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闲阶级论(制度经济学开山之作,经济中的行为艺术) 有钱人为什么爱炫富?人类为什么有攀比之心?

价格 32.00对比
发货 广东东莞市
销量 暂无
评价 已有 0 条评价
人气 已有 21 人关注
数量
+-
库存100
 
联系方式
加关注0

新图书资料发布

VIP   VIP会员第1年
资料未认证
保证金未缴纳

内容简介

《有闲阶级论》是凡勃伦于1899年出版的部著作,是制度经济学的开山之作。著作一经问世,立即引起轰动,当时的知识分子人手一册成为时尚。
有闲阶级作为现代生活中的一个经济因素,它的价值和地位,就是本书讨论的主旨。作者对社会现象、消费行为、人类心理等进行了详尽的剖析,论述了制度、习惯、文化如何塑造人类行为,以及人类行为的变化会怎样影响经济,同时阐释了有闲阶级的产生和发展过程,以及所折射出的经济意义。

摘要与插图

上一章已经对金钱的竞赛作了概述,在金钱的竞赛过程中,如果不受到其他经济力量或别的因素的干扰,竞赛将直接促使人们更加勤劳节俭。我们清楚,生产劳动是下层阶级获取财物的通常手段,就这方面而言,在某种程度上金钱竞赛的确促进了上述这种结果的形成。当处于农业生产阶段,人们大多过着定居生活,而财产的划分是相当细致的。在这样的社会里,法律与习惯能够保证劳动阶级可以获得份额相当稳定的生产成果。至少在劳动阶级内部,这些下层阶级想避免劳动无论如何是不能的,劳动并不会让他们有失身份。事实远不止如此,因为他们既有与的生活方式就是这样,所以当他们在工作能力方面获得好评时,还会有几分自傲心情。他们可以选择的竞赛方式往往就是劳动。对有些人来说,只有在追求生产效率与节俭的范围内,取得财物和展开竞赛才有可能性。从某种程度上来说,这些人要从事金钱地位的竞争,只有从进一步的勤劳节俭着手。一个阶级,无论在金钱上处于优势还是劣势,在竞赛过程中其某些附属特征会发挥很大的限制与缓和作用。
在金钱上居于优势的阶级,未尝不存在勤奋与节约这两个动机,但其动作极大地受到金钱竞赛中某些附属要求的限制,以至于任何关于勤劳方面的诱因都不能发生作用。这种情况与上述的有所不同。竞赛中他们必须避开生产工作,这是一个力的,也是范围泛的附属要求。这一情况在未开化时代尤为突出。处于掠夺的文化时期,人们把劳动跟懦弱或服从主子联结在一起,这已深入人们的思想中。所以,一个有地位、有身份的男子是不屑于劳动的,而劳动成为一个男子屈居下级的标志。在这样的传统观念的作用下,人们认为参加劳动是要降低他们品格的。时至今日,这种观念不仅没有消失;反而随着社会文化的演进,已经成为不可怀疑的成规和公理,并且得到了广泛的支持。这就是我们目前要讨论的情况,与上述情况是有所不同的。
仅仅凭借保有财富或权力来获得并保持荣誉,是远远不够的,还必须提出证明。因为只有通过证明,才能得来荣誉。有了证明的财富可以深深地打动别人,让别人感觉到财富所有人的重要地位;财富所有人也因此给人留下既活跃又不可磨灭的印象;所以有证明的财富其作用不可小觑。除了的文化阶段以外的一切文化阶段,如果能有一个“相当过得去的环境”,还能免于“躬亲贱役”,一个普通、正常的人就会感到安慰,感到自尊。无论在生活的物质方面,还是生活的内容方面,如果脱离了那个过得去的习惯标准,都会使他感到有损体面。因为不管他的同辈们此时对他的遭遇表示同情还是蔑视,他都无法接受。
直到今天,人类生活方式中那种古老的尊卑之别,仍在人们的观念中保持着很大的影响力。因此,上流社会几乎本能地对所有粗鄙的劳动感到厌恶;在我们的思想习惯中,对于那些与苦工贱役联系到一起的业务,我们会认为这类工作很不雅,这种感觉强烈和逼真。一切所谓高尚风雅的人士,总是认为那些必须由仆役们来完成的工作在精神上也难免污秽。他们对鄙俗的环境、简陋的住宅以及粗笨的生产工作,都会毫不犹豫地给以恶评,并避之若浼。因为这些工作跟高水准的精神生活(高超的思想)是不相容的。从希腊哲人时代到今天,那些思想丰富的人认为要享受有价值的、优美的或者仅仅是过得去的人类生活,就必须先要有相当的余闲,避免接触那些为供应人类日常所需而进行的生产工作。一切有教养的人们认为,就有闲生活产生的后果来看,有闲生活本身就是美妙和高超的。
这种直接判断有闲以及财富的其他证明的价值,无疑大部分是居于从属地位的。这种价值,一方面是以有闲作为博取别人敬意的一种手段,另一方面是借此在精神上得以调剂的结果。至于劳动,出
举报收藏 0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用户协议  |  隐私政策  |  版权声明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违规举报  |  粤ICP备202111104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