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简介
《进出口商品归类基础》系统阐述了进出口商品
归类所必备的知识,并融入作者多年的教学和报关员 资格考试辅导经验。
《进出口商品归类基础》的编写目的就是让报关
等专业的学生和从事报关业务的工作人员能够具有对 申报商品进行准确、快速归类的能力。通过介绍《商
品名称与编码协调制度》的结构与归类总规则、归类 时所需的注释、商品归类的要点,使读者能够迅速掌
握商品归类方法和技巧,并通过报关员资格考试真题 解析、重点商品归类训练,进一步加深读者对进出口
商品归类方法和技巧的理解。本书由孙康任主编并统 稿。
目录
项目一 进出口商品归类规则训练
任务一 《商品名称与编码协调制度》的认知
任务二 归类总规则的运用
项目二 活动物;动物产品的归类
任务一 活动物的归类
任务二 肉及食用杂碎的归类
任务三 鱼、甲壳动物、软体动物及其他水生无脊椎动物的归类
任务四 乳品;蛋品;天然蜂蜜;其他食用动物产品的归类
任务五 其他动物产品的归类
项目三 植物产品的归类
任务一 活树及其他活植物;鳞茎、根及类似品;插花及装饰用簇叶的归类
任务二 食用蔬菜、根及块茎的归类
任务三 食用水果及坚果;柑橘属水果或甜瓜的果皮的归类
任务四 咖啡、茶、马黛茶及调味香料的归类
任务五 谷物的归类
任务六 制粉工业产品;麦芽;淀粉;菊粉;面筋的归类
任务七 含油子仁及果实;杂项子仁及果实;工业用或药用植物;稻草、秸秆及饲料的归类
任务八 虫胶;树胶、树脂及其他植物液、汁的归类
任务九 编结用植物材料,其他植物产品的归类
项目四 动、植物油、脂及其分解产品;精制的食用油脂;动、植物蜡的归类
项目五 食品;饮料、酒及醋;烟草、烟草及烟草代用品的制品的归类
任务一 肉、鱼、甲壳动物、软体动物及其他水生无脊椎动物的制品的归类
任务二 糖及糖食的归类
任务三 可可及可可制品的归类
任务四 谷物、粮食粉、淀粉或乳的制品;糕饼点心的归类
任务五 蔬菜、水果、坚果或植物其他部分的制品的归类
任务六 杂项食品的归类
任务七 饮料、酒及醋的归类
任务八 食品工业的残渣及废料;配制的动物饲料的归类
任务九 烟草、烟草及烟草代用品的制品的归类
项目六 矿产品的归类
任务一 盐;硫黄;泥土及石料;石膏料、石灰及水泥的归类
任务二 矿砂、矿渣及矿灰的归类
任务三 矿物燃料、矿物油及其蒸馏产品;沥青物质;矿物蜡的归类
项目七 化学工业及其相关工业的产品的归类
任务一 无机化学品;贵金属、稀土金属、放射性元素及其同位素的有机及无机化合物的归类
任务二 有机化学品的归类
任务三 药品的归类
任务四 肥料的归类
任务五
鞣料浸膏及染料浸膏;鞣酸及其衍生物;染料、颜料及其他着色料;油漆及清漆;油灰及其他类似胶粘剂;墨水、油墨的归类
任务六 精油及香膏;芳香料制品及化妆盥洗品的归类
任务七
肥皂、有机表面活性剂、洗涤剂、润滑剂、人造蜡、调制蜡、光洁剂、蜡烛及类似品、塑型用膏、“牙科用蜡”及牙科用熟石膏制剂的归类
任务八 蛋白类物质;改性淀粉;胶;酶的归类
任务九 ;烟火制品;火柴;引火合金;易燃材料制品的归类
任务十 照相及电影用品的归类
任务十一 杂项化学产品的归类
项目八 塑料及其制品;橡胶及其制品的归类
任务一 塑料及其制品的归类
任务二 橡胶及其制品的归类
项目九 生皮、皮革、毛皮及其制品;鞍具及挽具;旅行用品、手提包及类似容器;动物肠
摘要与插图
《商品名称与编码协调制度》(以下简称《协调制度》)是指在《海关合作理事会商品分类目录》和《贸易标准分类目录》的基础上,协调上多种商品分类目录而制定的一部多用途的贸易商品分类目录。一、《协调制度》的产生
海关进出口商品归类是建立在商品分类目录基础上的。早期的贸易商品分类目录是因对进出本国的商品征收关税而产生的,其结构较为简单。后来随着社会化大生产的发展,进出口商品的品种与数量逐渐增加,除了税收的需要,人们还要了解进出口贸易情况,即进行贸易统计,因此,海关合作理事会(1995年更名为世界海关组织)与联合国分别编制了两个独立的商品分类目录,即《海关合作理事会商品分类目录》和《贸易标准分类》。
由于商品分类目录的不同,一种商品有时在一次贸易过程中要使用不同的编码,这给贸易带来极大的不便。因此,海关合作理事会于1983年6月通过了《商品名称编码协调制度的公约》及其附件———《协调制度》。《协调制度》既满足了海关税则和贸易统计的需要,又包容了运输及制造业等分类要求,因此,该目录自1988年1月1日起正式生效后,即被广泛应用于海关税则、贸易统计、原产地规则、贸易谈判、贸易管制等多个领域,又被称为“贸易的语言”。截至2007年,已有200多个国家、地区和组织采用了《协调制度》。
随着新产品的不断出现和贸易结构的变化,《协调制度》一般每隔若干年就要修订一次。自1988年生效以来,《协调制度》共进行了五次修订,形成了1988年、1992年、1996年、2002年、2007年和2012年6个版本。
二、《协调制度》的基本结构
《协调制度》将贸易涉及的各种商品按照生产类别、自然属性和不同功能用途等分为二十一类九十七章,每一章由若干品目构成,品目项下又细分出若干一级子目和二级子目。为了避免各品目和子目所列商品发生交叉归类的情况,在类、章下加有类注、章注和子目注释。为了使每一种商品的归类具有充分的依据,设立了归类总规则,作为整个《协调制度》商品归类的总原则。
《协调制度》是一部系统的贸易商品分类目录,所列商品名称的分类和编排是有一定规律的。从类来看,它基本上是按社会生产的分工(或称生产部类)分类的,它将属于同一生产部类的产品归在同一类里,如农业在第一类和第二类;化学工业在第六类;纺织工业在第十一类;冶金工业在第十五类;机电制造业在第十六类等。从章来看,基本上按商品的自然属性或用途来划分的。第一章至第八十三章(第六十四章至第六十六章除外)基本上是按商品的自然属性来划分的,而每章的前后顺序则是按照动物、植物、矿物质排列的。如第一章至第五章是活动物和动物产品;第六章至第十四章是活植物和植物产品;第五十章和第五十一章是蚕丝、羊毛及其他动物毛;第五十二章和第五十三章是棉花、其他植物纺织纤维和纸纱线;第五十四章和五十五章为化学纤维。商品之所以按自然属性分类是因为其种类、成分或原料比较容易区分,同时也因为商品价值的高低往往取决于构成商品本身的原材料。第六十四章至第六十六章和第八十四章至第九十七章是按商品的用途或功能来划分的,例如:第六十四章是鞋、第六十五章是帽、第八十四章是机械设备、第八十五章是电气设备、第八十七章是汽车、第八十九章是船舶等。这样分类的原因有:一是因为这些商品是由各种材料或多种材料构成,难以将它们作为哪一种材料制成的商品来分类。如鞋、帽,有可能是皮的,也有可能是布的或塑料的,有些还有可能是由几种材料构成的。例如运动鞋,其外底是橡胶的,鞋内底是泡沫塑料的,鞋面底是泡沫塑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