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简介
★这本书是《天下收藏》节目的精华呈现,全书收录了该节目在2013年播出的共15期,相应成为书中的15章。
★各章均有一主题,涵盖了瓷器、玉器、玻璃、珊瑚、绘画、木器、扇面等多个收藏门类。
★取节目之精华成书,先由“亮宝”环节来展示和评鉴稀世珍品,引出文物背后的历史、文化渊源与知识。之后进入鉴宝环节,由藏宝人展示藏品——藏宝人自述——专家、嘉宾与观众分析评价藏品——专家鉴定结果——收藏视点。通过这样的专家与普通藏宝人的各抒己见与互动交流,珍品与赝品的同台较量,让中华文化艺术瑰宝走入普通大众的视野,大众关注、了解、思考这条收藏之路,提升大众文化修养、陶冶情操、调整收藏心态、增长收藏知识——此亦为本书的主旨与功能。
★本书采用图文并茂的形式,有数百张彩色图片:展示了收藏价值的古代文物,其价值与魅力何在;同时也着重揭示了现场的赝品假在哪里,展示何为“胎质疏松”“现代染料特征”“圈足明显作旧”“贼光”“一眼假”等鉴别要点。
★这是一本寓教于乐的中国文化通俗读本,面向普通大众,可以说是零起点收藏爱好者必备之选。
★环节和内容设置适合收藏者学习提高,15个专题切入点不窄不宽;有真品,也有赝品,知其然,亦知其所以然;有各抒己见,有互动交流,更有专家定论。
★数百张藏品照片,丰富的文物知识,精辟的专家点评,都汇集于此书。不会有电视节目一笑而过的仓促,留给读者充足的时间定睛细品。
简介:
是北京卫视由王刚主持的《天下收藏》节目的精华呈现,涵盖了瓷器、玉器、紫砂、玻璃、珊瑚、绘画、服饰、雕塑等收藏门类。数百张藏品照片、丰富的文物知识、真假辨别技巧、精辟的专家点评,都汇集于此书。
《天下收藏》适合收藏爱好者学习和提高:亮宝、辩宝、辨宝、评宝、估宝——环节紧凑,形式活泼。一定会让读者的收藏功力得到提高,能够心中有数见识广、火眼金睛辨真伪、淡定从容作抉择、真心喜爱不后悔,从此走上学海无涯书作舟的收藏之路。
摘要与插图
除非你坐拥巨额财富、身家亿万资产,能够轻松惬意地将一件价值高昂的文物珍品买下来;或者出身收藏世家,多宝槅上陈列着琳琅满目的奇珍异宝,有充足的变现能力。否则,面对价格越来越高的古玩拍卖市场,又有何立足之地呢?若你看过《天下收藏》节目,就会发现上述的想法其实陷入了误区。先,文物收藏对于普通百姓仍具有很强的可操作性。举个例子,在某期节目中,藏宝人带来了一只清晚期的民窑青花碗,经专家鉴定为真品,但价值只有800元。不要小看这只碗。对古玩藏友来说,晚清青花瓷是学习瓷器鉴赏过程中一个绕不过去的环节。古玩界有一个共识,晚清瓷器都有仿康、雍、乾瓷器的趋向。如何从晚清瓷器中看出康、雍、乾瓷器的痕迹,同时又看出不同之处,实战经验就来自于多接触类似的廉价真品。如果能把这一环节的知识了然于胸,恭喜你,你已经在瓷器鉴定领域开始登堂入室了。所以,收藏不论级别,关键是切入点,一件普普通通的器物有时更能实实在在地提高你的古玩鉴赏能力。
然后,我们再来谈谈金钱之外的考虑。一件古玩不可能是凭空出现的,围绕着它的产生有着很多的来龙去脉,也就是“故事”。故事,即旧事,等于历史。令艺术品不朽的原因,除了艺术品本身之美,还有历史。《天下收藏》的一个宗旨就是让观众在节目营造的欢笑场中享受到中国历史文化的乐趣。这才是惠的。比方说,我们有一期谈到瓷胎画珐琅。世人皆知珐琅器物千金难得,可本质上,珐琅彩料其实是人工合成的金属化合物,绝非稀有。其价值更多是与其背后的历史有关。珐琅彩料其实是舶来品,将珐琅彩料涂画在器物(是铜制品)上的是15世纪的欧洲人。后来,康熙皇帝看到了这种工艺,喜欢,遂下令把这种彩料画在瓷器上。于是各级官员都当作头等大事来办。当时,景德镇的瓷器是国内的,既洁白又细腻。先是在当地将素瓷烧好,由特派专员护送,千里迢迢运到紫禁城,交由如意馆(直接隶属于皇帝,那里网罗了全国级的绘画大师、书法家、瓷器制作大师)的宫廷画师加绘珐琅彩饰,加以烧制。一件杰作才由此诞生。
《天下收藏》节目就是这样,给你展示一件件古玩,讲述一段段往事。虽然这些不能给你的物质生活带来改变,但能带你重温华夏文明的记忆,开阔你对传统文化的视野。古玩,玩的就是文化。文化看起来是虚的,有时却可以跨越诸多客观条件的限制,达到知性的满足。一段逸闻、一篇考据、一个美的形式……玩味的角度总是无穷的,只要你有的眼光。《天下收藏》就是一个展示的渠道,围绕古玩形成的庞大的传统文化体系是我们难以完整呈现的,所以我们更倾向于在精心而片段的展示中起到“引玉”的效果。电视节目如此,图书亦是如此。
然而,我们并不想摆出过于深究的姿态。考虑到要将节目内容出版成册,我们面临这样一个问题:是要做一本文物鉴定经典,还是读物?世人常觉得只是浅尝辄止,一纸风行,却终究是过眼云烟;经典才是真知灼见,且历久而光华不减,泽被古今。然而,我们以为荣。从内容来看,本书集合了许多短文,篇幅上令人读起来不会感到吃力;从深度来看,短文不求专精,但求易懂,能够让大多数普通读者在悠然自得的状态下获知某种观点,或了解某些文化常识,这是我们力求做到的。
我们看到,若想将一种观念公之于众,的办法就是将它交给大家来思考、品评,文化的土壤也能在其间慢慢地肥沃起来——我们愿做那一点点能增加
土壤肥力的养料。本书献给所有对传统文化感兴趣的读者,能与你们共赴文化巡礼之路是我们的荣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