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简介
《管理信息系统——IT管理导向的理论与实践》分四个部分共12章。第一部分主要介绍了管理信息系统的基本概念,信息系统、组织、管理和战略,利用信息技术获取竞争优势,数字化企业利用信息技术从事电子商务。第二部分主要介绍了职能信息系统,层次信息系统与企业管理,行业信息系统。第三部分主要介绍了管理信息系统的规划与调研,系统生命周期方法论,面向对象的系统分析与设计。第四部分主要介绍了管理信息系统开发的项目管理,信息系统的监理、审计与评价,信息技术中的伦理。
《管理信息系统——IT管理导向的理论与实践》不仅可作为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电子商务、工商企业管理等专业本科生的教材,也可作为相关专业硕士生、MBA、管理干部培训班、技术人员,是信息技术人员的教材和参考资料。本书由周鸿、刘丙午编著。
目录
第1部分 管理信息系统的基础知识
1 管理信息系统的基本概念
1.1 信息的定义和分类
1.1.1 信息的定义和性质
1.1.2 信息的分类与属性
1.1.3 信息与信息管理
1.2 系统方法
1.2.1 系统的概念与特性
1.2.2 系统的特征
1.2.3 物质系统和概念系统
1.3 管理信息系统的概念
1.3.1 管理信息系统的历史和发展
1.3.2 管理信息系统的定义
1.3.3 信息服务组织
1.4 管理信息系统的结构与类型
1.4.1 管理信息系统的组成
1.4.2 管理信息系统的结构
1.4.3 管理信息系统的类型
1.5 综合案例——中国中小企业信息化调查报告(2007)
1.5.1 信息化在中小企业发展中的地位
1.5.2 企业信息化设备配备情况
1.5.3 企业网络平台建设
1.5.4 信息化建设的投入状况
1.5.5 信息化建设的阻力分析
1.5.6 地方政府对中小企业信息化的支持情况
1.5.7 案例分析
1.6 热点话题——《大英百科全书》如何生存?
1.6.1 案例背景
1.6.2 面临的问题
1.6.3 未来的启示
1.6.4 案例分析与讨论
1.7 扩展学习模块——管理信息系统理论基础
1.7.! 管理信息系统体系概述
1.7.2 管理信息系统与管理科学
1.7.3 管理信息系统与数理知识
1.7.4 管理信息系统与系统论、信息论及控制论
1.7.5 管理信息系统与协同论、耗散结构论及突变论
1.7.6 管理信息系统与软件工程
思考题
2 利用信息技术获取竞争优势
2.1 竞争优势
2.1.1 公司和外界环境
2.1.2 波特的五力模型
2.1.3 信息系统如何影响组织和商业企业
2.1.4 企业核心竞争力
2.2 IT对管理决策的影响
2.2.1 rr管理工具
2.2.2 IT部门的服务价值
2.2.3 IT服务及组织需要被重新认识
2.2.4 管理决策对IT的依赖性不断增强
2.3 信息系统和企业战略
2.3.1 信息系统与企业战略
2.3.2 信息化战略与规划概述
2.4 信息资源战略规划
……
3 数字化企业:利用信息技术从事电子商务
第2部分 企业中的信息系统
4 职能信息系统
5 层次信息系统与企业管理
6 行业信息系统
第3部分 管理信息系统的开发方法
7 管理信息系统的规划与调研
8 系统生命周期方法论
9 面向对象的系统分析与设计
第4部分 管理信息系统的管理方法
10 管理信息系统开发的项目管理
11 信息系统的监理、审计与评价
12 信息技术中的伦理
参考文献
摘要与插图
4.8 热点话题——信息系统与管理创新伴随着信息化的步伐,信息技术的应用和发展突飞猛进,已拓展到各个领域并发挥着的巨大作用。现代企业为了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采用信息技术,建立了计算机信息管理系统,极大地提高了企业获取和处理信息的能力。因为无论库存控制、生产控制、成本控制、预测、决策、物料采购、市场销售、产品更新换代、编制预算,还是获取信息的快慢和准确性都显得十分重要。所以,要求企业充分利用信息技术并加快信息化进程,会带来企业管理工作的变化。
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为企业管理提供了强有力的工具和手段,给企业带来了可观的经济效益。因此,信息技术深入到了企业生产经营的各个方面。先是事务处理系统,将基层大量出现的、重复的数据通过计算机信息处理,把业务人员从繁琐的重复性工作中解脱出来,提高了工作质量和工作效率;其次是建立企业管理信息系统,将企业作为一个整体来进行全面的信息管理,强化了数据的统计、分析、汇总报告的功能,满足中低层管理者的需求,也实现了管理信息的综合处理;然后是信息技术参与的自动化设计,集成制造系统,计算机辅助制造等,大大提高了生产效率,提高了产品质量和产品的市场化程度。是决策支持系统,提高了企业管理者的决策水平和工作效率,可以起到辅助决策,是战略决策的作用。
信息技术的应用和发展,也给企业造成了复杂的管理环境。信息技术带来了全新的生产方式,企业内部结构和外部市场环境产生了新的变化,引发了企业管理必须创新才能适应信息技术的应用与发展。
(1)管理理念上的创新。传统的管理是一种偏向静态的管理,规模经济造成了过细的劳动分工和层次结构,造成大量的组织协调和控制工作,加大了管理成本;层次间的信息传递速度慢,信息失真造成了决策的延误和效率的低下;部门之间相对封闭和固定的工作规章削弱了企业对环境变化的适应能力。以信息技术为核心的生产技术要求对企业施以动态管理,即决策权的下放,更少的规则约束,增大管理幅度,建立网状的通信系统。
(2)组织结构上的创新。原有的企业组织结构中的金字塔模式,造成管理重叠、冗员多、效率低、管理费用高、本位主义和官僚主义严重;中间管理层以传达指令和进行监督控制协调为基本职能,由于信息技术的应用使上下级之间的沟通与联系更为方便,这使得中间管理层过剩,有时甚至起到阻碍信息传播的作用。因此,要减少管理层次,增大管理幅度,充分利用电子信息技术是十分重要的。
(3)管理方法的创新。信息技术强有力地提高了企业管理水平,使得一些数学性很强的管理方法,如运筹学、统计学、计量经济学、决策论、对策论的大量应用以支持企业生产经营,甚至可以采用决策支持技术决策。通讯水平的提高使人们决策时越来越重视获得企业内部的信息以及相关的外部信息,决策更加民主、公开、合理,并且通过有效的沟通产生了建立在感性与理智共识基础上的“当”的决策。
(4)管理职能的创新。信息技术可以强化管理者的管理职能。方便、快速的信息提供以及支持技术发展,弱化了高层管理者依赖下属进行评价和建议的程度,提高了决策的质量。信息技术改善了沟通方法,下放了决策权,加强了工作的计划性,培育了高素质的下属,因而可以大幅度扩大管理幅度,减少决策层的工作压力,减少事故发生和发现之间的延误。方便的经营状况查询,形成了对下属的约束激励,提高了员工工作的积极性。
(5)从战略的角度进行企业信息资源管理。要求高层管理者建立信息资源意识,研究信息技术给企业带来的机会与挑战,企业组织结构和管理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