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简介
《保障性住房建设的理论实践与制度创新研究》以保障性住房的理论分析-实践经验-制度设计创新为研究主线,从研究的背景和目的出发设计研究思路与结构框架。
本书在写作过程中查阅大量的文献资料,通过理论分析和案例研究相结合,在研究方法、结构体系以及应用性等方面都有一定的开创性探讨。本书不仅可作为本科生、硕士研究生的参考书或研读著作,而且适合广大理论工作者和房地产专业人员阅读。
目录
第1章 导论部分
1.1 研究的背景、目的和意义
1.1.1 研究的背景
1.1.2 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1.2 研究的主要内容、技术路线和方法
1.2.1 研究的思路设计
1.2.2 研究的技术路线和结构框架
1.2.3 研究的主要内容
1.2.4 主要研究方法
第2章 保障性住房政策的理论基础与研究综述
2.1 基本概念的界定
2.1.1 住房、住房问题
2.1.2 住房的基本属性
2.1.3 住房保障与住房保障制度
2.2 保障性住房政策的理论依据
2.2.1 社会保障理论与住房保障实践
2.2.2 马克思、恩格斯对住宅的论述
2.2.3 公平与效率理论
2.2.4 住房过滤模型与梯度消费理论
2.3 国外保障性住房政策与实践的研究概述
2.3.1 住房问题和政府职能的研究
2.3.2 保障性住房的空间布局和供应区位的研究
2.3.3 住房支付能力问题的研究
2.3.4 保障性住房建设及政策的研究
2.4 国内保障性住房问题的研究概况
2.4.1 对住房保障的政府干预和住房保障体系建设的研究
2.4.2 对住房保障建设的空间布局研究
2.4.3 对住房保障水平和住房支付能力的研究
2.4.4 对保障性住房政策实践、绩效及改革取向的研究
2.4.5 关于保障性住房融资方面的研究
2.4.6 关于保障性住房其他方面的研究
第3章 我国保障性住房制度的演进和现状分析
3.1 我国住房保障政策发展的演进与解读
3.1.1 全福利的住房实物分配制度(1949~1977年)
3.1.2 城镇住房制度改革的探索与推进阶段(1978~2006年)
3.1.3 住房制度改革的进一步深化(2007年至今)——住房的社会保障属性回归
3.2 我国保障性住房建设的情况
3.2.1 我国住房保障体系的现状
3.2.2 近几年来我国保障性住房建设的情况
3.3 我国保障性住房建设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原因
3.3.1 保障性住房制度设计及管理体制的缺陷
3.3.2 融资渠道是制约保障性住房建设的关键因素
3.4 我国保障性住房建设的融资模式
3.4.1 我国保障性住房建设融资政策的演进
3.4.2 我国保障性住房建设的主要融资渠道
3.4.3 国内保障性住房融资的主要实践模式
第4章 保障性住房建设的主体行为及政策对房地产市场的影响
4.1 保障性住房建设中的主体行为分析
4.1.1 地方政府和中央政府的行为博弈
4.1.2 地方政府和民间资本参与保障性住房建设的行为博弈
4.2 保障性住房政策对房地产市场的影响分析
4.2.1 保障性住房建设对房地产业的影响
4.2.2 保障性住房建设对住房价格的影响
4.2.3 保障性住房建设对土地市场的影响
4.2.4 保障性住房建设对住房市场供求的影响
4.2.5 保障性住房建设对房地产开发商的影响
4.4.6 主要结论
第5章 保障性住房建设与居民住房支付能力分析
5.1 保障性住房建设的供应体系及社会福利变化分析
5.1.1 保障性住房建设的供应体系
5.1.2 保障性住房建设的社会福利变化分析
5.2 城镇居民住房支付能力分析
5.2.1 支付能力分析的内涵界定
5.2.2 居民住房支付能力分析的测定方法
5.2.3 昆明市居民住房支付能力的实证分析
5.2.4 不同收人等级的城镇居民住房支付能力分析
5.3 新型城镇化背景下住房需求和保障水平的确定
5.3.1 未来住房需求的预测
5.3.2 城镇居民住房保障水平的确定
第6章 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