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由贸易的神话:英美富强之道考辨 从贸易保护的视角来探讨国家富强之道,那就是以贸易保护手段殖产兴业。

价格 48.00对比
发货 广东东莞市
销量 暂无
评价 已有 0 条评价
人气 已有 1 人关注
数量
+-
库存100
 
联系方式
加关注0

新图书资料发布

VIP   VIP会员第1年
资料未认证
保证金未缴纳

内容简介

这是一部立论大胆而又考证谨严的经济史著作。全书突破经济学与历史学的流行陈见,从英国和美国多个世纪的发展历程中挖掘真凭实据,解构了主流话语中耳熟能详的自由贸易神话,还原了要发达国家循贸易保护而崛起的历史真相,并揭示了贸易保护与产业发展乃至国家富强之间存在的因果规律。作者基于实证历史研究,就何为国家富强真正机制这一宏大问题,贡献了一个后发国学者的创新答案。

目录

目  录
前言  / 1
 
第一章               亚当·斯密真相辨伪:现实利益打造自由贸易教条  / 7
一、           
缺乏创新缘何暴得大名
二、           
现实需求选择理论工具
三、           
意识形态化难免的弊病
 
第二章    贸易保护引发工业革命:以英国纺织业成长为案例  / 43
一、   压制自由贸易成就了毛纺织业
二、   进口替代催生麻织业和丝织业
三、   市场独占下棉纺织业异军突起
 
第三章    重商主义奠定富强根基:三场革命令英国后来居上  / 79
一、   经济学革命与重商主义的贡献
二、   初始工业革命与列国体系的优势
三、   金融革命与强大国家政权的作用
 
第四章       一项扶强抑弱的战略:英国自由贸易政策的原形  / 125
一、           
强者借助自由贸易扩大优势
二、           
自由贸易的后果及政策逆转
三、           
自由贸易下弱者的非工业化
 
第五章       世所罕见的保护主义:美国成功实施的赶超战略  / 169
一、           
选择去自由化的“美国体制”
二、           
内战前的纺织业与关税保护
三、           
从保护中赢得自由贸易资格
 
第六章       只有利益是永恒的:贸易自由化进程中的美国角色  / 227
一、           
贸易自由化背后的利己主义
二、           
竞争乏力时新保护主义泛滥
三、           
双重标准下世界进一步倾斜
 
第七章    寻求理论分析与总结:应当跳出自由贸易论的框框  / 271
一、   自由贸易论不断遭到挑战
二、   是科学原理还是虚拟猜想
三、   历览英美发展史后的启示
 
征引文献  / 311
 
后记  / 335

摘要与插图

前  言
在经济领域,自由贸易享有崇高地位。保罗·萨缪尔森就曾说过,如果理论也能选美的话,作为自由贸易基石的比较优势原理定会脱颖而出,因为它具有“无比优美的逻辑结构”。他断言,凡背离这条“全部经济学中刻之一的真理”,任何国家都会“在生活水平和经济增长方面付出沉重代价”。
基于这一认识,主流经济学界深信,消除贸易壁垒有助于增益各国福利,当今发展中国家若要取得经济发展,理当开放国内市场并参与自由贸易。主流学界且推近及远,称英国之所以率先发生工业革命,盖因先得益于亚当·斯密的自由经济学说,正是自由贸易及自由放任让英国等发达国家先行实现了产业发展和国家富强。这种看法在中国的知识界乃至决策圈似也已成某种共识。
然而,事实是否果真如此?自由贸易理论是否那么?自由贸易是否曾经发挥过那样的功效?如果是,为何现实中的自由贸易至今还障碍重重?全面融入世界经济的国家又有多少确实赢得了预期的发展?为解答此类疑问,本人选择正本溯源,重点就英国和美国的贸易政策及经济发展历程,包括自由贸易论的成长过程,作一实证考察。这部书稿便是此番考察的一个总结。
以充分的史实为依据,本书解构了主流话语中耳熟能详的自由贸易神话,还原了英美这样的要发达国家循由贸易保护而崛起的历史真相,并揭示了在贸易保护与产业发展乃至国家富强之间存在的因果规律。书中得出的主要结论依次包括:
l      
广为流行的看法,即是自由主义经济学铸造了英国的富强,纯属以讹传讹。不是自由贸易论推动了英国的工业革命,倒是英国工业竞争优势的确立将自由贸易论推上了主流意识形态地位。亚当·斯密在自由贸易等方面的主要观点早由其前人一一提出,缺乏创新的斯密只是因为现实利益的需要才被打造为经济学的始祖尊神。在成为主流意识形态的过程中,自由贸易论早已走过了一条狭隘化、教条化、为尊者讳、党同伐异的可叹道路。
l      
作为英国“要产业”的毛纺织业,是在数个世纪中严厉打击原料自由输出和成品自由输入,依靠深入到微观经济活动中的干预和保护措施之后,才确立起来的。英国的麻织业和丝织业经历了典型的国家主导下的进口替代过程,而英国的棉纺织业更是依靠对比较优势原理的背弃,依靠禁运和高关税等强制性“人为”手段才兴起的。由此可以说,正是长期并严格的贸易保护才引发了英国的工业革命。
l      
与通行看法相反,英国并非“内生”、“先发”现代化的原型,它实现发展的手段也与自由贸易或放任自流格格不入。英国之所以能够后来居上,靠的是早慧的经济学觉醒,尤其是依靠了融贸易保护、财富聚敛、工业扶植、就业促进、国家干预、强权打造于一体的重商主义;靠的是欧洲列国体系所带来的竞争性互动,包括工业革命前已经发生的技术、设备、技工等生产要素的大规模引进;靠的是国家政权对经济活动持续的扶持和干预,而英国强大的国家能力得益于从外部引进的金融制度。
l      
英国在19世纪上半叶转向自由贸易,这一政策转型绝非理论启蒙后的痛改前非,而是英国工业优势达到天下后的一种自然选择,为的是打开并主导他国市场,建立一个以自身垄断优势和垄断利益为中心的分工体系。与创造普遍繁荣的承诺相反,自由贸易的推行酿成了欧
举报收藏 0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用户协议  |  隐私政策  |  版权声明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违规举报  |  粤ICP备202111104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