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简介
本卷是《中国动物志无脊椎动物环节动物门多毛纲》的第三分册。含总论、各论两部分。总论:记缨鳃虫目Sabellida四个科的研究简史、形态和生理、经济意义等。各论:系统报道我国的缨鳃虫科Sabellidae2亚科20属64种龙介虫科Serpulidae3亚科23属83种帚毛虫科Sabellariidae2亚科5属13种欧文虫科Oweniidae2属4种总计4科50属164种(含1新种、我国次记录50种)。
目录
前言
总论 1
一、分类概述 2
(一) 缨鳃虫科 Sabellidae 6
(二) 龙介虫科 Serpulidae 7
(三) 帚毛虫科 Sabellariidae 9
(四) 欧文虫科 Oweniidae 10
二、外部形态 11
(一) 缨鳃虫科 Sabellidae 11
(二) 龙介虫科 Serpulidae 17
(三) 帚毛虫科 Sabellariidae 31
(四) 欧文虫科 Oweniidae 35
(五) 西伯加虫科 Sibogniidae 37
三、结构和生理 37
(一) 体壁 (body wall) 37
(二) 体腔 (coelom) 39
(三) 消化系统 (digestive system) 39
(四) 循环系统 (circulatory system) 或血管系统 (bloodvascular system) 41
(五) 呼吸器管 (respiratory organ) 43
(六) 排泄系统 (excretory system) 43
(七) 神经系统 (nervous system) 和感觉器官 (sense organ) 44
(八) 生殖系统 (reproductive system) 45
(九) 生殖和发育 (reproduction and development) 45
四、经济意义 48
各论 51
缨鳃虫目 Sabellida Dales, 1962 51
一、缨鳃虫科 Sabellidae Latreille, 1825 52
(一) 豆缨虫亚科 Fabriciinae Rioja, 1923 53
1.豆缨虫属 Fabricia Blainvile, 1828 54
(1) 豆缨虫 Fabricia cf. capensis (Monro, 1937) 54
(二) 缨鳃虫亚科 Sabellinae Latreille, 1825 56
2.鳍缨虫属 Branchiomma K.lliker, 1858 57
(2) 斑鳍缨虫 Branchiomma cingulatum (Grube, 1870) 58
(3) 叶鳍缨虫 Branchiomma cf. natalensis (Kingerg, 1867) 62
(4) 黑斑鳍缨虫 Branchiomma nigromaculatum (Baird, 1865) 63
(5) 珠鳍缨虫 Branchiomma pererai de Silva, 1965 65
(6) 海绵鳍缨虫 Branchiomma spongiarus Knight-Jones, 1994 67
3.管缨虫属 Chone Kr.yer, 1856 68
(7) 白环管缨虫 Chone albocincta Banse, 1972 70
(8) 橘红管缨虫 Chone aurantiaca (Johnson, 1901) 72
(9) 无尾管缨虫 Chone ecaudata (Moore, 1923) 73
(10)细弱管缨虫 Chone gracilis Moore, 1906 75
(11)管缨虫 Chone infundibuliformis Kr.yer, 1856 76
(12)大管缨虫 Chone magna (Moore, 1923) 78
(13)缘膜管缨虫 Chone veleronis Banse, 1972 79
4.从缨虫属 Desdomona Banse, 1957 80
(14)从缨虫 Desdomona cf. ornata Banse, 1957 81
5.真管缨虫属 Euchone Malmagren, 1866 84
(15)华美真管缨虫 Euchone elegans Verrill, 1873 84
(16)四节真管缨虫 Euchone quadrisegmenta Zhao et Westheide, 1993 86
6.真旋虫属 Eudistylia Bush, 1905 87
(17)凯氏真旋虫 Eudistylia catharinae Banse, 1979 88
(18)真旋虫 Eudistylia vancouveri (Kinberg, 1867) 90
7.丝缨虫属 Hypsicomus Grube, 1870 92
(19)卡氏丝缨虫 Hypsicomus capensis Day, 1961 93
(20)高丝缨虫 Hypsicomus phaeotaenia (Schmarda, 1861) 94
(21)丝缨虫 Hypsicomus stichophthalmos (Grube, 1863) 96
8.茉莉缨虫属 Jasmineira Langerhans, 1880 97
(22)尾茉莉缨虫 Jasmineira caudata Langerhans, 1880 98
(23)华美茉莉缨虫 Jasmineira elegans Saint-Joseph, 1894 99
9.石缨虫属 Laonome Malmgren, 1866 101
(24)白带石缨虫 Laonome albicingillum Hsieh, 1995 102
(25)印度石缨虫 Laonome indica Southern, 1921 104
(26)石缨虫 Laonome kroyer Malmgren, 1865 106
(27)塘沽石缨虫, 新种 Laonome tangguensis Sun et Yang, sp. nov. 107
(28)三
摘要与插图
总论缨鳃虫目 Sabellida 隶于环节动物门 Annelida多毛纲 Polychaeta,是以鳃冠 (触手冠、放射丝冠 ) 为呼吸和滤食器官的海洋管栖动物,是多样性的多毛动物之一 (图1)。
缨鳃虫科 Sabellidae的物种常栖于海洋软底质沉积物中,而龙介虫科 Serpulidae的物种则多栖于海洋硬底质上或造礁石珊瑚中且具管状的钙质壳管。
帚毛虫科 Sabellariidae和欧文虫科 Oweniidae,虽隶于缨鳃虫目 Sabellida,但学者对其分类地位多有争议。
一、分类概述
多毛动物分类学在林奈系统 (Linnaean system) 的 250余年传承有序,同样历经经典、形态、形态—支序及形态—分子—支序的分类过程。
依多毛动物的生活习性,曾把多毛纲分为 2个亚纲:游走亚纲 Errantia和定居亚纲 Sedentaria (Audouin et Milne-Eldwards, 1833; Hatschek, 1893; Benham, 1894; Fauvel, 1923)。游走亚纲 Errantia 自由生活,常具大颚,多为食肉者;而定居亚纲 Sedentaria 多为穴居建管的滤食者。
在 Uschakov (1955)的专著中,把 8目 38科多毛动物,隶于游走亚纲 Errantia和定居亚纲 Sedentaria。随后,有 Dales (1962) 14目 51科、Clark (1969) 12目 67科、Fauchald (1977b) 17目 81科、Pettibone (1982) 24目 80科等的分类方案。
在缨鳃虫目 Sabellida中,Fauchald (1977b) 和 Pettibone (1982)主张包括前肛虫科 Caobangiidae、毛鳃虫科 Sabelongidae、缨鳃虫科 Sabellidae、龙介虫科 Serpulidae和螺旋虫科 Spirobidae;而 Fitzhugh (1989a) 认为,只含缨鳃虫科 Sabellidae、帚毛虫科 Sabellariidae 和龙介虫科 Serpulidae。
1997年,Fauchald 和 Rouse在全面研究多毛动物各科形态学的基础上,用支序 (分支) 分类学的理论和方法,把多毛纲 Polychaeta 分为触角虫亚纲 Palpata 和头结虫亚纲 Scolecida,从而推动了多毛动物的形态—支序分类。触角虫亚纲 Palpata 头部具附肢或具滤食结构,其下的沟触角虫总目 Canalipalpata具纵行纤毛沟的触角或具头部附肢、具不同形态的体节、疣足无足刺和复型刚毛、咽通常不外翻、无颚齿、口前叶和围口节部分愈合、穴居或管栖,下含缨鳃虫目 Sabellida、海稚虫目 Spionida、蛰龙介目 Terebellida 三个进化支。 Rouse 和 Fauchald (1997) 把欧文虫科 Oweniidae 和西伯加虫科 Siboglinidae (须腕动物门 Pogonophora)补入缨鳃虫目 Sabellida。
Fauchald 和 Rouse (1997)的分类系统, Rouse和 Pleijel (2001)的专著, Schulze (2003)、Bartolomaeus 等 (2005) 等的论文,包括 Vestimentifera (Siboglinidae) (图 2 B)在内,都是 Read和 Fauchald从 2007-2012年来,不断修订的《世界多毛纲数据库 (World Polychaeta Database) 》的分类依据。
Bartolomaeus 等 (2005) 以 9个形状组合,阐述了 Fauchald和 Rouse (1997) 的观点,其支序图 (图 2 A)的程序为: 1. 具疣足,项器具窝或沟,混合肾管; 2.疣足肢相似,肛须 2或多对; 3. 具触角,围口节止于唇; 4.触角具沟;5.口前叶具触角、触手,背腹须须状,肛须 1对,多数体节具肾管或体腔管; 6. 围口节触须成对,具前后肾管,项器为后突起物;7. 第 1体节无刚毛和附肢,咽膜状; 8. 第 1体节具背鳃和口触手,肠卷曲;9. 口前叶和围口节部分融合,围口节与唇无界线。值得关注的是,帚毛虫科 Sabellariidae 和欧文虫科 Oweniidae 与其他科的幼虫在形态上的差异 (图 3)。
由于分子生物学技术的发展,除用分子数据来解决多环节—多毛类系统发育的尝试外 (McHugh, 1997, 2000, 2005; Rousset et al., 2006; Kupriyanova et Rouse, 2008等),近年,形态—分子相结合的方法,展现了更具进化内涵的系统发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