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话剧导演人格研究:1987-2004

价格 36.00对比
发货 广东东莞市
销量 暂无
评价 已有 0 条评价
人气 已有 50 人关注
数量
+-
库存100
 
联系方式
加关注0

新图书资料发布

VIP   VIP会员第1年
资料未认证
保证金未缴纳

内容简介

厉震林著的《实验话剧导演人格研究(1987-2004)》先对“探索话剧”和“实验话剧”这两个概念作了较清晰的界定,对彼此之间的异同和联系等问题作了较详细的阐释。本书通过对*国话剧发展史的梳理和反思,较深入地论析了*国实验话剧导演产生的文化场域。本书较深入地揭示了实验话剧导演的公共角色欲望,并结合其作品较细致地评析了他们的创作动机。本书从*国话剧发展史的角度具体论述了校园戏剧和实验话剧之间的天然关系,以及民间演剧所体现出来的文化姿态。本书运用精神分析的原理,具体论析了六十年代出生的实验话剧导演的童年经验和个人性格与其话剧创作之间的内在联系。

目录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概述
第二节  实验、先锋和前卫的概念
一、实验
二、先锋和前卫
第三节  六十年代生人
一、约定俗成的出生年代划分方法
二、六十年代出生背景下的人格结构
第二章  中国实验话剧导演产生的文化场域
第一节  中国话剧的泛政治化及其斯一易模式
一、中国知识分子体验道德化和现代化的替代对象
二、现实和历史的双重作用下的“采用西法”
第二节  探索话剧的倾斜状态
一、两次“采用西法”的不同文化选择及其性格
二、中国话剧导演的演出文本作者地位
第三节  中国的实验话剧导演工作方法
一、实验话剧的表演和导演方法体系
二、后现代主义的美学成分
三、中国实验话剧的本土文化指数
第四节  实验话剧导演的非身份性
一、实验和主流的互渗现象
二、实验话剧的商业吸纳程度
三、样式扩张
四、国家和民间的实验行为界线模糊
第三章  实验话剧导演的公共角色欲望
第一节  身份焦虑:一种个人精神成长历史
一、独立话语利的“代际”宣言
二、挣扎的意象
第二节  戏剧的生活方式和生存方式
一、戏剧的诱惑
二、实验话剧的卓异目标
第三节  戏剧的力量
一、戏剧行为中的人格觉悟
二、诚意作品的思想能量
第四节  从边缘到中心的戏剧活动策略
一、社会和文化的边缘人
二、流浪的身体姿态
第五节  流浪戏班情结
一、一种可能性和现实性
二、戏剧的标准
第六节  边缘地位的哲学与戏剧逻辑
一、流浪者的原罪
二、业余状态和实验品格的接通部位
第四章  校园和民间演剧的文化姿态
第一节  校园演剧的纯粹性及其先锋性
一、校园戏剧和实验戏剧的天然关系
二、专业戏剧院校的学生演剧运动
三、自由的精神
第二节  戏剧美学的一种标识要求
一、学生时期的欲望人格
二、合作者
三、对于现行教育体制的批评情绪
四、导演技术的成熟及其魅力化
第三节  特定年龄阶段的精神特产
第四节  文化突围和批判的民间戏剧姿态
一、民间剧团运作“出格”作品
二、民间空间中的戏剧理想
第五节  国家戏剧体制的逃亡者
一、民间演剧方式的两难处境
二、国外资金的排演方式
三、观众因素的弱化
第六节  民间演剧的文化力与左翼化
一、“波希米亚”人的民间立场
二、政治和美学缅怀
第五章  童年经验与个人性格
第一节  童年经验的操作性力量
第二节  成人意识中的童年记忆
一、作为避难所的戏剧
二、童年经验的个性和强大要求
三、行为和表达能力的加魅化
第三节  童年特殊经历的心理学作用
一、青年流浪中国与少年动荡生活
二、家庭出身的朴素思想感情
三、打击精英知识分子以及“嬉皮士”行为
第四节  笨拙的记忆和对戏剧的热爱
第五节  拙于交流的性格特征
一、间接或者无声的交流
二、戏剧的自信
第六节  风头主义的表现欲望
一、从事戏剧的个人化动机
二、形式主义的修辞倾向
三、个人行为中的风头主义
四、戏剧的政治“作秀”
五、思想意识形态领域的论战
第七节  朴

举报收藏 0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用户协议  |  隐私政策  |  版权声明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违规举报  |  粤ICP备202111104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