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简介
金振宇编著的《人机交互——用户体验创新的原理》的目的是让更多人能轻松地理解人机交互和用户体验理论体系,即使是第一次接触人机交互与用户体验的人们也可以轻松掌握其基本理论,并马上按照书里介绍的方法付诸实践。着重从人机交互的整体框架,而不是单个的数据来阐释人机交互的基本原理与流程。本书的6个章节分别从一个分支领域阐释了人机交互理论系统,为读者构建出一个整体框架。不过过于注重整体构架,便会缺乏具体性。为了要避免这个问题,本书选择了一些贴近书中内容、使用频率较高的例子,读者可以亲自实践。这样,融合整体框架和具体方法可以为读者提供更完整的知识结构。
目录
第1章 HCI与UX
1.1 何谓HCI
1.2 HCI的重要性
1.3 关于UX与HCI的概念
1.3.1 用户界面
1.3.2 交互
1.3.3 用户体验
1.4 HCI的目标:体验
1.5 用户体验所需的三项条件
1.5.1 有效性
1.5.2 可用性
1.5.3 感性
1.5.4 三位一体的体验
1.6 实现用户体验的人机交互基本步骤
1.6.1 从HCI观点看UX研究
1.6.2 从HCI观点设计UX
1.6.3 从HCI观点提升UX
1.7 HCI的意义
1.7.1 HCI的学术意义
1.7.2 HCI的实用性意义
第2章 交互
2.1 交互的意义
2.2 交互的四个程序
2.2.1 表明阶段
2.2.2 变换阶段
2.2.3 表现阶段
2.2.4 评价阶段
2.3 交互的种类
2.3.1 传送型
2.3.2 登录型
2.3.3 咨询型
2.3.4 对话型
2.4 交互的程度
2.4.1 互惠性
2.4.2 响应性
2.4.3 迅速性
2.4.4 多样性
2.4.5 控制性
2.5 交互的行为和模型
2.5.1 指示与指令模型
2.5.2 交谈与对话模型
2.5.3 浏览和菜单模式
2.5.4 操纵和直接操纵模式
2.5.5 委托和代理人方式
2.6 交互的发展趋势
2.6.1 社会性交互
2.6.2 创造性交互
2.6.3 实体交互
第3章 有效性的原理
3.1 问题空间与设计空间
3.1.1 问题空间
3.1.2 设计空间与概念模型
3.2 心理模型
3.2.1 心理模型的特征
3.2.2 心理模型的作用
3.2.3 不恰当心理模型的副作用
3.3 抽象化阶段划分的心理模型类型
3.3.1 构造模型
3.3.2 功能模型
3.3.3 价值模型
3.4 依据拥有视角不同划分的心理模型类型
3.5 心理模型与行为理论
3.5.1 执行鸿沟与评估鸿沟
3.5.2 缩小执行鸿沟的三个阶段
3.5.3 缩小评估鸿沟的三个阶段
第4章 可用性的原理
4.1 可用性的定义和重要性
4.1.1 可用性的定义
4.1.2 可用性的重要性
4.2 可用性的属性
4.2.1 有效性
4.2.2 性
4.2.3 意义性
4.2.4 灵活性
4.2.5 一致性
4.3 可用性属性间的对立关系
4.4 选择核心属性
4.4.1 提供功能价值的系统中的重要核心使用属性
4.4.2 提供享乐价值的系统中的重要核心使用属性
4.4.3 提供社会价值的系统中的重要核心使用属性
4.4.4 提供个人价值的系统中的重要核心使用属性
第5章 感性的原理
5.1 感性的重要性
5.2 何为感性
5.2.1 感性的定义
5.2.2 感性的细节要素
5.3 情绪
5.3.1 喜悦
5.3.2 悲哀
5.3.3 兴奋
5.3.4 惊吓
5.3.5 愤怒
5.3.6 恐怖
5.3.7 羞耻
5.3.8 厌恶
5.4 美感印象
5.4.1 BD(明亮vs.黑暗)
5.4.2 CD(文静vs.活跃)
5.4.3 SV(简明vs.多彩)
5.4.4 LP(vs.普及)
5.4.5 CF(复古vs.未来)
5.4.6 OP(充满希望vs.阴沉)
5.4.7 其他美感印象
5.5 个性
5.5.1 强弱度
5.5.2 拘谨度
5.5.3 开放度
5.6 数字产品和服务的开发与感性
5.6.1 感性和理性的关系
5.6.2 感性的有用性和可用性的差异
第6章 体验创新
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