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简介
暂时没有内容
目录
总序
序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动机
1.1.1 历史比较与层次分析
1.1.2 层次接触与音变
1.2 相关研究回顾
1.2.1 原始闽语的历史比较研究
1.2.2 闽语的历史层次研究
1.2.3 历史层次分析法的运用
1.3 反思补充与研究目的
1.4 语料来源与研究方法
1.4.1 语料与研究步骤
1.4.2 研究方法
1.5 全书架构
第二章 闽语的地理分布、音韵特点与多源形成
2.1 闽语的地理分布与分区
2.2 闽语的音韵特点
2.2.1 共同音韵特点
2.2.2 闽南方言的语音特点
2.2.3 闽东方言的语音特点
2.2.4 闽北方言的语音特点
2.3 闽语的多源形成
2.3.1 闽地的开发历史与移民
2.3.2 闽语的多源聚合与分化
2.4 结语
第三章 韵读历史层次
3.1 蟹、山、咸、效四摄开口字群的历史层次
3.1.1 1、2等同读,3、4等同读的文读层次(A)
3.1.2 3、4等同读的白读层次(B)
3.1.3 2、4等同读、3等独读的历史层次(C)
3.1.4 四等同读的历史层次(D)
3.1.5 历史时间与地域来源
3.2 蟹、山、咸、效四摄开口字群白读层的其他1、2等韵
3.2.1 “哈泰有别”的音韵层次
3.2.2 古微歌同读、文元同读的两项音韵层次
3.2.3 古歌祭元相应的两项音韵层次
3.2.4 “覃谈有别”即“古侵谈有别”的音韵层次
3.2.5 效摄1、2等有别的白读层次
3.2.6 音韵层次与时间层次的参差对应
3.3 遇、流、宕开、通四摄字群的历史层次
3.3.1 文读层次(A)
3.3.2 3等独读的白读层次(B)
3.3.3 1、3等同读的白读层次(C)
3.3.4 上古韵部同读的层次(D)
3.3.5 历史时间与地域来源
3.4 止、臻、曾、深四摄3等开口字群的历史层次
3.4.1 文读层次(A)
3.4.2 相应于支与脂之有别的白读层次(B)
3.4.3 相应于支脂之无别的白读层次(C)
3.4.4 四等同读的上古层(D)
3.4.5 历史时间与地域来源
3.5 闽语韵读层次系统与古汉语音韵的历史关系
3.5.1 上古层
3.5.2 晋代北方层
3.5.3 南朝江东层
第四章 声母与声调历史层次
4.1 古全浊声母的层次分析结果
4.2 古次浊声母的特殊表现
4.2.1 古鼻音声母
4.2.2 闽北古来母今读的层次分析
4.2.3 古喻母的层次分析
4.3 古全清母的特殊表现
4.3.1 古全清擦音的塞(擦)化
4.3.2 闽北古全清塞音的浊弱化
4.4 闽北方言古浊声类的声调层次
4.4.1 古浊母平声字
4.4.2 古浊母上声字
4.4.3 古浊母去声字
4.4.4 古浊母入声字
4.4.5 闽北声调层次总结
4.5 闽语古浊上、浊去字群的声调层次
4.6 结语:闽语声母与声调历史层次的系统性
第五章 历史层次与相关音变问题
5.1 语音变化与变异的复杂性
5.1.1 语音性内部音变
5.1.2 接触性外源音变
5.1.3 接触性层次叠置与竞争扩展
5.2 语言接触的机制
5.2.1 母语干扰
5.2.2 移借
5.2.3 闽地发展历史的重要语言接触
5.2.4 非汉语底层的音韵干扰
5.3 层次竞争的变异
5.3.1 层次竞争的双向扩散
5.3.2 闽语多重层次的竞争变异
5.3.3 替代与异层同读
5.4 层次互动与音韵变化
5.4.1 闽东、闽北的泰韵层次竞争与相关音韵变异
5.4.2 闽南、闽东通摄3等的层次互动与结构重整
5.5 结语:接触、层次与音变的交互关系
第六章 结论
6.1 本书重要研究成果
6.1.1 闽语韵读的四项历史层次
6.1.2 闽语声母的四项历史层次
6.1.3 古闽越语的母语干扰
6.1.4 闽语的五种历史来源与其所形成的历史层次关系
6.2 从接触与层次的观点来看闽语的历史与音变
6.3 后续研究方向
参引书目
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