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简介
在生产制造化合作日益发达的今天,基于供应链上下游节点企业间信息的协同管理是现代供应链管理的必然要求。本书先以汽车制造行业某供应链信息协同平台为例,系统地分析了该平台的建设背景以及应用功能需求,针对该平台B2B应用模块中基于互联网的信息安全加/解密及实时交互需求,提出了一种数据快速加/解密算法的实现方法,以提升该平台的加/解密信息实时交互性能;针对该平台B2C应用模块中Web用户客观行为信息和主观反馈信息的分析需求,分别提出了基于自动标注文本中词语的情感倾向性分析算法和基于混合数据的用户行为聚类分析算法的实现方法;从工程实现的角度,阐明了该平台的系统设计及具体实现方法,重点说明上述研究成果在其中的实际应用情况。
目录
第1章 供应链信息协同管理概述
1.1 供应链概述
1.1.1 供应链的概念
1.1.2 供应链的基本类型
1.1.3 供应链的要素及流程
1.1.4 供应链与纵向一体化
1.1.5 供应链模型及牛鞭效应
1.2 供应链管理
1.2.1 供应链管理的基本概念
1.2.2 供应链管理的特点及意义
1.2.3 供应链管理理论的发展
1.3 供应链协同管理
1.3.1 供应链协同的概念
1.3.2 供应链协同的特点及意义
1.3.3 供应链协同的实现范围及层次
1.3.4 供应链协同机制设计
1.3.5 供应链协同的实施步骤
第2章 某供应链信息协同管理平台介绍
2.1 平台建设的背景介绍
2.2 平台业务需求概述
2.3 平台建设的理论基础
2.3.1 “4点3环1条线”的物流模型
2.3.2 基于中心节点模式的数据交换模型
2.4 平台建设的技术方案
2.4.1 平台设计原则
2.4.2 平台架构设计
2.4.3 数据交换软件模块
2.4.4 系统集成模块
2.5 SRM系统总体业务流程
2.6 SRM系统功能实现
2.6.1 用户权限
2.6.2 短信功能
2.6.3 供应商信息
2.6.4 发交系数
2.6.5 价格信息
2.6.6 月采购计划
2.6.7 周采购计划
2.6.8 日采购订单
2.6.9 日作业计划
2.6.10 库存
2.6.11 入库单
2.6.12 财务对账
2.6.13 发票
2.7 供应链管理方式创新的内涵
2.7.1 供应链管理理念的转变
2.7.2 供应链管理策略的调整
2.7.3 业务应用的创新
2.7.4 供应链信息协同管理平台功能的创新
第3章 供应链协同中数据快速加密的实现方法
3.1 供应链信息协同中数据快速加/解密应用需求
3.2 现有ECC加密算法的效率分析
3.2.1 椭圆曲线密码体制的应用现状
3.2.2 有限域乘法运算的应用现状
3.2.3 现有ECC加密算法说明
3.3 ECC加密算法的改进方法
3.3.1 新算法的主要思路
3.3.2 新算法的设计方案
3.3.3 算法性能对比分析
3.3.4 新算法的实验分析
第4章 Web用户主观反馈信息内容分析需求及相应实现方法
4.1 B2C模块中Web用户主观反馈信息的内容分析需求
4.2 现有文本情感分类算法的应用分析
4.2.1 现有情感分类算法应用动态
4.2.2 现有情感分类算法原理分析
4.2.3 现有情感分类算法性能比较
4.3 SCG情感分类算法实现方法
4.3.1 SCG情感分类算法的需求背景
4.3.2 SCG情感分类算法原理
4.3.3 SCG情感分类算法设计
4.3.4 新算法验证及效果分析
第5章 Web用户客观日志信息内容分析需求及相应实现方法
5.1 B2C模块中Web用户客观行为信息的聚类分析需求
5.2 现有用户行为聚类算法的应用分析
5.2.1 聚类的概念及定义
5.2.2 聚类算法的实际应用要求
5.2.3 有聚类算法应用动态
5.2.4 有聚类算法性能比较
5.3 E-ROCK聚类算法实现方法
5.3.1 E-ROCK聚类算法的需求背景
5.3.2 E-ROCK聚类算法原理
5.3.3 E-ROCK聚类算法中数据预处理方法
5.3.4 E-ROCK聚类算法执行
5.3.5 E-ROCK聚类算法验证及实际应用
第6章 实际工程实现中信息安全通信方法介绍
6.1 供应链协同中安全通信的需求
6.2 CEA安全通信软件概述
6.3 CEA安全通信软件功能设计
6.3.1 CEA安全通信软件需求分析
6.3.2 CEA通信软件中PKI体系及证书使用
6.3.3 CEA通信软件设计思想
6.3.4 CEA通信软件功能设计
6.4 安全通信协议设计
6.4.1 CFTP协议架构设计
6.4.2 CFTP协议总体工作流程设计
6.4.3 身份认证流程
6.4.4 文件加/解密流程
6.4.5 文件数字签名流程
摘要与插图
第1章 供应链信息协同管理概述1.1 供应链概述
1.1.1 供应链的概念
供应链来源于彼得?德鲁克提出的“经济链”,后经由迈克尔?波特发展成为“价值链”,演变为“供应链”。供应链(Supply Chain)又可译为供需链,不同的学者给出了不同的定义,主要是指围绕企业这个核心,由产品生产和流通过程中所涉及的原材料供应商、生产商、分销商、商以及消费者等成员企业,通过与上下游成员企业的连接组成的功能网链结构。它不仅是一条连接供应商到用户的物流链、信息链、资金链,而且是一条增值链,其价值来源于物料在供应链上因加工、包装、运输等过程产生的增值,从而给相关企业带来收益。
随着互联网科技的发展和经济化的推进,供应链的研究对象转向一些相互合作的企业构成的整体,其概念更加注重围绕核心龙头企业的网链关系,如核心龙头企业与其供应商、供应商的供应商等前向关系,以及核心龙头企业与其用户等后向关系。企业之间的合作日益密切,各自的核心竞争力得到加强,与此同时相关企业的利益也日趋实现化。
在现代制造的环境下,供应链被看作由供应商、制造商、仓库、配送中心和渠道商等构成的物流网络。它是一个网链结构,其中有一个核心企业,其他每个企业作为一个节点,节点企业之间是一种需求与供应关系,在核心企业需求信息的驱动下,通过供应链的职能分工与合作(生产、分销、等),以资金流、物流或服务流为媒介实现整个供应链的不断增值。供应链主要具有以下特征。
(1)复杂性
因为供应链节点企业组成的跨度(层次)不同,供应链往往由多个、多类型甚至多国企业构成,所以供应链结构模式比一般单个企业的结构模式更为复杂。
(2)动态性
供应链管理因企业战略和适应市场需求变化的需要,其中节点企业需要动态地更新,这就使得供应链具有明显的动态性。
(3)面向用户需求
供应链的形成、存在、重构,都是基于一定的市场需求而发生的,并且在供应链的运作过程中,用户的需求拉动是供应链中信息流、产品/服务流、资金流运作的驱动源。
(4)交叉性
节点企业可以是这个供应链的成员,同时又是另一个供应链的成员,众多的供应链形成交叉结构,增加了协调管理的难度[1]。
由此可见,供应链是一个庞大的系统。面对如此复杂的系统,必须认清不同情况下供应链系统的特征,这样才能有目的地选择适合本企业的运作模式,从而有针对性地选择宜的管理策略。
1.1.2 供应链的基本类型
根据不同的划分标准,可以将供应链分为以下几种类型[1]。
(1)平衡的供应链和倾斜的供应链
根据供应链容量与用户需求的关系可以划分为平衡的供应链和倾斜的供应链(又可称为失衡的供应链)。
一个供应链具有一定的、相对稳定的设备容量和生产能力(所有节点企业能力的综合,包括供应商、制造商、运输商、分销商、商等),但用户需求处于不断变化的过程中,当供应链的容量能满足用户需求时,供应链处于平衡状态;而当市场变化加剧,产生供应链成本增加、库存增加、浪费增加等现象时,企业不是在状态下运作,供应链则处于倾斜状态。平衡的供应链可以实现各主要职能(采购/低采购成本、生产/规模效益、分销/低运输成本、市场/产品多样化和财务/资金运转快)之间的均衡。
(2)稳定的供应链和动态的供应链
根据供应链存在的稳定性划分,可以将供应链分为稳定的和动态的供应链。
基于相对稳定、单一的市场需求而组成的供应链稳定性较强,而基于相对频繁变化、复杂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