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简介
《中国人的苦乐观》苦与乐,犹如生与死,是人生之旅中一对基本矛盾。设想死后的快乐就像设想生时没有痛苦一样,想入非非,不近情理。孔子云:“未知苦,焉知乐?”离开苦的经历便无从觉解乐的真谛——苦乐参半是人生。苦乐本无界,心宽是良师。这是一本人生启示录。现代人的生活是否一定比古代人的生活更合理?现代人是否比古代人享受到更多的幸福?古代人的生存智慧在现代是否已毫无价值、抑或它仍能对现代人生有所补益?这是本书所要回答的。不过这种“回答”主要是让古人现身说法,通过分析古人的苦乐体验,用古人的生存智慧来启迪现代人的心灵。
目录
绪言:苦乐参半是人生/1
第一章中国苦的三个天才/23
第一节屈原自沉的哲思/24
第二节漂泊诗魂
——李白的生命苦旅/33
第三节王国维的文化涅槃/41
第二章庄子的精神世界/63
第一节对儒家信念的否定/64
第二节对人类理智的嘲笑/68
第三节自由与幸福的省思/73
第四节旷达幽默的生活艺术/78
第五节漆园之哀怨在万世/83
第三章在无可奈何中活得潇洒/85
第一节寓苦闷于放达的魏晋名士/86
第二节委运任化,心与道冥
——陶渊明的生存智慧/97
第三节心无沾滞,随缘放旷
——苏东坡的生活艺术/108
第四章明代人的“快乐”/119
第一节鹦鹉不爱金笼/120
第二节人生不可以无笑/126
第三节人情必有所寄而后乐/137
第四节金圣叹的“不亦快哉”/142
第五章酒茶诗书画棋琴/147
第一节文人的“酒神”精神/148
第二节茶是一种智慧/156
第三节诗书画棋琴/164
结语:《半半歌》的启示/171
摘要与插图
苦与乐,犹如生与死,是人生之旅中与自我始终相伴随的一对基本矛盾。生就意味着在痛苦中寻求快乐,死则意味着痛苦与快乐的终结。人们设想死后的快乐就像设想生时没有痛苦一样,想入非非,不近情理。孔子云:“未知生,焉知死?”反对离开活生生的现实人生去思考死后的问题。我们也不妨说:“未知苦,焉知乐?”离开“苦”的经历也无从觉解“乐”的真谛。痛苦与快乐作为人生两个互补的色彩,均是客观现实的。如果说痛苦是指疾病的折磨和精神的烦恼,那么快乐则是指身体的健康和精神的宁静。肉体的快乐与痛苦主要取决于物质条件的高低。一般地说,社会越是进步,科技越是发达,物质财富越是丰富,人的肉体快乐越多,而肉体痛苦越少;而人的精神上的痛苦与快乐,则不直接取决于客观条件的状况,也就是说,人类精神的快乐并不与社会进步、科技发展、物质财富的增长成正比。人能否获得精神上的幸福,除了必要的物质条件,还需要有合理的人生观、良好的精神修养和高超的生活艺术。
现代人的生活是否一定比古代人更合理?现代人是否比古代人享受到的幸福更多?古代人的生存智慧在现代社会是否已毫无价值,抑或它仍能对提高现代人的生活质量有所补益?这正是本书所力求回答的问题。不过这种“回答”不是用笔者的话语作答,而是让古人“现身说法”,用古人的智慧启迪现代人的心性,使现代人的生活更趋合理。
据某位先知说,“天堂”里只有快乐,没有痛苦;“地狱”中只有痛苦,没有快乐。但那毕竟是天堂和地狱,与我们人世无关,我们也无从验证。我们只知道人间有痛苦,也有欢乐,因为我们亲身经历过肉体的痛苦和精神的烦恼,也亲身感知过肉体的快乐和精神的愉悦。
佛教哲学讲“四圣谛”,即苦、集、灭、道四种神圣的真理。苦谛是对人生作出“苦”的基本价值判断;集谛追究苦的原因;灭谛提出舍苦得乐的解脱目标;道谛则提供到达涅槃之境的方法途径。四谛义基本上概括了佛教关于人生解脱的基本教义。我们且不说“灭”谛所讲的圆寂后的涅槃境界是否真的那么清净、凉爽、快乐,是否到处洋溢着莲花的芬芳。我们没有到过那个地方,只好存疑,我们也不好鲁莽地断言“八正道”能否把我们的魂灵超渡到彼岸世界。但是,有一点可以肯定,那就是佛教关于人生之苦的基本判断和对苦的原因的分析,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人生现实的真相。按照“苦谛”的理解,人生的本质便是感受痛苦。此苦不但包括肉体上遭受的种种病痛折磨,而且强调人的精神状态难得片刻安宁,时刻经受妄念的迷惑折磨。从无常的观点看,人的肉体生、老、病、死之苦连绵不断,人的精神本性则得陇望蜀,永难安息。世界瞬息万变,没有常存之物,个人就如恒河沙数中的一介微尘,在茫茫苦海中生生死死,苦多乐少。佛教通常将人生之苦归为下述八种:
一曰生苦:十月怀胎,幼体关闭在暗如地狱的母腹中,母亲喝口热汤,胎体如滚油灌顶,母亲吸口寒气,胎体如寒风彻骨。出生时皮肤触接外物犹如刮针刺。生苦之状,不一而足。
二曰老苦:人生世间,如白驹过隙,转眼就是百年。人至老年,发白齿落,五官失能,神智昏昏,朝不虑夕,悲苦难言。
三曰病苦:人食五谷,难免生疾。小则卧床,大则断魂。久病之体,骨瘦如柴;久病之心,忧愁悲切。
四曰死苦:生命无常,死期终至。寿终之时,全身分散离解,气闷痰塞,无人能救;回光返照,神智暂清,望见亲人,倍感神伤。且将弥留,忽闻恶道鬼魅相逼,好不阴森。
生、老、病、死之苦主要指肉体之苦,另有精神之苦三种:
一曰爱别离苦:人总喜欢与自己喜爱的人与事在一起,永不分离。但世事无常,美景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