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简介
《我国技能型人力资本的形成与积累》是一部以研究我国技能型人力资本形成与积累为主要内容的学术专著。全书在广泛吸收与借鉴经济学、管理学、教育学等相关学科的基本理论研究成果基础上,深入探讨了技能型人力资本的基本概念、价值计量、形成与积累的内在机制等问题;全面总结了我国技能型人力资本形成与积累的主要途径;并在分析了技能型人力资本积累的现实模式基础上,构建了技能型人力资本积累的目标模式,进而详细阐述了我国技能型人力资本积累模式转换的制度安排;从政府、市场和企业三个层面系统构建了技能型人力资本激励的模型。《我国技能型人力资本的形成与积累》提供了创新思路和具有操作性的方法与技巧,对企业、教育培训机构和实际工作者很有参考价值,对深化这方面的研究有很好的启示。
目录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问题的提出
1.3 研究意义与研究主题
1.4 研究逻辑与内容体系
1.5 研究方法及创新
2 国内外相关领域研究现状及评析
2.1 人力资本思想及其理论演进
2.2 关于人力资本分类的研究
2.3 国内外技能研究文献回顾
2.4 本章小结
3 技能型人力资本形成与积累的内在机制研究
3.1 技能型人力资本界定
3.2 技能型人力资本价值
3.3 技能型人力资本定价对技能型人力资本积累的动态影响
3.4 技能型人力资本形成与积累的内在机制
3.5 本章小结
4 技能型人力资本形成与积累的主要途径
4.1 职业教育与技能型人力资本积累
4.2 在职培训与技能型人力资本积累
4.3 “干中学”与技能型人力资本积累
4.4 本章小结
5 技能型人力资本积累的模式分析
5.1 两种技能与经济发展的关系模式
5.2 技能型人力资本积累的比较
5.3 我国技能型人力资本积累的模式选择
5.4 我国技能型人力资本积累模式转换的途径
5.5 本章小结
6 技能型人力资本积累过程中的管理激励
6.1 激励的理论分析
6.2 技能型人力资本激励结构模型
6.3 本章小结
7 研究结论与展望
7.1 研究结论
7.2 研究局限和展望
附录
参考文献
后记
摘要与插图
天津工程师范学院的“本科+技师”培养模式所培养的就是既有高等教育学历又有职业资格的“双高人才”。这种培养模式一方面弥补了一般工科院校培养工科类学生动手能力弱的不足;另一方面又弥补了未经过高等教育系统培训而造成的现代技术理论和技能的欠缺,满足社会既懂理论又懂实践的人才需求,能有效克服职业院校培养的缺陷。这种技能人才规模化培养的有益探索必能产生良好的辐射效应,对我国技能人才队伍的不断壮大具有重要的意义。另一种观点认为,技能人才从企业中产生,技能人才的开发是否成功,也要由企业说了才算数。持这种观点的学者认为,企业在出现技能人才短缺时会选择相关的培训机构对企业的员工进行培训。培训内容直接针对企业自身的岗位理论知识和操作技能要求,所培养的人才可直接满足企业生产的需求。如:谢平楼认为,技能人才是企业发展的中坚力量,是企业竞争力的基础。企业可通过实施名师带徒制度开展不同层次、不同专业的技能培训,开展多种形式的岗位技能竞赛来提高员工技能水平和工作效率。在以企业为主体开发技能人才的研究中,名师带徒是诸多学者推崇的方式。名师带徒是指具有精湛技艺、又有较深专业论知识的技师、技师和具备一技之长、绝招绝活的技术能手、技能大奖获得者,在生产岗位上以师徒关系的形式将其高超技艺、优良道德作风传授给具有中级工以上技术等级(水平)的工人,提高他们的技术等级(水平),使技能人才在技术工人中所占的比例有明显提高,更好地为经济发展服务。它是一种充分利用现有的技能人才资源培养新一代技能人才的有效的组织形式,是对传统学徒培训制度的改造和补充,是一种更高层次上的师带徒活动。
还有一种观点认为,技能人才培养具有双重主体,产教结合是开发技能人才的途径。如:陈蓉认为,技能人才的产生不同于学术人才、管理人才,它需要更多的操作技能仿真训练,需要真实的生产环境和实际工作锻炼。加快这方面人才的培养,要调动院校、企业和培养对象三个方面的积极性,是对为数众多的培养条件较差的中小企业,更需要借助于高职院校这块“人才高地”,采取“校企结合”的培养模式实现快出人才、多出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