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简介
大学生就业创业形势与政策保障、大学生职业规划务必做好、大学生临近择业必做的功课、择业考试考察的应对策略、创业认识阶段的关键问题、创业准备阶段的关键问题、创业实施阶段的关键问题、大学生就业创业陷阱防范与权益保障、大学生就业专项招考政策
目录
目 录
第一章 大学生就业创业形势与政策保障 1
第一节 大学生就业形势与政策保障 1
一、大学生就业面临的挑战 1
二、大学生就业自身存在的问题 3
三、大学生就业面临的重大机遇 4
四、大学生就业的政策保障 6
第二节 大学生创业形势与政策保障 8
一、大学生创业蓬勃兴起 8
二、大学生创业的重大机遇 9
三、大学生创业中的误区 10
四、大学生创业的政策保障 11
第三节 大学生就业创业应尽早谋划 13
一、大学生应认真对待就业创业 13
二、大学生应树立正确的就业创业观 15
三、大学生就业创业应尽早谋划 17
第二章 大学生职业规划务必做好 18
第一节 职业规划的重要性 18
一、为找到心仪的工作和实现人生梦想奠定基础 18
二、实现职业目标和人生梦想成就一番事业 18
三、程度激发个人的动力源和潜能 19
第二节 拟订职业规划的方法与步骤 20
一、自我评估 20
二、选择职业 24
三、确定职业目标 27
四、制订行动计划与措施 27
五、职业规划的调整 28
六、大学生职业规划范例(2012~2027 年) 28
第三节 拟订职业规划应注意的问题 32
一、尽早规划,科学务实 32
二、更新观念,合理定位 33
ii 大学生就业创业
三、专注特长,不入错行 33
四、充分准备,不盲目跟风 34
五、心中有梦想,扬帆起航 35
第四节 为实现梦想而不懈努力 35
一、坚定理想信念 36
二、练就过硬本领 36
三、勇于创造创新 36
四、矢志艰苦奋斗 37
五、锤炼高尚品质 37
六、全面提升自己 37
第三章 大学生临近择业必做的功课 38
第一节 就业信息的收集处理 38
一、就业信息的特点和作用 38
二、收集就业信息的渠道 38
三、收集就业信息的方法 42
四、就业信息的处理与利用 43
第二节 就业材料的准备 45
一、撰写求职信 45
二、制作个人简历 49
三、证书等材料准备 51
第三节 调整好心态 52
一、心理素质对就业的影响 52
二、求职择业常见的心理问题 55
三、以较好心态对待择业
摘要与插图
第一章 大学生就业创业形势与政策保障第一节 大学生就业形势与政策保障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规模的不断扩大,高校毕业生数量的不断增加,大学毕业
生就业既面临着严峻挑战,又面临着重大机遇。我国是世界人口第一大国,人口
基数大的特点给目前中国带来了巨大的就业压力。据相关部门统计,到2020 年劳
动年龄人口年均增长1360 万人,此外还有1.5 亿农村劳动力需要转移,有1100
万以上的下岗人员需要再就业。目前我国正处于改革开放后的第四次人才流动期,
其主要特点表现为大学毕业生人数的激增,农村劳动力向城镇转移的步伐进一步
加快,海外留学归国人员的增加,经济的转型和事业单位的改革等,直接导致大
学毕业生就业遇到很大的挑战。同时,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国家对大学毕业生
就业支持力度的进一步加大,又使大学毕业生就业有着难得的重大机遇。
一、大学生就业面临的挑战
进入21 世纪,我国高等教育呈现出大众化特点,就业形势也发生了根本性变
化,呈现出新的发展规律。具体表现为大学毕业生由“精英”走向“大众”,大
学生毕业初期的失业率呈上升趋势。
1. 传统的就业主渠道接收能力下降
国有企业目前依然处于转型改制、减负增效的改革过程中,生产经营尚未完
全走出困境,下岗问题依然很突出,很难为社会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同时,多
数单位在改革中实行各种承包任期制、经费包干制,接受大学毕业生的积极性不
高。事业单位目前大都在改革,其人员编制都在压缩,许多单位在用人上是只出
不进。在这种状况下,传统就业主渠道的吸纳能力下降,不可能接收大量毕业生
就业。
2. 部分单位对毕业生学历层次的要求越来越高
目前我国中高层次的人才严重短缺,社会对高层次复合型、外向型和开拓型
人才的需求日益迫切,人才结构的需求层次呈现上移态势。高校、科研单位、机
关、大公司基本上以接收硕士生、博士生为主,甚至连一些中小型单位都开始希
望接收研究生。这种现象致使不少用人单位存在着“人才高消费”的错误观念,
·2· 大学生就业创业
盲目追求高学历人才,人为地造成了就业难现象。
3. 毕业生的能力素质与用人单位的要求存在较大差距
现在用人单位对高校毕业生的敬业精神、职业道德、思想道德和能力水平等
都提出了明确要求,看重人品和能力,但毕业生与用人单位的要求存在较大差距,
不少用人单位对接收毕业生采取“宁缺毋滥”的态度,也就造成毕业生有业而不
能就的问题。因此,学生干部和学生党员以及那些综合素质好、动手能力强、敬
业精神好、有各种特长的毕业生越来越受用人单位的欢迎。
4. 毕业生就业期望值与社会需求之间存在巨大反差
一方面是就业难,另一方面又是用工荒,许多单位根本就招不来人。究其原
因是许多毕业生对自身的职业定位不清,盲目地跟从他人。目前我国高等教育的
毛入学率已达“大众化”水平,而毕业生的择业观仍停留在原有的高等教育“精
英化”阶段,要求的就业平台太高。此外部分学生是委培生、定向生,享受国家
的有关优惠政策,但到了毕业之际,又以各种理由拒绝按原定计划和需求就业,
这一问题在个别偏远地区和艰苦行业表现得尤为突出。
5. 高等教育改革还不能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
目前高等学校改革的速度和力度远远跟不上社会发展的需要。高校的专业设
置、学科结构、毕业生的学历层次和知识结构,还没有根据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
及时调整,是在招生、培养、就业等方面面临着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高等
教育在社会发展过程中同时具有超前性和滞后性,招生录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