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世纪金融理论研究:进展与评述-修订版

价格 59.00对比
发货 广东东莞市
销量 暂无
评价 已有 0 条评价
人气 已有 3 人关注
数量
+-
库存100
 
联系方式
加关注0

新图书资料发布

VIP   VIP会员第1年
资料未认证
保证金未缴纳

内容简介

《20世纪金融理论研究:进展与述评(修订版)》以20世纪金融化的进程为背景,阐述了金融理论历经百年的发展轨迹及所取得的主要研究成果。《20世纪金融理论研究:进展与述评(修订版)》版8年以来,广受读者好评。本次修订在主体结构框架不做大调整的基础上,结合20世纪末以来金融理论的理论热点与研究动态,在原有各章中加入新的理论和评述,以期让读者拥有一个更加完善的金融理论知识储备。

目录

第一章 导论——金融理论发展脉络
一、17世纪或更早到19世纪中叶:早期金融学说的建立
二、19世纪后半期到20世纪30年代:早期金融学说向现代金融理论的过渡阶段
三、第二次世界大战到20世纪70年代:现代金融理论的发展阶段
四、20世纪70年代到20世纪末:金融理论不断丰富、内容不断完善
五、21世纪初:金融理论迈向新的篇章
第二章 汇率理论(上)
第一节 汇率理论的百年演进
一、1913年以前的汇率理论
二、1913-1944年的汇率理论
三、1944-1973年的汇率理论
四、1970-1990年的汇率理论
五、20世纪90年代后汇率理论的新发展
第二节 古典汇率决定理论
一、购买力平价说
二、利率平价说
三、收支说
第三节 现代汇率理论
一、黏性价格模型
二、弹性价格模型
三、资产组合分析法
第三章 汇率理论(下)
第一节 汇率决定理论的进展
一、新闻模型
二、汇率决定的混沌理论
三、实际汇率决定的跨时分析法
四、新开放宏观经济学理论
五、外汇市场微观结构理论
六、均衡汇率理论
七、巴拉萨-萨缪尔森效应
第二节 汇率制度选择与转换理论
一、汇率制度选择理论
二、汇率制度转换理论的提出
三、汇率制度转换理论的体系
四、对汇率制度转换理论的部分实证检验
第三节 20世纪西方汇率理论评述
一、20世纪西方汇率理论的演进评述
二、20世纪西方主要汇率决定理论简评
三、汇率理论的未来发展展望
第四章 收支理论
第一节 收支理论的百年演进
一、20世纪初期:收支理论的萌芽阶段
二、20世纪初-20世纪30年代:收支理论的准备阶段
三、20世纪30年代-20世纪70年代:收支理论体系的形成阶段
四、20世纪80年代以后:收支理论的发展阶段
第二节 20世纪西方主要收支理论简述
一、收支的弹性分析法
二、收支的乘数论
三、收支调节的吸收论
四、收支调节的货币论
五、收支调节的结构论
第三节 20世纪西方收支理论评述
一、20世纪西方收支理论的演进评述
二、20世纪西方主要收支理论简评
三、收支理论的未来发展展望
第五章 资本流动理论
第一节 资本流动理论的演进
一、资本流动理论的早期阶段
二、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资本流动
理论侧重于资本管制和放松
三、20世纪70年代后防范金融风险成为资本流动理论的新要素
第二节 早期有关资本流动的论述
一、古典的资本流动学说起源于重商主义时期
二、费雪的资本流动的利率理论模型
三、金德尔伯格的短期资本流动理论
四、俄林将资本流动同贸易紧密联系起来
五、马科卢普的投资乘数模型
第三节 资本流动管制理论
一、资本管制的经济学分析
二、资本管制的政治学分析
第四节 放松资本管制的理论
一、20世纪70年代以前的研究强调利用外资
二、20世纪70年代的托宾-马柯维茨模型
三、20世纪80年代的资本管制失效论主张开放资本项目
四、加世纪90年代的交易成本理论
第五节 资本流动理论评述
一、资本流动理论遵循世界资本流动的特征而演进
二、早期资本流动理论以研究短期资本流动为主线
三、资本流动理论的研究对象和领域进一步拓宽
四、资本管制到资本放松的趋势促使资本流动理论向前发展
第六章 投资

摘要与插图

20世纪60年代末和70年代初以后,由于主要资本主义国家都经历了严重的“滞胀”,国内经济问题开始困扰各国的经济学家,因此,汇率理论的研究转入研究汇率制度同国内充分就业、价格稳定以及经济增长之间相互关系的问题。此外,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在什么样的汇率制度下效应更大的问题也受到了普遍的重视。
  四、1970-1990年的汇率理论固定汇率制维持至20世纪70年代后,随着美国收支赤字的不断加大,资本流动趋势的增强,终于无法为各国中央银行所维系。虽然几经努力,固定汇率制至1973年终告崩溃,各主要国家陆续采取了浮动汇率制。在浮动汇率制下,汇率出现大幅度的振荡,给各国经济带来了很大的冲击。各种汇率理论如汇率制度选择理论、汇率决定理论、汇率政策理论等如雨后春笋般开始涌现。资本流动、预期等因素被进一步考虑到汇率理论模型当中。各国经济学家们结合新的经济理论对利率平价说进行了进一步的发展和补充。反映在三个方面:一是相对于套补的利率平价理论,人们更强调非套补的利率平价理论,以反映资本的投机性交易而非保值性交易在即期汇率决定中日显重要这一事实;二是在非套补利率平价说中引入关于预期形成机制的各种假说;三是进一步阐述了套补利率平价与非套补利率平价的相互关系;四是引入新的计量分析工具对利率平价进行检验。世界经济进入20世纪70年代以后,“滞胀”严重困扰着各国政府,凯恩斯主义经济理论逐渐失去了其统治地位,货币主义占据了主流。与此相适应,汇率理论也更多地体现出货币主义色彩。随着金融市场一体化的发展和资本流动的大量增加,经济学家们的注意力也更多地集中在资本项目上。资产市场说在20世纪70年代后期成了汇率决定理论的主流。与传统的理论相比,汇率的资产市场说更强调了资本流动在汇率决定理论中的作用,汇率被看做是资产的价格,其大小由资产的供求来决定。依据本币资产和外币资产可替代性的不同,资产市场说可分为货币分析法和资产组合分析法。货币分析法假定本币资产与外币资产两者可替代,而资产组合分析法假定两者不可替代。在货币分析法内部,依据对价格弹性假定的不同,又可分为弹性价格货币分析法与黏性价格货币分析法。
  弹性的货币分析模型由卡甘的货币需求函数及货币市场均衡条件及购买力平价理论三者导出。它表明,本国与外国的国民收入水平、利率水平及货币供给水平通过各自对物价水平的影响而决定汇率水平。黏性的价格货币分析模型也称做超调模型,于1976年由多恩在其论文《预期和汇率动态》中提出。该理论认为商品市场和资本市场的调整速度是不同的,商品市场价格水平具有黏性的特点,这使得购买力平价在短期内不能成立,经济存在着由短期平衡向长期平衡的过渡。在超调模型中,由于商品市场价格黏性的存在,当货币供给一次性增加以后,本币的瞬时贬值程度大于其长期贬值程度,这一现象被称为汇率的超调。
  ……
举报收藏 0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用户协议  |  隐私政策  |  版权声明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违规举报  |  粤ICP备202111104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