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简介
1. 深度解读了我国场外市场30余年历程和4次清理整顿,为中小微企业、机构和中介透析行业与政策演进利弊、实践资本投融提供了高层次的逻辑和思维。
2. 以10万余字解读了美国、中国台湾场外市场的典范与创新,透析了其内在机制和模式历练。
3. 以近400项大事件非间断性地追溯了美国,中国大陆与台湾地区场外市场的宏博轨迹。
4. 深度解读了500年来场外市场作为大国崛起引擎的深层次根源。
5. 契合资本市场第二次革命、新经济与互联网金融,解读了海内外市场的演进得失。
6. 透析时代变革、经济转型与科技革新下海内外场外市场的资本战略思维与财富盛宴。
目录
摘要与插图
1997年4月,SEC批准OTCBB对相关业务领域进行调整;5月,直接参与计划的私募(DDPs)成为OTCBB合法报价的金融品种。1998年4月,所有在美国证监局(SEC)登记注册的外国证券及美国存托凭证(ADRs)也能在OTCBB上实时报价交易。
1999年1月4日,美国证监局(SEC)批准了《OTCBB监管规则》(OTC Eligibility Rule)以提高市场透明度和减少市场欺诈。
1999年1月4日,SEC批准了《OTCBB监管规则》。要求在OTCBB报价的金融品种必须向SEC以及有关金融保险监管机构报告当前的财务状况。此前已经在OTCBB上报价的公司,放宽一定期限进行报告,于2000年6月前,所有在OTCBB的公司都达到了这个要求。对到期仍不符合适任条款的,将被移至Pink sheet报价系统。正是因为这一规则的实施,导致一大批不愿意公开披露财务报告的公司被转移。
2002年《萨班斯一奥克斯利法案》(Sarbanes—Oxley Act)出台,该法案进一步加大了对公司治理和信息披露的要求,由于公司受到更大的约束、面临的成本增加,OTCBB挂牌公司开始进一步流失。
2005年,NASDAQ拟与NASD签订协议,将OTCBB及其他OTC业务转给NASD以改变其组织结构从而获得交易所地位。
2007年全国证券交易商协会( NASD)与纽交所有关会员监管、执行和仲裁的部门合并,成立了美国证券行业的非政府监管组织——金融行业监管局( FINRA);同年7月FINRA接管OTCBB。
2009年9月,FINRA宣布出售OTCBB相关资产,Rodman&Renshaw资本集团承让。
2012年1月Rodman&Renshaw资本集团因反收购业务受挫而破产,因此,FINRA出售OTCBB的想法一直没有实现,但却有效地孤立了这个监管机构下的以资本为基础的交易平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