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简介
本期以“美术馆与美术史写作”为专题,旨在以历史的视角和开放性、专业化的研究态度,为美术馆文化与艺术史发展等的历史沿革与内在关系作相关的论述及介绍。
围绕美术馆与艺术史书写,曹庆晖、邵彦、高鹏、牛宏宝、盛葳、胡斌、武漠、吴金桃等学者,从不同的角度,展开了美术馆的叙事、美术馆的艺术史方式、美术馆与展览及事件等相关问题的论述。
在本期“大学思想”栏目中,对西川、雷颐、宋晓霞三位教授的访谈和对谈进行了呈现,是对大学的开放性知识结构,作为思想和观念的“公共领域”,以及大学的学术独立、精神民主的“灵魂”的坚守和呼吁。
目录
卷语
美术馆和艺术史书写
大学思想
大学的灵魂——关于“大学思想”的笔谈
讲出你自己——西川访谈
美术馆文化
瓦莱里、普鲁斯与博物馆
未来主义博物馆策略
不断前进的鱼雷——美国纽约现代艺术博物馆绘画与雕塑收藏的思路演变
美术馆叙事还需努力
民营美术馆与中国当代艺术史的书写——今日美术馆执行馆鹏访谈
弗利尔—赛克勒美术馆观画记——美国博物馆行记之一
艺术史与理论
当代艺术与美学的政治
艺术史书写中的作者理论和作品理论
艺术史的“监狱”
中国双三年展中的艺术史观——以新世纪之初的广州三年展、上海双年展为例
双年展无界限
1989“中国现代艺术大展”研究(节选)
新视角
美国艺术补助政策的困境和突围——以国家艺术基金会为角度
公共与教育
体验美术馆中的陌生感——一种观众拓展策略
典藏研究
美学和历史维度上缺损绘画的呈现(上)
布兰迪修复理论内容浅论
研讨会
“放下:当代艺术中的艺术家、网络及合作”——亚历山大·孟璐讲座纪要
摘要与插图
大学的灵魂——关于“大学思想”的笔谈雷颐宋晓霞文
宋晓霞:我有个逛大学校园的习惯。无论在哪个国家或城市,只要有机会,有兴致、有闲心,就会到大学的校园里闲逛。平时我也常常这样回到母校燕园,甚至也会在某个周末,像“游客”一样踱进自己服务的中央美术学院校园,重新以陌生化的目光漫步其间。我发觉无论在哪里,校园都是富有灵性的地方。这里不仅有生命之真,也积累了历史和传统;不仅流淌着文化的精神,也能感受得到时代的脉搏。人们常说,好的大学都有自己鲜明的性格与的魅力,更有自己的精神和魂魄。那么,支撑一所学府的灵魂是怎么形成的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