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简介
中华传统文化源远流长,竹编文化博大精深。竹,虚心有节,正直挺拔,宁折不弯,霜雪不凋,自古以来就是文人墨客咏吟抒怀的对象。
湘西竹编工艺历史悠久,早在战国时期,酉水流域的陶器残片中就有篾纹饰器,在王村汉代古墓中就出土有蔑箱残片。元、明、清时期,湘西人居茅屋,四周以竹编为墙。喜用竹器,南此可见,湘西的竹编是从原始性的“握搓”(围猎)开始的。竹子易弯易折又能打结,是围栅栏的好材料,人们利用竹子的性能,编织各种H用品和农用品,如竹凳、竹床、竹筛、竹背篓、竹斗笠、竹篮、簸箕、土箕、箩筐等。其中竹背篓见,湘西人“载物皆以篾为笼,贮而负于背。篓有耳,以臂贯之,伛偻而行,名日背篓”。
从古至今,湘西竹编制品为人们所广泛使用。在历史的发展长河中,实用的竹器和技艺精湛的竹编制品,造就了独具内涵与品格的湘西竹编文化。然而,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进一步发展、经济化趋势的加强和现代化进程的加快,我国的文化生态发生了巨大变化,竹编制品非物质文化遗受到越来越大的冲击,很多古老的竹编品种和独有的技艺濒临失传,面临着断流的危险。
目录
第一章 湘西民间竹编概况
第一节 湘西民问竹编工艺的发展历程
第二节 湘西民问竹编工艺的发展现状及前景分析
第三节 湘西民间竹编工艺的创新第二章 湘西各民族竹编风格与
第一节 湘西汉族竹编风格与
第二节 湘西侗族竹编风格与
第三节 湘西苗族竹编风格与
第四节 湘西土家族竹编风格与第三章 湘西民间竹编的类型
第一节 立体竹编
第二节 平面竹编
第三节 瓷胎竹编第四章 湘西民间竹编的用材
第一节 楠竹
第二节 金竹
第三节 水竹
第四节 桃竹
第五节 慈竹第五章 湘西民间竹编的制作工具与模型
第一节 湘西民间竹编的制作工具
第二节 湘西民间竹编的制作模型第六章湘西民间竹编的编织技法
第一节湘西民间竹编基础技术
第二节湘西民间竹编基本技法第七章湘西民间竹编的编织工艺与实践
第一节立体竹编编织工艺与实践
第二节平面竹编编织工艺与实践
第三节瓷胎竹编编织工艺与实践
第四节竹编包装盒编织工艺与实践第八章湘西民间竹编产业开发
第一节湘西民间竹编产业开发概述
第二节湘西民间竹编产业开发的思路与对策第九章湘西民间竹编工艺数字化保护
第一节湘西民间竹编工艺数字化保护概况
第二节湘西民间竹编工艺数字化保护的对策建议
后记
摘要与插图
一、中国竹编工艺的起源与历史发展中国的竹编工艺发展历史悠久,源远流长。考古资料说明,人类开始定居生活后,便从事简单的农业和畜牧业生产,所收获的米粟和猎取的食物稍有剩余。为了保证不时之需,就把食物及饮水存放起来。这时候便就地取材,使用各种石斧、石等工具砍来植物的枝条编成篮、筐等器物。在实践中,人们发现竹子开裂性强,富有弹性和韧性,而且能编易织,坚固耐用。于是,竹子便成了当时编制器物的主要材料。
中国的陶器始于新石器时代,它的形成与竹编密切相关,先人在无意中发现涂有黏土的容器在经火烧过后不易透水,可以盛放液体。于是,以竹藤编制的篮筐作为模型,再在篮筐里外涂上糊泥,制成竹藤胎的陶胚,在火上烘烤后制成器具。后来人们直接用黏土制成各种成型的胚冶,就不再使用竹编了。但是,人们还是喜欢在陶胚半干状态时在其表面拍印上模仿篮、筐、席等编织物的纹样作为装饰。
在殷商时代,竹藤的编织纹样丰富起来。在陶的印纹上出现了方格纹、米字纹、回纹、波纹等纹饰。到了春秋战国时代,竹的利用率大大提高,竹编逐步向工艺方面发展,竹编图案的装饰意味越来越浓,编织也曰见精细。
在春秋到战国时期,周宣王封庶弟姬友于郑。建立郑国,是为古郑。这时,竹编的编织纹样大大丰富起来。据传,当时还出现了一个叫泰山的竹编艺人,是名匠鲁班的徒弟。他把木工的手艺大胆地运用到竹编和竹制品中,所以现在的竹编行业中,仍有人把泰山尊为开山祖师。
战国时期的楚国编织技法十分发达,现今山土的有竹席、竹帘、竹笥(即竹箱)、竹扇、竹篮、竹篓、竹筐等近百余件。
秦汉时期的竹编沿袭了楚国的编织技艺。〕98C年,在西安出土了“秦陵铜马车”,其底部铸有方格纹。据专家分析,这种方格纹就是根据当时竹编席子编织的方格纹翻铸的。
此外,竹编也被能工巧匠们制成小孩的玩具。灯节活动自唐代以来就在民间流传,至宋代已经十分流行。一些达官贵人往往会请制灯艺人创制精致的花灯。其中一种就是以竹篾扎骨,在外围糊上丝绸或彩纸制作而成的。
龙灯起源于汉代,到宋代更为盛行。龙头、龙身大多以竹篾编制而成,龙身上的鳞片也往往用竹丝扎结制作。
还有一种叫“竹马戏”的民间小戏,自隋唐起流传至今。戏的演出与马相关,如《昭君出塞》等,演员骑的马就是用竹子做成的。
明代初期,江南一带从事竹编的艺人不断增加,他们游街串巷,上门加工。竹席、竹篮、竹箱都是当时相当讲究的工艺竹编,湖南益阳的水竹凉席就创始于元末明初。
明代中期,竹编的用途进一步扩大,编织越来越精巧,还和漆器等工艺结合起来,创制了不少上档次的竹编器皿,如珍藏书画的画盒、存放饰的小圆盒、安置食品的大圆盒等。
“褐漆竹编圆盒”是明代宫宦人家使用的一种竹编圆盒。
明清时期,是乾隆以后,竹编工艺得到全面发展,江浙一带出现了竹篮。
19世纪末至20世纪纪30年代,中国南方各地的工艺竹编蓬勃兴起。竹编技法和编织图案得到完善,汇集起来有150余种编织法.
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后,竹编艺人们纷纷放下手中的篾从事他业,只有少数艺人流落在破庙旧庵,继续从事竹编工艺制作。
抗日战争胜利以后,中国的竹编工艺逐渐复苏。20世纪50年代以后,竹编艺术开始名正言顺地归口到工艺美术行业,进入艺术的殿堂。技艺高超的竹编艺人也大量涌现,有的还被评上了“工艺美术师”、“工艺美术师”等,有的获得了“中国工艺美术大师”、“中国竹工艺人师”的荣誉称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