叫嚷着,坐在椅子上,拼命地抽烟,眼睛望着窗外,理也不理大伙儿。所有人都愣愣地屏住呼吸,一声不响地望着他,连两岁的他欢的小妹妹都不敢哭,只是哭丧着脸,瞪着怀疑的大眼睛。大嫂没弄明白似的眼睛含着泪水,强咽着怨情,她多么的伤心,这是长坤对她的第二次红脸。她万万没有想到这也是一次红脸,以后想要看到他的红脸也不可能了,剩下的只有自己的泪水。
其实这也难怪家人,准备逃难时,大伙都是想着出去避一避。说不定出去十天个把月,日本人闹闹退了,就可以回来了,许多值钱的东西也没很好地收拾,仓仓促促地拿了点儿急用的东西就走了,把家交给了老管家让他注意锁好门就行了。谁知就此踏上了不归路,已经走上了不归路的第一步——“家破”。实际上“人亡”也早已开始。自从1937年日本人闹了卢沟桥事变以后,这一带已经人心惶惶,百业凋零。一般人都不敢踏上从石家庄通往北平的路。长坤的二子、三子生病没能很好地就医,就过早地离开了人世。在整个民族的危难中,这点儿家事只掀起了小小的波澜就过去了。整个民族有多少个家庭都在唱着“家破人亡”的悲歌。
“于无声处听惊雷”,一声巨大的爆炸声把大家由睡梦中惊醒。接着的是机枪的扫射声,人们的哭喊声、救命声。走廊中有人嚷着,有人在车顶上被机枪射中,掉下去摔死了,有的车厢被子弹射穿了……明显地感到火车比以前跑得更快了。长坤也忘记了刚才的事情,急促地命令大家坐到地下,让孩子们睡到椅子底下。突然一颗子弹射进了车厢,射进了放在架子上的书箱,划破了一本书。大家惊恐不已。接着是短暂的宁静,然后车厢一片漆黑,车慢慢地停下来了。原来是火车开进了山洞。敌人的飞机看见前面快要到山洞了就赶紧拉高,从山顶上掠过,它们在山顶上面盘旋了几圈,也俯冲下来,投了几枚炸弹,又掉头回航了。列车在山洞中等了半个多小时,看见外面已无太大动静,就试探着开出了山洞。
此时天色已晚,西下的太阳已无力照亮大地,但在远方的山顶上还发出亮光,朦胧的天色实际上没什么美景,但对于刚从又黑、又闷、又热的隧道中出来的人们,简直就像进入了春光明媚的花园,人们大大地松了一口气,好像在享受着“大难不死,必有后福”的欢乐心情。人们都好像感觉到已经逃出了虎口,回到自己的家了。经过这场劫难,人们对日寇丢掉了幻想,而对同胞更加亲切了,相互争抢少了,相互帮助多了。 (P11-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