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简介
《湖北经济学院学术文库:以用户为中心的Web服务发现方法及其在金融服务中的应用研究》分为七个部分,第一章介绍了《湖北经济学院学术文库:以用户为中心的Web服务发现方法及其在金融服务中的应用研究》研究的意义和背景,对Web服务发现研究现状作了概述与分析,针对已有研究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研究思路和研究目标,介绍了研究内容及其创新点。
第二章介绍了Web服务的相关原理和概念,分析了与Web服务发现相关的关键技术和方法。
第三章先分析现有Web服务发现方法存在的不足和局限。其次介绍“以用户为中心”概念产生的背景及其在Web服务中的应用情况,接着通过分析相关的典型方法,总结出一个以用户为中心的Web服务发现方法应该具有的特征,给出以用户为中心的Web服务发现方法的定义并给出了《湖北经济学院学术文库:以用户为中心的Web服务发现方法及其在金融服务中的应用研究》的实现方案。
第四章中《湖北经济学院学术文库:以用户为中心的Web服务发现方法及其在金融服务中的应用研究》以用户个体信息为研究切入点,利用用户的选择倾向、用户的偏好、用户的使用历史等辅助信息构建了一个用户个性化模型。该模型由隐式偏好和显式偏好两个子模型构成。
第五章中《湖北经济学院学术文库:以用户为中心的Web服务发现方法及其在金融服务中的应用研究》以用户群体关系为研究切人点,将用户之间的社群关系分解为聚类关系、关系和信任关系,并对这三种关系进行了形式化,给出了相关定义和计算方法。
第六章中综合运用了前述章节的研究成果,结合金融信息和民众金融行为特点,并考虑行为金融中用户的本地偏好和金融地理等因素的影响,提出了一个以用户为中心的金融Web服务发现框架,并构建原型系统对《湖北经济学院学术文库:以用户为中心的Web服务发现方法及其在金融服务中的应用研究》的相关理论和算法进行了验证。
第七章对全文的工作进行了总结,指出了研究工作的创新点及存在的不足,并对后期工作进行了展望。
目录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和意义
1.2 研究现状分析
1.2.1 侧重于语义描述的Web服务发现方法
1.2.2 侧重于规则逻辑推理的Web服务发现方法
1.2.3 侧重于服务质量的Web服务发现方法
1.2.4 Web服务技术在金融领域中的应用
1.3 研究目标及内容
1.4 本书的组织结构
第二章 相关技术及原理
2.1 引言
2.2 Web服务及Web服务发现的有关概念
2.2.1 面向服务的计算及架构
2.2.2 Web服务与Web服务发现
2.3 语义Web技术
2.3.1 语义Web的定义
2.3.2 资源描述框架RDF
2.3.3 网络本体语言OWL
2.4 本体技术
2.5 Web服务发现的关键技术
2.5.1 服务描述
2.5.2 服务匹配
2.5.3 服务质量
2.6 信息技术
2.7 本章小结
第三章 以用户为中心的Web服务发现方法分析及解决方案
3.1 引言
3.2 问题的应用背景
3.3 概念的提出
3.4 典型方法分析
3.4.1 以用户角色为重点的方法
3.4.2 以社群关系为重点的方法
3.4.3 以行为信息为重点的方法
3.5 以用户为中心的Web服务发现方法特点分析及定义
3.5.1 基于用户信息侧重点的分析
3.5.2 基于信息获取模式的分析
3.5.3 基于人机关系的分析
3.5.4 以用户为中心的Web服务发现方法定义
3.6 解决思路和方案
3.6.1 解决思路
3.6.2 解决方案
3.7 本章小结
第四章 基于用户个性化模型的分阶段UCWD
4.1 引言
4.2 方法原理及相关研究分析
4.3 用户个性化模型
4.3.1 隐式偏好子模型
4.3.2 显式偏好子模型
4.4 分阶段实现策略
4.4.1 排序聚类阶段
4.4.2 匹配比较阶段
4.4.3 偏好选择阶段
4.5 实验及分析
4.5.1 实验内容设计及环境配置
4.5.2 实例验证
4.5.3 算法比较分析
4.6 本章小结
第五章 基于社群关系的UCWD
5.1 引言
5.2 方法原理及相关研究分析
5.3 社群关系的形式化
5.3.1 聚类关系
5.3.2 关系
5.3.3 信任关系
5.4 基于社群关系的策略与算法
5.4.1 基于社群关系的网络模型
5.4.2 模型策略
5.4.3 基于社群关系的算法
5.5 实验与分析
5.5.1 实验内容设计与环境配置
5.5.2 实例验证
5.5.3 算法比较及分析
5.6 本章小结
第六章 面向金融信息服务应用的UCWD系统
6.1 引言
6.2 相关研究及金融信息特点分析
6.3 地理因素对金融用户选择的影响
6.4 基于UCWD的金融Web服务发现系统框架
6.5 原型系统的实现
6.5.1 软硬件环境
6.5.2 系统的功能
6.5.3 服务发现的执行序列
6.5.4 实验数据
6.5.5 系统运行实例
6.6 本章小结
第七章 结论
7.1 研究总结
7.2 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后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