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简介
杨晓林所著的《动画大师宫崎骏》是国内部系统解读宫崎骏动画的著作,深度剖析了宫崎骏的生平及创作、动画的主题、科技观、选材、市场定位、叙事风格及特征、角色设定与塑造、与欧美动画的渊源以及吉卜力工作室的运营与管理。本书对我国动画学界的研究与业界的创作颇具指导意义,是广大动画从业者和爱好者的书。
目录
前言:大师之为大师
第一章 由凡入圣:宫崎骏的生平及创作
一、学生时代:“宫崎飞机”的痛与伤·乡下的日子·《白蛇传》之醍醐灌顶
二、东映和东京电影时期:从参与《旺旺忠臣藏》到声名鹊起之《风之谷》
三、吉卜力发展期:从开山之作《天空之城》到佳作小品《侧耳倾听》
四、吉卜力鼎盛期:从“日进斗金”之《幽灵公主》到童心复萌之《悬崖上的金鱼公主》
第二章 拯救堕落的灵魂:反战与反人类中心主义的主题
一、政治腐败·苏联解体·海湾战争·南联盟内战:反战思想的成因及表现
二、“环保教主”的生态观:反人类中心主义
三、悲观者之希望:“弥赛亚救世”·千寻劳动·浪漫主义情怀
第三章 科技是中性的:对技术的钟爱与忧思
一、“强固山脚”:日本的科技发展态势及民间制造业
二、“飞行狂”宫崎骏:对近代技术的迷恋与热爱
三、“恨世者”宫崎骏:对未来技术和文明的忧思与批判
第四章 “和魂洋才”:对日欧史诗神话与现实题材的选择
一、二度创作:点铁成金,夺胎换骨
二、缝缀“百衲衣”:杂取种种,合成一个
三、和魂洋才,异国情调:“理想之欧洲”与“古老之日本”
第五章 少女动画·民族动画·精品电影:作品的市场定位
一、五分天下占其三:日本动画“蝗虫战略”的功与过
二、敬女性,倡女权:“宫式少女动画”老少咸宜
三、敬神道·敬武士道·斥暴力:民族动画举世瞩目
四、做电影·做艺术·做手绘:精品动画名至实归
第六章 怀旧感伤·线性结构·限制性视觉:叙事风格及特征
一、怀旧感伤:悲剧风格及成因
二、叙事结构:对因果线性叙事模式的创新
三、叙述人:以角度控制观众
第七章 定型·模式·个性:角色设定与塑造
一、主角定型化:天使与巫女魔女·勇少年与小顽童
二、反角模式化:“十恶不赦的坏人”·“变好的坏人”
三、配角个性化:智慧老者·豪女笨男·异类精灵
第八章 东西博弈:宫崎骏与欧美动画的渊源
一、作者电影·艺术动画:宫崎骏与欧洲动画的关系
二、影响了大师的法国动画分水岭:《国王与小鸟》
三、美国动画之“日式变奏”:宫崎骏动画与好莱坞动画的异同
第九章 大工业时代的手工作坊:吉卜力的运营管理
一、团队:“二马力”核心·德间康快和铃木敏夫·骨干和后备
二、管理:手工作坊·“骏马独奔”·“独裁制”·“非人性化”
三、运营:投资联盟体系·全职制·美术馆·市场开拓和后产品开发
结语
解读宫崎骏动画的著作介绍
参考文献
后记 长恨此身非我有,何时忘却营营?
摘要与插图
人类中心主义总是作为一种价值和价值尺度而被采用,它是要把人类的利益作为价值原点和道德评价的依据,有且只有人才是价值判断的主体。其核心观点包括:其一,在人与自然的价值关系中,只有有意识的人才是主体,自然是客体。价值评价的尺度必须掌握和始终掌握在人的手中,任何时候说到“价值” 都是指“对于人的意义”。其二,在人与自然的伦理关系中,应当贯彻人是目的的思想,提出“人是目的”这一命题的是康德,这被认为是人类中心主义在理论上完成的标志。其三,人类的一切活动都是为了满足自己的生存和发展的需要,如果不能达到这一目的的活动就是没有任何意义的,因此一切应当以人类的利益为出发点和归宿。人类中心主义实际上就是把人类的生存和发展作为目标的思想,它要求人的一切活动都应该遵循这一价值目标。马克思强调人的主体性,他指出,人类主体性表现于精神生活中,就在于意识到了思维与存在的对立;人类主体性表现于现实生活中,则是以人对自然的全面控制与利用为标志的现代生活方式,及其在世界范围内的普及与发展。人类中心主义观点主要有强人类中心主义和弱人类中心主义。强人类中心主义主张,人由于是一种自在的目的,是级的存在物,因而其一切需要都是合理的,可以为了满足自己的任何需要而毁坏或灭绝任何自然存在物,只要这样做不损害他人的利益,把自然界看作是一个供人任意索取的原料仓库,人依据其感性的意愿来满足自身的需要,全然不顾自然界的内在目的性。只有人才具有内在价值,其他自然存在物只有在它们能满足人的兴趣或利益的意义上才具有工具价值,自然存在物的价值不是客观的,而是由人主观给予定义:对人有价值还是没有价值。
弱人类中心主义认为,应该对人的需要作某些限制,在承认人的利益的同时又肯定自然存在物有内在价值。人类根据理性来调节感性的意愿,有选择性满足自身的需要,虽然其理论落脚点和归宿点也是人类的生存和发展的需要,但是它主张对人的利益和需要进行理性的把握和权衡,反对将人的利益和需要化。自然存在物的价值并不仅仅在于它们能够满足人的利益,它们还能丰富人的精神世界,自然物也有内在价值。这种观点虽然承认人的优越性,但也承认其他有机体也是生命联合体的成员,我们有义务从道德上关心它们。
人类中心主义的主张凸显了人的主观能动性,使人类开发自然、征服自然、利用自然获得了理论的支撑,使人的本质力量得到了的释放。但是从当代的社会实践来看,它日益显示出了局限性。反人类中心主义者应运而生。但却矫枉过正,把生态环境的恶化归之于对自然的改造,客观上掩盖了生态环境恶化的社会根源,在实践中困难重重。人之所以为人,正是在于人通过改造自然创造自己的生活。人是通过改造自然而使自己从动物界提升出来的,而且通过不断改造自然而发展自己。人只要想做人,就必须改造自然,要人放弃改造自然,就是放弃做人。把生态环境的恶化归之于对自然的改造,客观上掩盖了生态环境恶化的社会根源。人对自然的改造并不必然地产生生态环境的恶化。生态环境的恶化是由人们改造自然的一定方式产生的,同时又要由对自然改造的方式的变革来克服,而不是不要从人的利益出发来改造自然。创造人的生活是人区别于动物的根本特点,是人们的利益。自然没有所谓的内在价值,而人活动的价值标准是为了“内在价值”,自然无权利可言,人与自然不存在所谓的伦理关系、道德关系等。自然环境恶化的根源,并不是“人类中心主义”思想,而在于人们实践活动中的社会关系,在于私有制,在于利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