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计学基础-(第二版)

价格 34.00对比
发货 广东东莞市
销量 暂无
评价 已有 0 条评价
人气 已有 2 人关注
数量
+-
库存100
 
联系方式
加关注0

新图书资料发布

VIP   VIP会员第1年
资料未认证
保证金未缴纳

内容简介

《统计学基础》(第二版)是一本统计学基础教材,阐述如何通过统计调查、搜集和整理统计资料进行统计研究分析。其主要内容包括统计概述、统计调查、统计整理、综合指标、动态数列、抽样推断、相关与回归分析、统计指数、国民经济核算以及Excel统计实践10个项目。? 本书紧密结合我国高等职业教育的特点,突出了学生实践操作能力的培养,体现“实用、适用、”的编写原则和“通俗易懂、精练、可操作”的编写风格,在适度的基础知识与理论体系覆盖下,注重理论指导下的实践技能操作,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本书可作为高职高专院校经济、管理、人文等相关专业的基本教材,以及自学考试、网络教育、成人教育的统计入门教材,也可供广大统计工作者及有关人员学习参考。

目录

模块一 基础知识
项目1 统计概述
第1讲 统计的基本问题
1.1.1 统计实践的起源与发展
1.1.2 统计理论的产生和发展
1.1.3 统计的含义
1.1.4 统计学的性质
第2讲 统计学的研究对象和研究方法
1.2.1 统计学的研究对象
1.2.2 统计的工作过程
1.2.3 统计学的研究方法
第3讲 统计学的几个基本概念
1.3.1 统计总体和总体单位
1.3.2 标志和变量
1.3.3 统计指标和指标体系
第4讲 统计实践
第5讲 统计视野
思考与应用技能训练
模块二 基础技能
项目2 统计调查
第1讲 统计调查概述
2.1.1 统计调查的含义
2.1.2 统计调查的种类
2.1.3 统计调查的方式
第2讲 统计调查的方案设计
第3讲 统计调查的方法
第4讲 调查问卷的设计
2.4.1 调查问卷设计的结构
2.4.2 调查问卷设计的方法
第5讲 统计实践
思考与应用技能训练
项目3 统计整理
第1讲 统计整理概述
3.1.1 统计整理的意义
3.1.2 统计整理的内容和步骤
第2讲 统计分组
3.2.1 统计分组的概念
3.2.2 统计分组的作用
3.2.3 统计分组的类型
3.2.4 数量分组中常用的几个概念
第3讲 分配数列
3.3.1 分配数列的概念
3.3.2 分配数列的种类
3.3.3 分配数列的编制
第4讲 统计表和统计图
3.4.1 统计表
3.4.2 统计图
第5讲 统计实践
思考与应用技能训练
模块三 分析技能
项目4 综合指标
第1讲 总量指标
4.1.1 总量指标的含义和作用
4.1.2 总量指标的种类
4.1.3 总量指标的计算方法
4.1.4 计算和应用总量指标应注意的问题
第2讲 相对指标
4.2.1 相对指标的含义和作用
4.2.2 相对指标的计算
4.2.3 相对指标分析时注意的问题
第3讲 平均指标
4.3.1 平均指标的概念和作用
4.3.2 平均指标的计算
4.3.3 算术平均数、中位数和众数的关系
第4讲 标志变异指标
4.4.1 标志变异指标的概念和作用
4.4.2 常用的标志变异指标
第5讲 统计实践
思考与应用技能训练
项目5 动态数列
第1讲 动态数列概述
5.1.1 动态数列的概念
5.1.2 动态数列的种类
5.1.3 动态数列的编制原则
第2讲 动态数列的水平分析
5.2.1 发展水平
5.2.2 平均发展水平
5.2.3 增长量
5.2.4 平均增长量
第3讲 动态数列的速度分析
5.3.1 发展速度
5.3.2 增长速度
5.3.3 平均发展速度和平均增长速度
5.3.4 增长1%的值
第4讲 动态数列的趋势分析
5.4.1 动态数列的因素构成
5.4.2 长期趋势分析
5.4.3 季节变动分析
第5讲 统计实践
思考与应用技能训练
项目6 抽样推断
第1讲抽样推断概述
6.1.1 抽样推断的含义
6.1.2 抽样推断的特点
6.1.3 抽样推断的应用
6.1.4 抽样推断中的基本概念
6.1.5 抽样方法和样本可能数目
6.1.6 抽样推断的组织形式
第2讲 抽样误差
6.2.1 抽样误差的含义及其产生原因
6.2.2 抽样平均误差
6.2.3 抽样极限误差
6.2.4 抽样误差的概率度
第3讲 抽样估计
6.3.1 参数的点估计
6.3.2 参数的区间估计
第4讲 样本容量的确定
6.4.1必要样本容量的确定公式
6.4.2 影响样本容量的主要因素
第5讲 统计实践
思考与应用技能训练
项目7 相关与回归分析
第1讲相关分析
7.1.1 相关关系的概述
7.1.2 简单线性相关分析
第2讲 回归分析
7.2.1 回归分析
7.2.2 一元线性回归方程
7.2.3 估计标准误差
7.2.4 回归模型的预测及应用
7.2.5 应用回归分析应注意的问题
第3讲 统计实践
思考与应用技能训练
项目8

摘要与插图

(2)总体性
  统计研究虽然是从对个别单位的具体表现进行观察研究人手,但是其目的是为了达到认识总体数量特征。例如,我国进行人口普查,虽然是对每个常住的公民进行调查登记,但是目的并不是研究某一个具体的人的基本状况,而是通过每个人的具体资料或数据归纳出我国人口的规模、年龄结构、性别比例、受教育水平、就业等状况,对总体的数量表现和数量变化的规律做出统计上的解释。
  (3)变异性
  统计研究的是同质总体的数量特征,其前提是总体中各单位的特征表现存在着差异,而这些差异不是由某些特定的原因事先给定的。例如,研究某高校的教师队伍状况,教师在年龄、工作年限、学历、职称、工资报酬等方面存在差异,正是由于这些差异的存在,就有必要研究该高校教师的平均年龄、平均工资报酬、学历分布等。如果各个体不存在差异,也就没必要进行统计了。
  (4)具体性
  具体性是指统计研究对象是自然、社会现象在一定的时间、空间条件下的数量,不是纯数量的研究。例如,据国家统计局提供的统计资料:2012年年末,全国就业人员76704万人,其中城镇就业人员37102万人。全年城镇新增就业1266万人。2012年年末城镇登记失业率为4.1%,与上年年末持平。全国农民工总量为26261万人,比上年增长3.9%。其中,外出农民工16336万人,增长30/0;本地农民工9925万人,增长5.4%。这里的76704万人和4.1%等数值都明确表示出时间、地点和具体事物。1.2.2统计的工作过程一项完整的统计工作过程一般可以分为统计设计、统计调查、统计整理和统计分析四个阶段。
  1.统计设计
  统计设计是统计工作的准备阶段。它是按照统计研究的目的和现象的性质与特点,对统计工作的各方面、各环节预先作通盘的考虑和安排。例如,统计指标和指标体系的设计、统计资料搜集方法的设计、统计整理方案的设计等。
  在统计工作的各环节工作中,统计设计在统计工作中起决定性的作用。在任何统计工作开始前,都必须进行统计设计,制订具体的统计方案。
  2.统计调查
  统计调查,即统计资料的搜集,是在统计设计的内容、指标和指标体系的基础上,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对所研究的总体的各个单位进行观察、登记,准确、及时、系统、完整地搜集原始资料的过程。统计调查是统计认识事物的起点,统计定量研究的开始。统计调查的工作质量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统计工作全过程的质量,它不仅直接影响到统计整理的结果,还关系到统计分析结论正确与否,决定统计工作的质量。
  ……
举报收藏 0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用户协议  |  隐私政策  |  版权声明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违规举报  |  粤ICP备202111104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