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醒醒!

价格 42.00对比
发货 广东东莞市
销量 暂无
评价 已有 0 条评价
人气 已有 30 人关注
数量
+-
库存100
 
联系方式
加关注0

新图书资料发布

VIP   VIP会员第1年
资料未认证
保证金未缴纳

内容简介

作者爱德华卢斯在担任英国《金融时报》华盛顿分社社长的4年时间里,遍访美国商界、政界,从比尔盖茨到前财政部长劳伦斯萨默斯,从普通教师、工人到科学家,深入剖析了美国的现实状况。
卢斯发现,美国的各个领域都开始呈现出颓势:在科研领域,中国、韩国的创新者与美国科学家的竞争越来越激烈;在商业领域,像IBM和通用电气之类的企业巨头,如今日益热衷于在国外而非在美国雇用员工;至于国内政治,共和党和民主党忙于相互攻讦,决策体系几陷瘫痪,说客和竞选资金控制了国家议程,政策常常沦为寻租工具;公立教育体系因公共资金投入不足而陷入恶性循环;医疗、养老等社会保障体系问题重重,改革举步维艰…….更令人担忧的是,美国社会似乎对此不愿正视。
本书的之处在于作者客观中立地分析了美国为何以及如何陷入颓势。本书是作者继有关印度的书《不顾诸神》之后,又一部引人入胜的国家特写。

目录

序言 在毕业典礼上
第1章 孤独的中产阶层
为什么美国的中产阶层持续中空
第2章 一个都不能少
为什么美国的教育体制在不断倒退
第3章 会下金蛋的鹅
为什么在创新领域美国不再理所当然处领先地位
第4章 格列佛的阵痛
官僚机构何以荼毒美国的竞争力
第5章 对抗自身
为什么美国变得越来越难以管理
第6章 或许我们不能
金钱政治何以深嵌美国肌体
第7章 非凡的挑战
阻止美国衰落的未来之战为何胜率渺茫
致谢
注释

摘要与插图

明媚的阳光普照大地,正是樱花烂漫的暮春时节。世界显得分外美好。或者,至少在齐聚大学钟楼下参加毕业典礼的300多名工商管理硕士(MBA)眼里,景光定然如此。乔治敦大学2011级的大部分毕业生,包括我妻子的表弟比克拉姆巴苏(BikramBasu,他是我出席毕业典礼的原因),都强烈意识到他们即将一头扎入波涛汹涌的经济深海域,前途难卜。但是在这样的一个日子,肯定要重点强调那些积极正面的东西吧。然而,那场毕业典礼的演讲人罗伯特索洛,却另有主意。“很抱歉,”索洛在短短几分钟振奋人心的致辞中对毕业生们说,“我不做励志演讲。”
  索洛年近九旬,出生于1924年,是少数经历过大萧条且依然健在的美国经济学家之一。索洛之所以获得诺贝尔经济学奖,主要是确定和测算了经济增长的技术基础;世人已经见证,在他生命中的几十年里,这些技术基础打造出了迄今为止大、有的中产阶层——被消磨、被忽略了近一个世代,直到才重新受到重视。真切体味了大萧条导致的匮乏,并看到了个中差异,索洛无疑可以为当今世界的不确定性注入一针定心剂。
  但是,索洛以真正学者特有的温和而抑扬顿挫的语调,展开截然相反的论述。他先指出,在过去的四分之一世纪里,美国的财富显著从工资和薪金所得转变为营业收益。索洛评论说,企业利润在美国经济中的占比,目前已经攀升到自大萧条前夕以来的水平,而工资占比则降至。这意味着,当顶部1%的富裕阶层正在重温“镀金时代”的曼妙生活时,大多数美国中产阶层遭遇的是长年的收入持平甚或下降。索洛认为造成这种扭曲的原因既错综复杂又根深蒂固。但是,其重要性“不容小觑”,他以经济学家钟爱的口吻轻描淡写地补充道。
  “这也许是因为社会力量均势正在性地转向(极富有人群),”索洛说,“若果真如此,这种转向就很难发生逆转——甚至根本就不可逆转。如果这种情况持续不变,那么我和你一样,也拿不准整个社会将做出什么反应。”撇开社会反应不说,我倒是很好奇听众会如何响应索洛的话。在索洛教授结束演说之前,大体等分的美国学生、留学生以及他们的亲属当中,没有多少人流露出任何感想。乔治敦大学的毕业生很可能“跻身青睐的群体”,索洛让大家放心。然后,仿佛是为了调和这个说法,他又加了一句,“不过我不知道你们能从哪里融入”。这位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的结束语同样经济实惠,他说,“祝各位好运,谢谢聆听。”片刻令人尴尬的寂静之后,人群里才传出20秒稀里哗啦的掌声。
  几天后我找来比克拉姆,想问问他有什么感受。和许多同龄人一样,还没毕业比克拉姆就已经在辛苦地寻找工作,尽管他拥有各种底气十足的证书(加工程学背景)。“我们几乎被一视同仁。”他说。大部分外国留学生,包括比克拉姆,都喜欢索洛那段坦率的讲话。而多数美国学生则感到失望。“我觉得他们当中有些人是想获得稍多一点的鼓励。”比克拉姆认为。和那些美国朋友不同,如果比克拉姆在美国没什么光明前途,他大可轻松回到飞速发展的祖国。“我想在美国工作两三年后再返回印度,”他表示,“但也未必非得如此。”
  曾经有一段时间,绝大多数在美国读书的外国学生,尤其是占海外留学军团很大比例的亚洲人,都会施展浑身解数争当美国公民。现在,实际情况变得多样化起来。不仅他们的国家已经能够切实提供相称的、有时甚至收入更丰的就业机会,而且自2001年“911”事件发生后,外国留学毕业生越来越难继续留在美国。
  这种剪效应——国内发展空间越来越大,留在美国则机遇越来越小——已经明显减缓了人才流失;而在过去半个世纪里,美国正是借助这些外来人才而获益匪浅。人才流失减缓的
举报收藏 0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用户协议  |  隐私政策  |  版权声明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违规举报  |  粤ICP备202111104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