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简介
本书收集27位中外经典作家的42篇论中国人的文章,分“外国篇”和“中国篇”两个部分。“外国篇”收有康德、黑格尔、托尔斯泰等16位外国经典作家的18篇文章;“中国篇”收有梁启超、胡适、鲁迅、沈从文等11位中国经典作家的24篇文章。这些文章,较全面地反映了三百年来西方人的中国观,以及近百年来中国人的自我认识。
目录
前言
外国篇
[意大利] 利玛窦
中国人的习俗与信仰
[德] 戈特弗里德莱布尼茨
《中国近事》序言
[德] 克里斯蒂安沃尔夫
关于中国人的道德学
[法] 夏尔德孟德斯鸠
中国人的政治、法律与习俗
[法] 弗朗索瓦魁奈
中国人的“天”
就中国的专制主义与孟德斯鸠商榷
[法] 伏尔泰
中国
[德] 约翰冯赫尔德尔
中国人的特性
[德] 伊曼努尔康德
关于中国人
[德] 弗里德里希冯谢林
论中国人的国家崇拜
[德] 威廉弗里德里希黑格尔
中国人的民族性
[美] 明恩溥
中国人的性格
[俄] 列夫托尔斯泰
中国人完成了一项伟大的英雄业绩
中国人不应当模仿西方民族
[英] H.G.威尔斯
中国人的成就与束缚
[英] 伯特兰罗素
中国人的性格
[日] 桑原骘藏
中国人的文弱与保守
[日] 渡边秀方
论中国人的矛盾性
中国篇
严复
论生民之大要
梁启超
中国国民之品格
中国人之缺点
辜鸿铭
中国人的精神
胡适
上海的中国人
中国人之大耻
“暴堪海”舰之沉没
差不多先生传
打倒名教
鲁迅
随感录(三十五至三十八)
再论雷峰塔的倒掉
灯下漫笔
论“他妈的!”
略论中国人的脸
中国的奇想
周作人
《男人和女人》
沈从文
中国人的病
林语堂
中国人的国民性
中国人之品性
中国人的吃与喝
张爱玲
中国人的宗教
梁漱溟
论中国人的民族品性
柏杨
中国人与酱缸
丑陋的中国人
摘要与插图
前言本书题名为《中外经典作家论中国人》,意思就是:这里收集的文章均出自经典作家之手,而且绝大部分是的、经常被人引用的经典之论。
为什么要编这么一本书呢?因为不曾有人编过。关于中国人的书固然很多,但没有一本像本书这样全面、这样“经典”,把古今中外经典作家论中国人的经典之论囊括在内。
当然,“全面”是相对而言的,因为书总有篇幅之限。经过筛选,本书收入了27位中外经典作家的42篇具有代表性的文章,并分为两个部分——“外国篇”和“中国篇”。
把“外国篇”放在“中国篇”之前,是因为谈论中国人的是外国人,或者说,是因为中国的古人从未把中国人当作一个整体来谈论过,而外国的古人,早在14世纪就开始谈论中国人了。
那么,外国人是怎样谈论中国人的?从本书“外国篇”所收篇目中就可看出一个大概。
这部分共有16位外国经典作家的18篇文章,按年代排列,以示历史轨迹——的发表于1613年,的发表于1920年,时间跨度约300多年。这些作家的国籍分别是意大利、德国、法国、美国、英国、俄国和日本。
乍看之下,这些作家的文章一定是五花八门的,因为时间相隔那么长,国家又那么多。其实并非如此,因为他们都是经典作家,谈论的是要的问题,所以很容易理出一个头绪。
大概的这样的:300多年来,各国对中国人的看法没有国别差异(即没有一个国家对中国人有的看法),只有时代和个人差异(即不同时代和不同个人对中国人有不同看法)。当然,在不同的时代,还有主流和非主流之分。
说得具体一点,18世纪之前的欧洲人对中国了解甚少,只是到16世纪时,因为有耶稣会传教士到中国传教,才有一些零星的关于中国人的讯息传回欧洲。传教士的目的是传教,心的当然就是中国人的习俗和信仰,而且毫无疑问,中国人的习俗和信仰在他们看来是大有问题的——否则,他们又何必来传教?而这些传教士对中国人的看法,就代表了当时欧洲人的“中国观”。这方面,本书所选意大利传教士利玛窦的《中国人的习俗与信仰》一文,就是性的文本之一。
到了17世纪下半叶,随着传教士和商人传回欧洲的讯息越来越多,欧洲知识界开始注意到中国的道德学说,主要是儒家学说。由于儒家道德显然不同于基督教道德,欧洲知识界还由此产生了争议。凡坚持基督教道德的学者,都和传教士一样,对中国人的道德基本上是否定的。但也有一些怀疑基督教道德的学者,则肯定中国人的道德,认为这种道德以理性为基础,因而更合乎自然。在这方面,当时的德国哲学家、大学者莱布尼茨则是取折衷观点,即认为耶稣会传教士在中国传播基督教固然很重要,但先要传播欧洲的哲学和科学;否则,基督教很难在中国传播——这一点,可从他的《<中国近事>序言》一文中看出。然而,他的学生、哲学家克里斯蒂安沃尔夫却把他的观点发挥到了,即认为:人类道德应以理性为基础,不能基于天启(即信仰),所以——尽管他没有直说,但意思很明确——儒家的道德比基督教道德更合乎自然。沃尔夫可说是当时为数不 多的“儒家拥护者”的代表,而他的观点就集中表现在本书所选的《关于中国人的道德学》一文中。
总的说来,17世纪的欧洲人还只是偶然提起中国人。但到了18世纪,情况就有所不同了。18世纪是欧洲的“启蒙时代”(也称“理性主义时代”),由于这一时代是欧洲翻天覆地的时代,同时对中国人的了解也已有所深入,所以思想家们在辩论时经常会牵涉中国人,以此来旁证自己的观点和立场。譬如,法国哲学家孟德斯鸠是“共和派”的思想先驱,他在其名著《论法的精神》中严厉批评中国的专制主义;而法国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