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简介
随着信息时代的来临和高新技术的迅速发展,项目管理作为专业化管理职业越来越融入到社会生活中。不断出现的规模宏大、结构复杂的项目,对管理者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如何增强自身能力,适应工作需要,成为项目管理者们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本书针对这一现状,系统构建了项目管理的知识体系,多方面展示了项目管理的实用技术和方法、工具、表单等,避免繁复的理论和不必要的背景介绍,着重对实践工作的指导作用,是项目管理者日常工作不可或缺的重要而且实用的工具书。
目录
第一章 项目管理框架
第一节 项目与项目管理知识体系
第二节 项目生命周期与组织
第二章 项目管理过程
第一节 项目管理过程概述
第二节 项目启动
第三节 项目计划
第四节 项目实施
第五节 项目监控
第六节 项目收尾
第七节 项目后评价
第三章 项目管理组织及岗位职责
第一节 项目管理组织
第二节 项目管理岗位职责
第四章 项目管理领域
第一节 项目整体管理
第二节 时间与进度管理
第三节 费用管理
第四节 采购管理
第五节 风险管理
第六节 项目人力资源管理
第七节 质量管理
第五章 项目管理制度
第一节 项目管理制度概述
第二节 项目可行性分析与项目评估
第三节 项目费用与物资管理制度
第四节 项目质量管理制度
第五节 项目风险管理制度
第六节 项目后评估管理制度
摘要与插图
第一章 项目管理框架第一节 项目与项目管理知识体系
1.1项目
项目是一个特殊的将被完成的有限任务,它是在一定时间内,满足一系列特定目标的多项相关工作的总称。项目,来源于人类有组织的活动的分化。随着人类的发展,有组织的活动逐步分化为两种类型:一类是连续不断、周而复始的活动,称之为“作业或运作”。另一类是临时性、一次性的活动,称之为“项目”。
项目是为创造的产品、服务或成果而进行的临时性工作。项目的“临时性”是指项目有明确的起点和终点。当项目目标达成时,或当项目因不会或不能达到目标而中止时,或当项目需求不复存在时,项目就结束了。临时性并不一定意味着持续时间短。项目所创造的产品、服务或成果一般不具有临时性。大多数项目都是为了创造持久性的结果。项目所产生的社会、经济和环境影响,也往往比项目本身长久得多。每个项目都会创造的产品、服务或成果。尽管某些项目可交付成果中可能存在重复的元素,但这种重复并不会改变项目工作本质上的性。例如,即便采用相同或相似的材料,或者由相同的团队来建设,但每一幢办公楼的位置都是的,连同不同的设计、不同的环境、不同的承包商等。持续性的工作通常是按组织的现有程序重复进行的。相比之下,由于项目的性,其创造的产品、服务或成果可能存在不确定性。项目团队所面临的项目任务很可能是全新的,这就要求比其他工作进行更精心的规划。此外,项目可以在所有的组织层次上进行,一个项目可能涉及一个人、一个组织单元或多个组织单元。
项目可以创造:一种产品,既可以是其他产品的组成部分,也可以本身就是终端产品;一种能力(如支持生产或配送的业务职能),能用来提供某种服务;一种成果,例如结果或文件(如某研究项目所产生的知识,可据此判断某种趋势是否存在,或某个新过程是否有益于社会)。项目的例子包括(但不限于):开发一种新产品或新服务;改变一个组织的结构、人员配备或风格;开发或购买一套新的或改良后的信息系统;建造一幢大楼或一项基础设施;实施一套新的业务流程或程序。
1.2项目管理
项目管理是指为达到项目目标,项目负责人和项目组织运用系统理论和方法,对项目进行全过程和的策划(规划、计划)、组织、控制、协调的总称。管理一个项目通常要:识别需求,在规划和执行项目时,处理干系人的各种需要、关注和期望;平衡相互竞争的项目制约因素,包括(但不限于):范围、质量、进度、预算、资源、风险。
具体的项目会有具体的制约因素,项目经理需要加以关注。这些因素间的关系是,任何一个因素发生变化,都会影响至少一个其他因素。例如,缩短工期通常都需要提高预算,以增加额外的资源,从而在较短时间内完成同样的工作量;如果无法提高预算,则只能缩小范围或降低质量,以便在较短时间内以同样的预算交付产品。不同的项目干系人可能对哪个因素要有不同的看法,从而使问题更加复杂。改变项目要求可能导致额外的风险。为了取得项目成功,项目团队必须能够正确分析项目状况以及平衡项目要求。由于可能发生变更,项目管理计划需要在整个项目生命周期中反复修正、渐进明细。渐进明细是指随着信息越来越详细和估算越来越准确,而持续改进和细化计划。它使项目管理团队能随项目的进展而进行更加深入的管理。
1.3项目管理知识体系
早期的项目管理主要关注的是成本、进度(时间),后来又扩展到质量。十几年间,项目管理逐渐发展成为一个涵盖5个具体阶段、9大知识体系的单独的学科分支。
项目管理是通过合理运用与整合42个项目管理过程来实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