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简介
本书详述了三十八位传奇创业家的故事,他们因为找到了自己的“财富之流”,而创造并贡献惊人的财富。全书分为三部分,主要内容包括:你的财富河流——像我这种人,该走什么致富路径;顺流致富的人生——8种典型以及38位财富创造者的故事;留下你的资产——你的人生路径如何μ
目录
简体版序
序
作者序│走对自己的财富之流
审译者 省去更多摸索的致富原理∕许耀仁
前言 如何阅读本书
第1部:你的财富河流
像我这种人,该走什么致富路径?
1.你懂得什么是财富吗?
何谓财富?为什么我们拥有愈多钱,就有愈多的机会失去它?行动与吸引力
2.你觉得自己幸运吗?
运气、关键时刻,以及为什么要依循你的路径。吸引力的力量
以及“财富之流”的七种现象
3.财富方程式
财富创造的基本原则,以及我们如何创造(和失去)我们的金钱─价值创造的相反面以及杠杆借力
4.8种财富之流
八种典型以及五种频率
第2部:顺流致富的人生:
八种典型以及三十八位财富创造者的故事
5.创作者的致富轨迹
汤玛士.爱迪生、华特.迪斯尼、比尔.盖兹、史帝夫.贾伯斯及理察.布兰森
6.明星的致富轨迹
欧普拉.温芙蕾、马莎.史都华、阿诺.史瓦辛格、阿米塔布.巴沙钦及保罗.纽曼
7.支持者的致富轨迹
杰克.威尔许、迈可.埃斯纳、史帝夫.凯斯及梅格.惠特曼
8.媒合者的致富轨迹
唐纳.川普、戴维.葛芬、孙正义、亨利.克拉维斯及鲁伯特.梅铎
9.商人的致富轨迹
乔治.索罗斯、彼得.林区、约翰.坦伯顿及吉姆.罗杰斯
10.积蓄者的致富轨迹
班杰明.葛拉罕、华伦.巴菲特、李嘉诚、桑迪.威尔及保罗.艾伦
11.地主的致富轨迹
安德鲁.卡内基、约翰.洛克斐勒、保罗.盖帝、拉克希米.米塔尔及赛吉.布尔
12.技师的致富轨迹
亨利.福特、雷.克洛克、山姆.沃顿、英瓦尔.坎普拉德及迈可.戴尔
第3部:留下你的资产
你的人生路径如何导向你的人生目的
13.找到你的立足点
“财富之流”与动态平衡架构、十种不同层次的价值、企业成长的八个阶段
14.“财富之流”简史
这一切来自何处?用全新的观点看待你的机运
15.开启你的财富之流
开启你的“财富之流”区别五种频率,以建立正确的团队
16.调准你的财富之流
调准到你的“财富之流”:脑、我们如何体验时间,以及与你的团队、国家和产业循环同步化
17.留给后人的财富
为什么全世界的人都在捐出他们的财产?
“繁体中文版附录”找出你的财富原动力风貌
摘要与插图
第2部顺流致富的人生
八种典型以及三十八位财富创造者的故事
5.创作者的致富轨迹
“如果找不到工作,那就创业吧。”─华特.迪斯尼
他们是创新的推手
在”财富原动力”图表上,”创作者”位居端,并座落在内倾与外倾中间。当然,创作者有两种:内倾的创作者是发明家,他们擅长发明,且能够同时间从事多项工作并处理多个新构想。诸如爱迪生、华特.迪斯尼和比尔.盖兹等内倾的创作者会专注于创作过程,并让其它人来经营他们的事业。
外倾的创作者是先驱者:他们创新但有焦点,不仅会创造产品,也会创造商业策略。像理察.布兰森等外倾的创作者拥有多种事业,但让别人来经营每个事业。这两种创作者很有远见,也很能透过其驱动力量和创新能力来激励他人。当他们能够自由创作时,便能增加价值。他们待在创作空间的时间愈多,创造出来的作品就愈杰出。
天马行空的思考者
当创作者们能天马行空地思考时,将能有色的表现。他们能在制高点看清全局,且相信直觉的引导更甚于任何市场研究报告。以实现愿景的角度来说,他们的过份乐观是的优点,但以他们认为别人可以做到什么程度的角度来说,这种过份乐观就是他们的缺点。也因此,创作者常常虽然成功地创新了些什么,但却因为执行不当而失败。
创作者具有天生的直觉力,所以有沉浸在自身创造力之中的倾向,而这往往会引起与别人之间的摩擦。他们是宏观思考者,而这也表示他们常会缺漏许多细节。他们的内在驱力能激发其创造力,但是这驱力也往往使其它人感到困惑或会搞得旁人筋疲力尽。也由于拥有这把双面刃,创作者常被别人认为既是的沟通者,也是的沟通者。
创作者很会开始事情,但通常不擅长于把事情完成;他们的热情总是被下一件大事占据,因此许多创作者也会过度扩张。他们常能想到可让他们成功的伟大构想,但却在构想被适当执行之前,就半途而废而改专注于另一件「更令人兴奋」的事情上。结果,许多创作者手上有一堆只完成一半的作品,但还一直在开始下一个大案子。
许多创作者也自以为他们是自己所属领域中秀的─主要是因为他们的脑袋总看似能比周遭的人更快想出解决方案或达司或走上某个职业生涯,然后就从此被它捆绑住而动弹不得。成功的创作者们都建立起一个架构,让他们可以每天待在自己的创作天地中,让的团队及合作伙伴来帮他执行。他们了解自己能传递的价值是什么,而且很清楚自己必须透过权益、专利和商标来拥有这个价值。他们也很慷慨地与别人分享成果,因为他们知道,唯有透过他人的努力,他们的作品才能受到的杠杆借力。
汤玛士.爱迪生(THOMAS EDISON):“门罗公园的精灵”
当今世界能有电可用,是爱迪生坚持不懈地将醒着的每一刻投入他热爱的事:「发明」的结果。他是个技艺高超的创作者,也是产的发明家之一(他一生拥有一○九三个美国专利以及一千三百个外国专利),他意义的创新行动是为创造活动建立了一个产业流程─在门罗公园(Menlo Park)开创第一个工业研究实验室。
爱迪生早年是个电信操作员,一八六八年他二十一岁时,他为他的第一项发明─「电表记录器」取得了专利。两年后,美国电信公司(American Telegraph Company)前总裁马歇尔.利费茨(Marshall Lefferts)看到爱迪生的前途,便决定资助他。爱迪生没有把这些钱用来营销他已有的作品(许多较不成功的创作者可能无法抗拒这么做),反而用来在纽约成立了一个工作空间,并雇用一位名叫查尔斯.贝奇勒(Charles Batchelor)的英国数学家以及一名叫约翰.克鲁卫斯(John Krueis)的瑞士机械师,来增加他的发明产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