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简介
《华图·2014青海省公务员录用考试专用教材:计算机应用基础(版)》内容主要针对2014年青海省公务员考试的相关科目设置,分析、判断、预测2014年青海省公务员考试的相关信息,创作、搜集、整理考前学习资料,提供的解题技巧和大量的模拟练习题,力争使有需求的考生能够在短时间内提高知识素养和考试能力。
目录
第1章 计算机基础知识
考情分析
考点框架图
本章重点
考点精讲
1.1 计算机的特点、分类及其应用
1.2 计算机系统
1.3 信息编码与数制
过关强化练习
第2章 数字媒体及应用
考情分析
考点框架图
本章重点
考点精讲
2.1 文本与文本处理
2.2 图形与图像及应用
2.3 数字声音及应用
2.4 数字视频及应用
2.5 多媒体技术
过关强化练习
第3章 计算机信息安全技术
考情分析
考点框架图
本章重点
考点精讲
3.1 信息安全的概念、威胁、服务与机制
3.2 计算机病毒
过关强化练习
第4章 操作系统基础
考情分析
考点框架图
本章重点
考点精讲
4.1 操作系统的目标和作用
4.2 操作系统的发展过程
4.3 操作系统的特性
4.4 操作系统的主要功能
4.5 Windows XP环境
4.6 Windows XP文件操作
4.7 Windows XP控制面板
4.8 Windows XP中的附件和多媒体管理
过关强化练习
第5章 文字处理软件Word
考情分析
考点框架图
本章重点
考点精讲
5.1 Word软件环境
5.2 Word基本操作
5.3 Word排版
5.4 表格
过关强化练习
第6章 电子表格软件Excel
考情分析
考点框架图
本章重点
考点精讲
6.1 Excel概述
6.2 Excel的基本对象及其操作
6.3 工作表的格式设置
6.4 公式与函数
6.5 数据管理
6.6 图表
6.7 页面设置与打印
过关强化练习
第7章 幻灯片制作软件PowerPoint
考情分析
考点框架图
考点精讲
7.1 PowerPoint 2003的基本操作
7.2 PowerPoint的幻灯片制作
7.3 PowerPoint的幻灯片版面设置
7.4 PowerPoint 2003的幻灯片放映设置
过关强化练习
第8章 网络技术基础
考情分析
考点框架图
本章重点
考点精讲
8.1 计算机网络概述
8.2 网络层次结构与网络协议
8.3 数据通信基础
8.4 局域网
8.5 网络互联
8.6 网络安全
8.7 Internet知识
8.8 网页基础
过关强化练习
第9章 软件基础与信息社会
考情分析
考点框架图
本章重点
考点精讲
9.1 软件基础
9.2 信息技术与信息社会
过关强化练习
……
摘要与插图
第1章 计算机基础知识考情分析
青海省公务员招考计算机科目考试中,基础知识部分是每年必考的内容,题量较大,难度不高,这几年保持在10道左右。此部分主要考查计算机基础知识、信息编码与数制、计算机系统的构成及其性能指标等内容,考点比较集中,且注重于基础理论的考查,考生可根据历年真题中经常出现的知识点进行复习。
考点框架图
计算机基础知识计算机的特点、分类及其应用计算机的发展
计算机的特点
计算机的分类
计算机的应用
计算机系统计算机硬件系统概述
CPU的结构与原理
主板、芯片组和BIOS
内存储器
I/O总线与I/O接口
常用输入设备
常用输出设备
外存储器
信息编码与数制信息表示的基本单位
数制的基本概念
不同进制之间的转换
计算机中字符的编码
整数的编码表示
实数的编码表示
本章重点
本章应重点掌握计算机的发展阶段及应用;冯·诺依曼机构成及工作原理;计算机硬件系统组成,包括主机构成及常见外围设备;计算机软件系统,包括系统软件和应用软件等。
考点精讲
1.1计算机的特点、分类及其应用
1.1.1计算机的发展
以使用的基本逻辑元件为标志,可将计算机的发展划分为以下4个阶段。
1.第一代:电子管计算机时代(1946年—1957年)
(1)采用电子管制作基本逻辑部件,体积大、耗电量大、寿命短、可靠性差、成本高。
(2)采用水银延迟电路或电子射线管作为存储部件,容量很小,后来外存储器使用了磁鼓存储信息,扩充了存储容量。
(3)输入输出设备落后,还没有系统软件,只能用机器语言和汇编语言编程。
(4)主要用于科学计算。
1946年在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诞生的第一台计算机ENIAC属于第一代计算机。
2.第二代:晶体管计算机时代(1958年—1964年)
(1)采用晶体管制作基本逻辑部件,与第一代计算机相比,体积较小、重量减轻、能耗降低、制作成本下降,计算机的可靠性和运算速度得到了提高。
(2)普遍采用磁芯作为主存储器,采用磁盘/磁鼓作为外存储器,存储容量有了提高。
(3)开始有了系统软件,提出了操作系统的概念,出现了如FORTRAN、COBOL、ALGOL等程序设计语言。
(4)应用领域扩大到数据处理、事务管理和工业控制等方面。
3.第三代:中小规模集成电路计算机时代(1965年—1969年)
(1)采用中、小规模集成电路制作各种逻辑部件。
(2)采用半导体存储器作为主存,存储容量大幅度提高,增强了系统的处理能力。
(3)系统软件有了很大发展,出现了分时操作系统,使多用户可以共享计算机软硬件资源。
(4)采用结构化程序设计。
(5)应用领域和普及程序迅速扩大,除用于科学计算、自动控制和数据处理外,还用于处理图形、图像及文字资料等方面。
集成电路使计算机体积更小、质量更轻、耗电更省、寿命更长、成本更低、运算速度更快。
4.第四代:大规模或超大规模集成电路计算机时代(1970年至今)
(1)基本逻辑部件采用大规模或超大规模集成电路。
(2)半导体存储器因集成度不断提高,容量越来越大,外存广泛使用软硬磁盘和光盘。
(3)各种输入输出设备相继出现,软件产业高度发展。
(4)多媒体技术应用于计算机,集图像、图形、声音、文字处理于一体,广泛应用于社会各个领域。
经典例题
【例1】 世界上第一台计算机ENIAC于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