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简介
这是一本从实践角度系统、深度讲解如何构建和运营大规模云数据中心的著作,也是国内第一本关于云计算中心的专著,作者从事运维工作近10年,是作者在云计算和数据中心领域实践经验的总结。
以传统数据中心开篇,第1章介绍了传统数据中心的等级与分类、规划与设计、管理和运维的目标与范畴、运营要求,目的是指导读者构建规范化的数据中心。第2章着重介绍了云计算的理念、优势,以及因地制宜的云选型,并对广大读者关注的云风险、云怀疑进行批判性的分析。第3章直面传统数据中心的现状和运营弊端,提出新型的云管理理念,同时阐述了当前流行的IaaS、PaaS、SaaS核心技术体系。
以“云”为核心的数据中心需要自主、扩展、伸缩的技术架构,第4章从动态架构方向入手,详细介绍了云数据中心的基础架构、核心技术,以及结构建模。第5章详述云数据中心技术框架,以及不可忽略的虚拟化、大数据管理等核心技术。第6章将焦点定位在标准协议,向读者朋友描述云在标准领域的步伐,同时绘制出未来智慧云数据中心的蓝图。
安全与风险长期并存,哪怕是云数据中心也会遭遇近乎离奇的事件,第7章会和大家共同经历云数据中心的灾难事件,并对风险的源头进行解析;第8章则从安全架构入手,详细阐明云安全指南、云治理、云审计等安全措施,以及关键安全意识培养和各层面的安全保障。
对于应用,则是贯穿于书籍的整体,云应用表现在多个方面,不论是底层的,或者是顶层的,在第9章,我们会重新审视云计算,展望未来云数据中心对IT产业的种种影响,同时还会为大家揭示非主流的XaaS架构。
目录
目 录?Contents
前言
第1章 奠定基石:典型数据中心搭建模式 1
1.1 数据中心概述 1
1.2 数据中心的发展历程与未来趋势 2
1.2.1 数据中心的发展历程 2
1.2.2 数据中心的未来发展趋势 3
1.3 数据中心分类与分级 6
1.3.1 数据中心分类 6
1.3.2 数据中心分级 7
1.4 数据中心规划与设计 8
1.4.1 建筑总体规划 9
1.4.2 布线系统模型设计 11
1.4.3 电源管理设计 15
1.4.4 冷却系统设计 19
1.4.5 安防系统设计 22
1.5 数据中心管理与运维 25
1.5.1 数据中心管理运维目标 25
1.5.2 数据中心管理运维范畴 26
1.5.3 数据中心的运营要求 28
1.6 小结 31
第2章 风起云涌:云计算渐入佳境 32
2.1 什么是云计算 33
2.1.1 云计算的概念 33
2.1.2 云计算的主要特征 34
2.2 云计算的怀疑论与支持论 36
2.2.1 云计算的怀疑论 36
2.2.2 云计算的支持论 37
2.3 云计算的优缺点 40
2.3.1 云计算为IT运营带来哪些助力 40
2.3.2 云计算会为企业带来何种风险 43
2.4 云计算的发展历程与未来趋势 44
2.4.1 云计算的发展历程 45
2.4.2 云计算的未来趋势 47
2.4.3 触手可得的云计算 49
2.5 云计算的落地 51
2.5.1 IaaS ——虚拟化的广泛应用 51
2.5.2 PaaS——中间件的推广 52
2.5.3 SaaS ——云计算浏览器 53
2.6 因地制宜的云选型 54
2.6.1 公有云 54
2.6.2 私有云 58
2.6.3 混合云 61
2.6.4 云计算的选择 63
2.7 云计算带来的新挑战 64
2.7.1 IT管理的挑战 64
2.7.2 系统运行模式的挑战 65
2.7.3 用户隐私挑战 65
2.7.4 安全管控挑战 65
2.7.5 标准制定挑战 66
2.8 小结 66
第3章 挑战传统:核心应用聚合云端 67
3.1 传统数据中心运作 67
3.1.1 “烟囱式”数据中心运作理念 68
3.1.2 传统数据中心敢以回避的现状 68
3.1.3 传统数据中心VS.云数据中心 70
3.2 应用瓶颈与系统转移 71
3.2.1 遭遇瓶颈,制约发展 72
3.2.2 系统转移,寻求新生 75
3.3 IaaS核心技术体系 76
3.3.1 IaaS发展状况 76
3.3.2 IaaS的优势 77
3.3.3 IaaS关键技术 78
3.3.4 虚拟化技术及其实现模式 79
3.3.5 IaaS可靠性与安全性 81
3.4 PaaS核心技术体系 83
3.4.1 PaaS发展状况 83
3.4.2 PaaS的优势 84
3.4.3 PaaS平台格局分析 86
3.4.4 PaaS关键技术 89
3.4.5 PaaS可靠性与安全性 91
3.5 SaaS核心技术体系 93
3.5.1 SaaS发展状况 94
3.5.2 SaaS成熟度模型分级 94
3.5.3 哪些企业需要应用SaaS 96
3.5.4 哪些应用更加适合SaaS 98
3.5.5 SaaS关键技术 103
3.5.6 SaaS可靠性与安全性 105
3.6 小结 107
第4章 动态规划:构建云时代数据中心 108
4.1 传统数据中心的运营模式渐行渐远 108
4.2 架设云端的新型数据中心 110
4.3 云数据中心新功能、特性、挑战、
摘要与插图
第1章Chapter 1奠定基石:典型数据中心搭建模式
很早以前,个人电脑和商用电脑还被定位成“品”,那时企业的信息化水平还处在萌芽阶段,即便有几台服务器,也只是提供基本的文件备份、财务管理等服务。那时服务器的“驻地”叫做机房。
一台空调、一组UPS、数台服务器应该是机房的通用模式,随着互联网的兴起,企业的信息化水平逐步提高,越来越多的企业将纸质的文档转移成电子的数据。电子邮箱、ERP、SAP、OA等服务成为每个企业信息支柱系统,它们每时每刻都会产生大量的数据交换。
这些数据不但对存储速度有着苛刻的要求,同时还需要满足高安全性和高可靠性,网络环境的稳定、通信线路的冗余、精密空调的支撑、消防与监控的保障、管理平台的高可用……众多苛刻的条件传统的机房已无法应付。
上述算是“内忧”,还有“外患”。
企业规模的扩张,多个地域分散着分公司、平级工厂,它们的信息系统需要共存、共用,并且数据在近端和远端也需要无差别地传输,企业的信息应用不仅面向内部的员工,对于公众用户还要通过Web与企业进行资源互动和信息交流。
传统机房的应对能力日渐匮乏,数据中心的概念应运而生。
1.1 数据中心概述
数据中心(Data Center)不再是服务器的集合,而是一套完整的、复杂的、大集合的系统,用于实现对数据信息的集中处理、存储、传输、交换和管理。
如今,企业将更多地业务流程转换成电子的模式,无纸化办公逐渐替代纸张、油墨等易耗品,较高配置的片服务器和与之配套的存储和通信系统能满足信息系统的运转,但是依靠服务器和存储并不能为企业带来高可用性保障,从基础设施到应用层面的部署都需要细致规划与设计。
另一方面,数量庞大的服务器和存储必然会给数据中心带来大量的热负荷,可以肯定的是普通空调不能满足如此大的热能转换,于是精密空调、冷热通道、围栏技术、背板水冷等技术成为数据中心冷却系统的重要环节。
在电力的供应环节,UPS自然是选,但这远远不够,冗余的UPS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可用性,这应该算是础的措施。提高可用性还需要在数据中心部署柴油发电机,它的设计容量是N+1,并且需要配备双路市电输入,因为高负载、多线路的电力资源不允许中断。
静电对电子设备的影响相信大家都不陌生,防静电地板在数据中心算是层防护工具,对于其他异常电量控制还需要多角度考虑。举个简单的例子,面对瞬间数万伏的闪电只依靠建筑墙体的避雷系统或许有隐患,一旦闪电进入数据中心内部必会击穿电子器件,故安全的防雷和接地系统必不可少。
这些只是数据中心的一个缩影,诸如避免火灾的气体消防系统、监视诸多电子设备的数字安保系统同样是数据中心的建设内容。在《ANSI/TIA-942–2005,Telecommunications Infrastructure Standard for Data Centers》(数据中心的通信基础设施标准)中标明Tier IV的可用性为99.995%,也就是说数据中心内计划性的维护和非计划性维护每年的中断时间不得超过10分钟。这要求我们对数据中心的考量不再是某个个体,而是将数据中心的各个环节全部整合到一起,有针对性、计划性、全面性地评估和部署数据中心。数据中心管理的难度和强度在不断增加,但是对于数据中心管理人员来说,这似乎更为有趣。
“多一点挑战”是我们更希望看到的。
1.2 数据中心的发展历程与未来趋势
英特尔(Intel)创始人之一戈登·摩尔(Gordon Moore)提出的“摩尔定律”在业界有着深远的影响,定律指出:当价格不变时,集成电路上可容纳的晶体管数目,约每隔18个月便会增加一倍,性能也将提升一倍。试想一下,20年前服务器拥有4GB内存是恐怖的概念,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