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觉动词看相关语义网络研究

价格 48.00对比
发货 广东东莞市
销量 暂无
评价 已有 0 条评价
人气 已有 0 人关注
数量
+-
库存100
 
联系方式
加关注0

新图书资料发布

VIP   VIP会员第1年
资料未认证
保证金未缴纳

内容简介

眼睛是人类要的感觉器官,视觉是人类要的感觉,因此,视觉动词就成为要的感官动词。感官动词多具有多义性,视觉动词更是如此。本书以现代汉语有代表性的视觉动词“看”为研究对象,在梳理、分析它的十二个义项句法特征的基础上,考察它在不同义项下的句法、语义功能,探讨它语义演化的认知动因,认为“看”发生语义演化是在转喻和隐喻机制作用下的结果,并以此为依据建立关于“看“的语义网络。同时,本书还将从历时的角度,探讨“看”各个义项出现的时间顺序,认为历时演化中先出现的义项往往是转喻作用的结果,后出现的义项则是隐喻作用的结果。“看”除了单独使用外,还会构成一些格式,我们还对由“看”构成的一些常见格式进行阐释。

目录

绪论
第一节 选题缘起及意义
第二节 感官与认知
第三节 视觉与语言
第四节 研究内容及范围
第五节 研究方法
第六节 语料来源及说明
第一章 文献回顾与理论架构
第一节 文献回顾
一 语法化研究
二 认知动因研究
三 与其他视觉动词的比较研究
四 与“看”相关的格式研究
五 小结
第二节 理论架构
一 转喻
二 隐喻
三 一词多义
四 小结
第二章 “看”的义项分析
第一节 工具书中的“看”
第二节 “看”的各个义项及其句法表现
一 “观看”义
二 “观察”义
三 “认为”义
四 “取决于”义
五 “探访”义
六 “对待”义
七 “诊治”义
八 “照料”义
九 “提示”义
十 体标记
十一 助词
十二连接词
第三节 义项分析
一使用频率
二句法分析
第三章 “看”语义演化的认知动因
第一节 转喻演化
一 “眼见即看”——“探访”义“看”
二 “眼见即看”——“诊治”义“看”
三 “眼见即看”——“照料”义“看”
四 “眼见即看”——“提示”义“看”
五 “眼见即看”——连接词“看”
第二节 隐喻演化
一 “身体即心智”——“观察”即“看”
二 “身体即心智”——“认为”即“看”
三 “身体即心智”——“对待”即“看”
四 “身体即心智”——“取决于”即“看”
五 “身体即心智”——体标记“看”
六 “身体即心智”——助词“看”
第三节 “看”的语义网络
第四章 “看”的语义演化的历时考察
第一节 研究方法
第二节 上古汉语——先秦两汉时期
第三节 中古汉语——魏晋南北朝至宋代
一 魏晋南北朝
二 隋唐五代
三 宋代
第四节 近代汉语——元、明、清
一 元、明时期
二 清代
第五节 “看”语义的历时演变与其语义网络的相关性
一 上古汉语时期
二 中古汉语时期
三 近代汉语时期
第六节 连接词“看”的语法化历程
一 句法表现
二 “看”是边缘连接词
三 认知动因
四 虚化条件
五 其他的视觉动词
第五章 “看”与“见”、“看见”、“看到”的比较
第一节 “看”和“看见”
一 主要观点介绍
二 部分词典的解释
三 共时考察
四 历时考察
五 对外汉语教学中的教学建议
第二节 “看见”和“看到”
一 共时考察
二 历时考察
三 意象图式分析
四 从“看见”、“看到”看现代汉语的词语更替现象
五 结论
第六章 由“看”组成的功能性构式
第一节 看V
一 “看V”的句法表现
二 “看V”构式出现的原因
三 构式“看V”的特点
四 “看V”和“见V”
五 余论
第二节 VV看
一 动词和动词重叠的特点
二 “VV看”的句法特点
三 “VV看”的语义特点
四 “VV看”的语法化及构式义
五 “VV看”的时间性
六 “VV看”与人称的关系
七 结论及余论
第三节 看来
一 “看来”的语义变化及主观化
二 “看来:”的形成
三 “看来,”是话语标记语
四 “看来,”的语用功能
五 结语

举报收藏 0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用户协议  |  隐私政策  |  版权声明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违规举报  |  粤ICP备2021111040号