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简介
本书在主观性和主观化理论的背景下,用比较的方法对现代汉语中一些近义虚词进行了共时的语义分析,必要时还从历时的角度进行了探讨。重要的是,对虚词主观化的机制,本书提出了的见解,丰富了主观化理论。本书可作为大中专院校汉语专业教师、研究生以及对外汉语教师和语法研究爱好者的参考用书。
目录
绪论
第1章语言的主观性和主观化研究述评
1.1 国外主观性研究现状
1.2 汉语的主观性研究现状
1.2.1语气副词
1.2.2复句和关联词
1.2.3话语标记 1.2.4时体
1.2.5句式
1.2.6句法异位
1.2.7其他
1.3 小结
第2章“还、也、又”的主观性和主观化
2.0 引言
2.1“还”的主观性和主观化
2.1.1“还”的主观性意义总说
2.1.2从“还”的客观性意义入手
2.1.3“还”的主观性意义
2.1.4小结:“还”各义项之间的语义关联
2.2“也”的主观性和主观化
2.2.1“也”的客观性用法
2.2.2“也”的主观性用法及其形成机制分析
2.3“又”的主观性和主观化
2.3.1“又”的主要义项
2.3.2关于“增强辩驳语气”
2.3.3关于“加强反问”
2.4 小结
第3章“够”和“怪”的主观性和主观化
3.1 以往的研究及问题
3.2“够”和“怪”的主观性
3.3“够”和“怪”的主观性形成机制考察
3.3.1“够”的主观性的形成机制
3.3.2“怪”的主观性的形成机制
3.4“够”和“怪”主观性程度的差异
3.4.1句法功能
3.4.2篇章表现
3.5 小结
第4章“只是”和“不过”的主观性和主观化
4.1“只是”和“不过”的异同比较
4.2“不过”的语法化和主观化
4.2.1“不过”的语法化和主观化链条
4.2.2从“不过1”到“不过2”
4.2.3从“不过2”到“不过3”
4.3“只是”的语法化和主观化
4.3.1“只是”的语法化和主观化链条
4.3.2从“只是1”到“只是2”
4.3.3从“只是2”到“只是3”
4.4“只是”和“不过”语法化过程的不同
4.5 小结
第5章“其实”的主观性和主观化
5.0 引言
5.1“其实”的主观性程度差异及其发展轨迹
5.1.1客观对比
5.1.2主观对比
5.1.3主观认识
5.1.4话语标记
5.2“其实”语法化和主观化的历时考察
5.3 小结
第6章虚词主观化的机制分析
6.0 引言
6.1 虚词主观化的机制
6.1.1情理诱导的推理
6.1.2认知推理
6.1.3伴随义的独立化
6.1.4语境吸收
6.2 小结
结语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