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简介
《供应链管理香港利丰集团的实践(第2版)》通过对利丰集团各级管理层的访谈与研究,运用大量的实际业务案例系统地介绍了供应链管理的概念与应用。书中详细介绍了利丰集团的业务模式,并总结了利丰多年来应用供应链管理的经验。作者认为,供应链管理的概念对不同类型的产业都具有适用性和参考价值,因此希望通过介绍利丰集团的经验,与内地各界人士共同探讨如何更有效地运用供应链管理来提升企业的竞争力,以迎接21世纪商贸及信息化带来的挑战。 第二版新增了如下内容:利丰三家上市公司业务的发展、利丰成功壮大的秘诀与案例分享、利丰集团次展示工厂评估指引等文件、供应链管理的话题(如环保等)、冯国经谈多边贸易与供应链的关系、冯国纶总结利丰供应链管理经验。
目录
引论 利丰集团冯国经访谈录
第Ⅰ篇 总论
第1章 利丰集团介绍
第1节 利丰贸易
第2节 利和经销
第3节 利丰
第4节 利丰集团管理层
第2章 供应链管理:理论和概念
第1节 现代供应链管理的背景
第2节 供应链是什么
第3节 供应链管理
第4节 实施供应链管理的流程与方法
第3章 利丰集团的供应链管理:从实践到理论
第1节 供应链的工作流程(一)——上游段落:从设计、采购到生产
第2节 供应链的工作流程(二)——中游段落:批发与代理
第3节 供应链的工作流程(三)——下游段落:
第4节 供应链的实物流程:运输与储存管理
第5节 供应链的资金流程:企业财务管理
第6节 供应链的信息流程
第Ⅱ篇 采购出口——利丰贸易
第4章 利丰贸易采购出口的业务模式
第1节 哈佛案例(一):“利丰贸易”
第2节 哈佛案例分析:利丰贸易运用的业务模式为客户选择合适的供应商
第3节 利丰贸易的业务演变与经营模式
第4节 利丰贸易经营模式案例
第5节 利丰贸易业务案例小结
第5章 提升竞争力的主要策略——并购与扩展业务
第1节 哈佛案例(二):“利丰贸易:超越‘填补空间’(1995-1998年)”
第2节 哈佛案例分析:收购英之杰采购服务公司的“填补空间”战略
第3节 一系列的收购与合作(1999-2007年)
第4节 近期收购:构建化网络的实践
第5节 小结:利丰贸易的双线收购策略
第6节 扩展业务——登陆美国的本土策略
第6章 供应链信息系统的构建——利丰贸易运用信息技术提升业务效率
第1节 哈佛案例(三):“利丰贸易”
第2节 哈佛案例(四):“利丰贸易:互联网问题
第3节 哈佛案例分析:利丰贸易运用信息技术提升业务运作效率
第4节 利丰贸易将信息技术应用于供应链管理
第5节 外联网系统的架构
第6节 内联网系统优化公司内部工作流程
第7节 小结:利丰贸易实现信息网络与供应链管理的结合
第7章 利丰贸易对供应商网络的管理
第1节 对供应商网络的良好管理
第2节 供应商守则
第3节 供应商及工厂评估
第8章 承担企业社会责任
第1节 企业社会责任与持续发展
第2节 绿色供应链:对环保的响应
第3节 利丰贸易对消费品采购行业的尽责表现
第9章 利丰贸易的经验总结
第1节 采用三年计划不断改善企业
第2节 利丰贸易的其他经验
第Ⅲ篇 经销批发——利和经销
第10章 在经销行业谷底诞生的利和经销
第1节 传统分销业的挑战
第2节 从利丰经销到利和经销
第3节 利和经销招股上市
第11章 价值链物流
第1节 亚洲供应链:问题重重却存在契机
第2节 价值链物流:现代综合分销经营战略
第3节 价值链物流在物流业中的地位
第4节 利和经销配送中心的营运和管理技术
第5节 利和经销的第四方物流的实践
第12章 利和经销运用价值链物流为客户增值的案例
第1节 案例一:Timberland的跨国供应链管理
第2节 案例二:Diageo的延后策略
第3节 案例三:利和经销的合约生产模式
第4节 案例四:为美国雅培奶粉开拓中国内地市场
第5节 案例
摘要与插图
二、消费者的要求不断提高:质量、时间和价格
20世纪,科技创新的不断涌现和生产力的日益提升,使许多企业在进入市场及扩大生产上的成本降低。同时,为了开拓市场,提高占有率,发挥规模经济效益,企业不断扩充生产能力,扩大销售,令各种产品的产能和产量都在激增。部分产业更进入了供过于求的时代,消费者成为市场的主导者。
由于大众的知识水平和对产品的认知程度越来越高,激烈的竞争令市场上产品的种类越来越多,质量越来越好,变化越来越大,消费者对产品的要求也不断提高。企业都明白,市场竞争的标准是以消费者的满足为尺度,所以产品本身、价格和供应时间三个方面都必须兼顾。即使是企业客户,亦不再受困于大型供应商的高价格、低品质的产品和服务,因为它们有能力从全世界找寻替代供应。它们知道市场上产品的价格、质量和供需情况,不能达到市场水平的供应商很快便会被淘汰。
消费者需求由以往千篇一律转变为多样化、个性化,消费者群体区间增多,不同的消费者对功能规格、外观样式和购买数量都有不同的要求,但在质量上都有严格的要求。产品的安全性、可靠性,以至生产过程,都影响消费者衡量它的价值,也为生产预测带来更大的不确定性。因此,了解顾客需求成为企业的挑战。一方面,供应商和制造商都不能继续闭门造车,而需要将用户纳入产品研究和设计的过程之中,使产品真正满足用户的需求和期望;另一方面,信息收集和传递效率的提升,令如何准确地分析和利用信息作出决定,成为企业管理者的一大挑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