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职教育2015年全国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创新型试卷系列(本科):中国现代文学史阶梯式突破试卷(附赠通关宝典)

价格 20.00对比
发货 广东东莞市
销量 暂无
评价 已有 0 条评价
人气 已有 32 人关注
数量
+-
库存100
 
联系方式
加关注0

新图书资料发布

VIP   VIP会员第1年
资料未认证
保证金未缴纳

内容简介

丁光训万里习仲勋马万祺王汉斌王光中王光宇王庭栋王淑贤(女)王 震韦国清(壮族)韦
钰毛文书(女)乌兰夫(蒙古族)巴图巴根(蒙古族)甘
苦(壮族)艾有勤石玉珍(女,苗族)平措汪杰(藏族)叶飞叶林田寿延(土家族)吕培俭吕叔湘年景林本书是与全国高等教育自学考试指导委员会颁布的《中国现代文学史自学考试大纲》、全国高等教育自学考试指导委员会组编的教材《中国现代文学史》相配套的辅导用书。
  《中国现代文学史阶梯式突破试卷》分为四个部分。
  第一部分是单元综合测试题。此部分按照指定教材的编写顺序提供了三套测试题。考生可用该部分习题检测阶段性复习效果,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记忆,及时找出复习备考当中的不足。
  第二部分是仿真试题演练。考生在对教材知识进行了系统的复习之后,可通过此部分试题全面检测自己的复习效果,并通过此部分试题把握《中国现代文学史》的重点和难点,通过大量的练习,也可以熟中生巧,提高做题的速度和正确率,保证在考试的过程中能够顺利完成所有试题。
  第三部分是考前密押试卷。本部分习题是在总结了大量的相关试题和历年自考真题的基础上编写的,对本科目考试的常考点、知识重点和难点进行了重点梳理。考生可在临考前用此部分试题进行模拟训练,查漏补缺,作为冲刺的参考资料。
  第四部分是中国现代文学史近两次自学考试的真题及其解析。真题的重要性是其他资料都不可代替的,对真题的解读不但有利于考生把握考试重点,更能加深对所学知识的印象。该部分试卷重点突出、题量适中、解答详细,可以很好地帮助学生备考,是考生巩固知识必不可少的工具。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努力付出和优质的备考资料能助考生学业有成。,祝愿广大考生收获知识,顺利通过考试!

目录

中国现代文学史单元综合测试(一)
中国现代文学史单元综合测试(二)
中国现代文学史单元综合测试(三)
中国现代文学史仿真试题演练(一)
中国现代文学史仿真试题演练(二)
中国现代文学史仿真试题演练(三)
中国现代文学史仿真试题演练(四)
中国现代文学史仿真试题演练(五)
中国现代文学史考前密押试卷(一)
中国现代文学史考前密押试卷(二)
参考答案及解析
全国2014年4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中国现代文学史试题
参考答案及解析
全国2013年4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中国现代文学史试题
参考答案及解析

摘要与插图

《中国现代文学史》是一门汉语言文学专业必修的基础课程,学习的内容十分宽泛,难度比较大,考点亦十分分散。所考内容主要涉及文学流派,作家作品知识,作品分析等。自学《中国现代文学史》,先必须弄清楚该课程的全部考试内容及其范围限定和程度要求,否则就可能因无的放矢而事倍功半。《中国现代文学史自学考试大纲》详细规定了内容考核点、写作方法和艺术考核点,因此紧扣大纲是考生重要而有效的学习方法。这里就本门课程的总复习提供一些思路,并就每类题型谈谈答题技巧,供考生参考。
  明确目标,有的放矢。命题是自学考试的核心,是实现专业考试计划的基础和关键。对考生而言,先就要了解命题的原则、要求、题型、试卷的难易等相关考试信息。在此基础上把握考试重难点,确定考试对策,这样才能有针对性地进行复习,从而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熟悉题型,寻找策略。俗话说“知彼知己,百战不殆”。进行总复习前,键的就是要明白《中国现代文学史》考什么,围绕目标才能有针对性地制定复习策略。依据大纲,本门考试共有5种题型,即单项选择题(30分)、多项选择题(10分)、名词解释题(8分)、简答题(24分)、论述题(28分)。可见,复习的重点可放在简答和论述题上,这两项分数的高低,直接关系到考试的成败,当然也不能忽视对基础知识的学习。了解了考试题型,并辅之以有效的练习,才能加深印象,巩固所学知识,收到的效果。
  对症下药,把握要点。对于本门课程的复习重点和方法,考生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1.梳理文学发展阶段,掌握各时期各阶段文学基础知识。本课程作为专业必修课,内容广泛,篇目繁多。考生在总复习时应理顺中国现代文学发展脉络,熟悉不同时期文学发展的流变,以文学发展为经线,以作家作品为纬线,识记重要的作家和作品,在头脑中构建清晰的中国现代文学发展轮廓。这样考试时就能举一反三、触类旁通。
  2.对照大纲,细读课文。根据考试大纲,考试的基本知识和能力不会超过课本所涉及的内容,因此,仔细阅读课文是重要的。在阅读作品时,大致需要注意两个问题:第一,熟悉作品,弄清作品的主要内容;第二,重要作家作品深入分析,注意作品的艺术手法。
  孔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广大考生应把学习与思考有效地结合起来,才能在复习中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才能考出理想的成绩。
举报收藏 0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用户协议  |  隐私政策  |  版权声明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违规举报  |  粤ICP备202111104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